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作家出版社,發(fā)現(xiàn)更多文學好書
No.372
薩爾茨堡的性格
馮驥才
(接上文)
再往廣處說,盡管每年來到這小城中的旅客人數(shù)高達二千二百萬人,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卻依然故我。他們沒有被成幫結隊、腰包鼓鼓的旅客擾得心浮氣躁,一堆堆擠上去兜攬生意,那些事都由旅游部門運行得井井有條。薩爾茨堡是用“電子商務”來經(jīng)營旅游最出色的地方。人們呢?靜靜地做著自己的工作,并按照他們喜歡與習慣的方式去生活、娛樂和度假。他們遠遠地避開旅游景點,不喜歡到那種擠滿游客的飯店和酒店去餐飲,因為在那些地方,他們找不到生活的溫情與熟悉的氣息。
如果想看一看真正的薩爾茨堡人,就去奧古斯汀啤酒屋吧!在那個一間間像廠房一樣巨大的木頭房子里,擺著一排排長條的木桌,看上去像賣肉的案子,桌子兩邊是木凳。薩爾茨堡人喜歡這里所保持的傳統(tǒng)方式——自己去買酒買肉,洗杯和倒酒。陶瓷啤酒杯本來就很重,盛滿酒更重;肉是燒烤的,又大又熱又香。在這里沒有人獨酌,全都是一群人一邊吃喝一邊大聲說話。
如果他們想一個人安靜地消磨一下,就鉆進鹽河邊的巴札咖啡店里。這家全薩爾茨堡人都去過的咖啡店,一點也不講究,但這個城市的許多歷史都在這家店中。小圓桌和圈椅隨隨便便放在那兒,進來一坐,一杯咖啡可以讓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盡管有人說話也聽不見,咖啡店的規(guī)矩和教堂一樣——保持安靜。它和奧古斯汀啤酒屋完全是兩個世界、兩種情調,但是一個傳統(tǒng)。
如果想放縱,想連喊帶叫,想與朋友熱鬧一番,就去奧古斯??;如果想讓精神伸個懶腰,想愣一會兒神,想享受一下寧靜與孤獨,就去巴札。他們一直依循著這些與生俱來的生活感覺,從不改變。他們也看電視,也打手機,也聽CD,但離不開他們的奧古斯汀和巴札。
在外地人眼里,薩爾茨堡似乎有些因循守舊。甚至有人說維也納是“音樂之城”,薩爾茨堡是“音樂之鄉(xiāng)”,挖苦他們是鄉(xiāng)下人,但一位薩爾茨堡人驕傲地說,我們這兒的女孩子從來沒人騷擾。
在當今世界,很多城市由于旅游業(yè)興旺,當?shù)氐娜宋娘L氣發(fā)生驟變,商業(yè)扭曲和異化人們的心靈。然而薩爾茨堡人卻巋然不動。他們本分,誠實,循規(guī)蹈矩,甚至看上去有點木訥,但叫你信任不疑。外地旅客不識德語與奧國的硬幣,買了東西,常常將一把硬幣捧給他們,讓他們拿,他們絕不會多拿一分錢。可是如果在威尼斯和巴塞羅那誰這樣做,誰就是傻子。
民風的淳樸來自他們的傳統(tǒng)。他們怎么使這傳統(tǒng)在利欲熏心的商品世界里不瓦解、不松動?原因其實只有一個:他們深愛甚至迷戀著自己的傳統(tǒng)。不要以為他們只是憑著一種傳統(tǒng)的慣性活著。在大主教廣場上,我看過他們舉行的一個非常特殊的活動:一些身穿巴洛克時代服裝的年輕人表演著先前的薩爾茨堡人怎么打鐵、制陶、造紙、織布,以及怎么化妝、用餐和演戲,等等。我問他們?yōu)槭裁催@么做,他們說,一方面使人們親近傳統(tǒng),一方面吸引外來游客。我問他們,是為了賺游客的錢嗎?
他們說,沒有賺錢的目的,人家來旅游,不只為了玩和購物,更要看你的文化,我們這樣做是為了宣傳自己的文化。
老實說,薩爾茨堡人生活在一種很深的矛盾中。焦點就是旅游。
他們和任何旅游城市一樣,天天都承受著潮水一般的游客的沖擊。所有空間都是人頭攢動,到處都是挎著背包和相機的陌生人竄來竄去,動不動就舉起相機對著他們喀嚓曝一下光。重要的是,生活被全部打亂、打碎。一位當?shù)厝苏f,薩爾茨堡已經(jīng)不是我們的了,它賣給游人了。
然而,薩爾茨堡人又都明白,這座城市至少一半收入來自這些張大眼睛四處亂看的游人。何況,每當游人被薩爾茨堡的美鎮(zhèn)住,他們又從心底感到十分的自豪和滿足。
未完待續(xù)……
作家出版社推薦
點擊圖片即可進入購買鏈接
《馮驥才散文》
馮驥才 著
作家出版社
往期回顧,點擊關注
排版:鄧 寧
編輯:陳紅剛
一審:劉豈凡
二審:劉 強
三審:顏 慧
作家出版社官方媒體矩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