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把紋面當“護身符”的男孩夏朝勇,如今正在為年少無知買單!他表示,已經(jīng)洗了3次紋身,再有2次就洗干凈了。很多人會說,早知今日,何必呢?但是看完夏朝勇的紋身之路,你就會發(fā)現(xiàn),夏朝勇的紋身從來不是 “酷” 那么簡單,更像是一個缺愛的孩子給自己焊的 “保護殼”。
因為原生家庭的原因,他在家挨揍、在校被排擠,總覺得 “自己像個沒人要的透明人”。9歲時他“賒賬”紋下第一個圖案,此后,紋身從“保護殼”變成“炫耀資本”,他全身紋滿多個圖案,靠“紋面男孩”的標簽做直播、賣祝福視頻,一度享受流量紅利。
但是熱度褪去后,紋身卻成了枷鎖,身份證丟失后因面部紋身無法補辦,成了“黑戶”;找工作時被拒之門外,只能靠泡面度日;社交賬號因紋身內(nèi)容違規(guī)被封,流量生路徹底斷絕。2022年,夏朝勇終于下定決心洗紋身,激光每一次灼燒他的皮膚,都在為那段輕狂歲月付著昂貴的代價,但是他咬著牙說:"再有兩次,就差不多洗干凈了。"
其實夏朝勇的背后藏著典型的少年心理:像他這樣的孩子,紋身是在尋求 “自我保護”,用兇悍的圖案對外宣告 “不好惹”,終于能靠身上的印記獲得關注,哪怕是獵奇的目光,而家庭關愛的缺失往往是導致這種行為的重要原因。
更值得深思的是,2022年國務院就已出臺規(guī)定,禁止向未成年人提供紋身服務,但仍有不少青少年能通過隱蔽的紋身店、網(wǎng)絡下單的“紋身貼紙轉印”等方式接觸紋身。這背后既有監(jiān)管執(zhí)行的漏洞,也有青少年對“規(guī)則”的漠視。
夏朝勇的“洗紋之路”快結束了,但還有很多青少年正站在“紋身”的十字路口。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明白:青春的“酷”,不是靠紋身來定義的。對家長而言,當孩子出現(xiàn)“想紋身”的念頭時,別急著批評指責,不如先想想:孩子是不是在學校受了欺負?是不是在尋求“被關注”的感覺?比起禁止孩子做某件事,更重要的是幫他們找到正確的“情緒出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