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國慶檔,有一部電影讓不少人跌破眼鏡,《風(fēng)林火山》。
集齊了金城武、劉青云、梁家輝、古天樂、高圓圓這些華語影壇的“頂流”。
還特意在惠州搭了1.2億的銅鑼灣實景,拍了整整8年,結(jié)果上映后票房慘到單日不足400萬。
連同期的動畫電影《豬豬俠·一只老豬的逆襲》都比不上。
最后算下來虧損超過4億。
明明是“王炸”配置,怎么就成了市場的“棄子”?
今天就好好聊聊,這部讓所有人期待又失望的大片,到底輸在了哪里。
8年制作預(yù)算超支,矛盾不斷
《風(fēng)林火山》的“坎坷”,從籌備階段就開始了。
2015年項目剛曝光時大家都覺得這會是部港片史詩,導(dǎo)演麥浚龍之前拍過《僵尸》,口碑不錯。
計劃投資1.38億港幣,雖然不算小數(shù),但配上全明星陣容,看著也靠譜。
可沒人想到,這一拍就是8年,預(yù)算還一路漲到了4億港幣,刷新了港產(chǎn)片的投資紀錄。
錢都花在哪了?很大一部分砸在了實景上。
為拍銅鑼灣的戲份,劇組特意去惠州按1:1的比例復(fù)刻整條街,光布景就占了6萬多平方英尺。
可搭建過程特別不順,遇上三次臺風(fēng)。
剛搭好的部分被吹壞,只能重新弄,光這一項就耗了三個月。
而且拍攝時不少大場面反復(fù)NG,比如槍戰(zhàn)、爆炸戲。
拍砸了就得重新搭景、準備炸藥,時間和錢都像流水一樣花出去。
更麻煩的是團隊內(nèi)部的矛盾。
演員們對麥浚龍的工作方式意見很大,港媒報道說他不怎么和演員溝通,還經(jīng)常突然消失。
金城武從開機拍到合約結(jié)束,立馬就回了日本,之后再也沒接任何戲。
麥浚龍想請他回來補拍,直接被拒絕了。
任賢齊的情況更僵,據(jù)說他因為角色臺詞和橋段不合邏輯,跟導(dǎo)演當(dāng)場爭執(zhí)。
后來拍吊威亞戲時,替身因為拍攝超時受傷送醫(yī),任賢齊當(dāng)場罷拍。
最后他的戲份被大量刪減,電影宣傳期也沒露面。
連幕后團隊都出了問題。
負責(zé)動作設(shè)計的熊欣欣,說自己做了90%的工作,結(jié)果電影海報上“動作設(shè)計”寫的是別人。
自己只掛了個“客席動作指導(dǎo)”,氣得他在社交媒體上直接炮轟麥浚龍“心理變態(tài)”。
還有配樂的坂本龍一,2023年因為癌癥去世,當(dāng)時音樂部分還沒做完。
麥浚龍只能自己接手補制,又拖慢了進度。
加上疫情影響,后期制作一再中斷,2000個CG鏡頭磨了好幾年,原本定好的計劃全被打亂。
從2015年到2025年,8年時間里,資方都熬不住了。
其中一家叫耳東影業(yè)的公司,因為違規(guī)募集資金,老板失聯(lián),徹底退出了項目。
等到電影終于拍完,早就沒了當(dāng)初籌備時的“天時地利”。
敘事難懂,檔期錯配
制作過程一波三折,本以為上映后能靠內(nèi)容翻盤。
沒想到《風(fēng)林火山》的故事本身,反而成了另一個“坑”。
很多觀眾進了影院,開場半小時還沒搞明白誰是好人誰是壞人。
電影里有三股勢力:販毒集團(舊秩序)、殺手(新秩序)、警察。
還有家族內(nèi)部的奪嫡、黑警的仇恨、殺手的宿命,人物關(guān)系像一團亂麻。
有人說能看出“風(fēng)林火山”的軍事思想,覺得是“高端權(quán)謀”。
但更多人看得一頭霧水,吐槽“故事里沒提《孫子兵法》,卻把敘事搞得比兵法還復(fù)雜”。
其實問題出在“體量”上。
金城武之前接受采訪時就說過,第一次看劇本就覺得“拍不完”,因為“每個角色都是主角”。
據(jù)說麥浚龍為每個角色都寫了詳細的人物小傳,原本剪出了一個6小時的版本,能把故事講完整。
但公映時只能壓縮到常規(guī)電影時長,很多情節(jié)和人物動機被刪掉,留下的空白得靠觀眾自己猜。
比如梁家輝飾演的警察,妻子被精神病人殘害,兇手沒受懲罰,這段經(jīng)歷讓他的道德觀崩塌。
但電影里只提了幾句,觀眾根本沒法理解他的行為邏輯。
高圓圓飾演的藥劑師,能影響別人的心理,后半段有點癲狂。
可她的動機也沒說清楚,讓人摸不著頭腦。
除了敘事,檔期選擇也錯得離譜。
國慶檔的觀眾大多是全家出動,或者情侶約會,想看的是輕松、熱鬧的片子。
比如動畫、主旋律、爆米花大片。
可《風(fēng)林火山》是黑色犯罪題材,色調(diào)全是黑灰白,氛圍冷峻壓抑。
還滿是權(quán)力斗爭和生死較量,跟國慶檔的“合家歡”氣質(zhì)完全不搭。
有觀眾說“看完心里堵得慌,還不如帶孩子去看《豬豬俠》”。
更要命的是宣發(fā)還特別“低調(diào)”。
明明有那么多明星,卻沒辦盛大的首映禮,沒搞全國路演,也沒在短視頻平臺做熱點。
演員們幾乎沒參與宣傳,只能靠零星的物料維持熱度。
國慶檔競爭那么激烈,《志愿軍3》《刺殺小說家2》這些片子天天上熱搜,《風(fēng)林火山》很快就被淹沒了。
上映沒幾天,排片占比從一開始的兩位數(shù)跌到3.6%,單日票房從幾千萬掉到不足400萬。
最后貓眼預(yù)測總票房也只有九千多萬,連成本的零頭都不夠。
口碑也徹底崩盤。
豆瓣開分及格上下,在同檔期真人電影里墊底,小紅書、豆瓣上全是“裝”“失望”“看不懂”的評論。
有影評人罵麥浚龍“沒有王家衛(wèi)的命,卻得了王家衛(wèi)的病”。
說他把簡單故事講得晦澀,只顧著搞美學(xué),忘了電影得讓觀眾看明白。
還有觀眾直接中途退場,說“不如重看一遍《無間道》,至少知道在講什么”。
人才斷層,情懷失效
《風(fēng)林火山》的失敗,不只是一部電影的問題,更像一面鏡子,照出了當(dāng)下港片的困境。
很多人發(fā)現(xiàn),這部電影的演員陣容,跟23年前的《無間道》幾乎沒差多少。
還是劉德華、梁朝偉、梁家輝這些人。23年過去,港片里還是這批“老人”,沒有新演員冒出來。
王晶說“港片現(xiàn)在是老頭蹲完老頭蹲”。
陳百祥更直接,說“給我4億能拍40部,沒必要在一部片子上耗8年”。
文雋則建議麥浚龍“報班重學(xué)寫劇本”。
這些批評雖然尖銳,卻點出了港片的痛點:人才斷層太嚴重。
這些年港片一直在吃“老本”,類型也特別單一,翻來覆去都是警匪、犯罪片。
2019年《掃毒2》能破10億,2021年《拆彈專家2》也賣得不錯。
可從2023年開始,《掃毒3》投資3億,票房卻沒到3億。
古天樂主演的《九龍城寨之圍城》雖然拿了6.85億,但《惡行之外》《臨時決斗》全賠了。
觀眾早就看膩了“警察抓毒販”“兄弟反目”的套路,可港片還是沒跳出這個圈子。
麥浚龍原本想靠《風(fēng)林火山》突破一下,搞新的美學(xué)風(fēng)格,探索復(fù)雜的人物群像。
可他太執(zhí)著于“藝術(shù)野心”,忘了市場和觀眾的需求。
他覺得“搭建的世界比講好故事更重要”,可電影終究是給觀眾看的。
光有美學(xué)沒有完整的故事,再豪華的陣容、再貴的實景,也留不住人。
更可怕的是,港片的“情懷”也不管用了。
以前提到港片,大家會想到《英雄本色》《無間道》,愿意為了這份情懷買單。
可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觀眾發(fā)現(xiàn),港片只是在重復(fù)過去,沒有新東西。
《風(fēng)林火山》號稱“華語影史罕見陣容”,想靠明星情懷吸引觀眾。
可最后證明,情懷不能當(dāng)飯吃,觀眾要看的是好故事、好制作,不是一堆明星湊在一起擺樣子。
現(xiàn)在再看港片,既沒有新人接棒,也沒有類型創(chuàng)新,只能靠高投資、全明星撐場面。
可一旦失手,就是巨額虧損?!讹L(fēng)林火山》虧損超過4億,可能會成為業(yè)內(nèi)的反面教材。
提醒大家“高投資+全明星≠成功”。
如果港片還不解決人才斷層、類型固化的問題。
只想著“靠情懷圈錢”,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風(fēng)林火山”式的失敗。
最后再問一句:《風(fēng)林火山》是神作還是敗筆?
從藝術(shù)追求上,它或許有自己的想法,但從市場和觀眾的角度,它無疑是一部失敗的作品。
而它的失敗,更該讓港片行業(yè)好好反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