國慶的湘潭,天朗氣清,走進了齊白石紀念館。這里也是國內(nèi)館藏齊白石真跡最多的場館,據(jù)介紹有800余件白石作品。展廳陳設(shè)也較全面的將白石老人一生涉獵的各領(lǐng)域做了展示。一進門先是參觀了白石木作展區(qū),里面據(jù)說保留了當(dāng)年的一些木作工具,其后才逐一欣賞了他的畫作展區(qū)。也被他那句樸素的名言所吸引:“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
展廳里,最打動我的是那些描繪日常的作品。幾片菜葉、一只河蝦,在他筆下都充滿了生命力。特別是那幅《墨蝦》,沒有一絲多余的色彩,僅靠濃淡變化,就把蝦的靈動與透明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我注意到,白石老人極善用“留白”。畫中的空白,不是空無一物,而是水、是氣、是觀者的想象空間。他的“似與不似”,正是在真實與寫意之間找到了完美的平衡。
除了筆墨技巧,我更敬佩他的人生態(tài)度。出身木匠的他,從未放下手中的刻刀與畫筆,直到晚年仍在探索創(chuàng)新。他的作品中,既有對家鄉(xiāng)一草一木的眷戀,也有孩童般的純真與幽默。
離開紀念館,我明白了:白石老人留給我們的,不只是畫,更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式——以樸素之心,發(fā)現(xiàn)日常之美。這或許就是藝術(shù)最動人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