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先別眨眼,這真不是科幻
上周,NASA悄悄放出一頁PPT:未來登月的人,不睡金屬艙,而是住在一顆巨大的“泡泡”里。泡泡的原料?月壤。工具?一臺改裝過的微波爐。
02把土燒成玻璃,只需三分鐘
月壤里六成是硅酸鹽,跟做玻璃的原料幾乎一樣。Skyeports公司做了個實驗:把月壤放進(jìn)“智能微波爐”,溫度飆到一千多攝氏度,土粒瞬間熔成糖漿一樣的液體。接著往里頭吹氣,就像吹糖人,幾秒就得到一個拳頭大的透明球。
03從拳頭到體育場
實驗室里的小球只有幾厘米,但工程師說,只要爐子夠大,一口氣能吹出直徑三百到五百米的空心球。換算一下,里頭裝得下整座小區(qū)。
04泡泡自己會補洞
月面并不太平,微隕石、月震常來串門。Skyeports給玻璃摻了點“自愈聚合物”,裂縫一出現(xiàn),分子會自己重新排隊,把洞補上,比鋼還皮實。
05住在泡泡里,心情不會糟
全透明外殼,抬頭就是滿天地球;白天曬太陽能發(fā)電,夜里靠白天存的熱繼續(xù)亮燈。心理學(xué)家說,這比關(guān)在小鐵盒子里舒服多了。
06蓋房子不用快遞
從地球運一塊磚到月球,運費比磚本身貴十萬倍。NASA干脆就地取材:泡泡外殼是月壤,家具用3D打印,連入口那根大管子,都是吹泡泡時剩下的玻璃管,鋸下來就是門廊。
07下一步:先真空,后太空
明年一月,團(tuán)隊把爐子搬進(jìn)熱真空室,模擬月面極端溫差;接著去國際空間站試失重吹泡;最快2027年,真的去月面再吹一次。
08城市,從一顆泡泡開始
Skyeports的CEO馬丁說,如果第一顆成功,就能連出第二顆、第三顆,最后用玻璃橋串成一座城。他甚至想把泡泡搬到火星軌道,當(dāng)太空旅館。
假如讓你選,你愿意住在三百米直徑的透明泡泡里,每天看地球升起,還是寧愿躲在地下巖洞?留言聊聊,最離譜的答案我截圖發(fā)給NASA。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