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一戶人家,地面與墻面的石材往往先于家具訴說空間的基調(diào)。作為室內(nèi)設(shè)計師,我習慣從材質(zhì)中讀取居住者的審美取向。天然大理石以其獨特的紋理與質(zhì)感,一直備受青睞。但它并非只能勾勒單一印象;通過不同的運用方式,它可以烘托出截然相反的空間氛圍——華貴典雅的,或是輕盈清新的。
視覺上,我會傾向于選擇色調(diào)沉穩(wěn)、紋理奔放的石材。深邃的墨玉黑、雅致的普拉達綠,或是脈絡(luò)恢弘的卡拉卡塔紫,它們本身就帶有強烈的戲劇感。一整面電視背景墻,或是從地面延伸至墻面的連貫鋪貼,能最大化地展現(xiàn)石材的完整性與氣勢。
工藝細節(jié)是成就這種質(zhì)感的重心。采用雙倒邊、高光處理的表面,能讓光線在其上形成柔和反射,增添潤澤感。這時,金屬元素會成為絕佳的伴侶,無論是纖細的香檳金收邊條,還是銅質(zhì)的家居飾品,它們的微光能與大理石的華美相得益彰,共同編織出精致而穩(wěn)重的場域。
實現(xiàn)這種風格,核心思路是做“減法”與“融合”。我會挑選顏色淺淡、紋路細膩的品種,爵士白、魚肚白或是希臘水晶白都是理想的選擇。它們大面積的淺色調(diào)為空間奠定了明亮的基底,而若有若無的灰色脈絡(luò)則平添了幾分靈動。
在這種風格中,大理石通常不再扮演唯一的主角。我會將它以局部點綴的方式出現(xiàn)——一片廚房的操作臺,一個窗臺下的矮柜臺面,或是衛(wèi)浴間里的一方洗漱區(qū)。讓它與大片留白的墻面、原木色的柜體、甚至藤編元素共存。啞光或皮革面的表面處理方式尤為重要,它能消解石材的冰冷感,轉(zhuǎn)化為一種溫潤的觸摸體驗。陽光透過紗簾,灑在這樣一塊石面上,光感是漫射開的,整個空間便洋溢著寧靜而通透的呼吸感。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