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檔案:陳誠保下吳石夫人,卻保不住吳石。
一九五零年,臺北馬場町那地方,槍聲響了,街上人都在說這事兒,吳石的名字上了報,告示欄也貼著,通共,叛亂,就這么幾個大字,消息傳到官邸,陳誠坐在沙發(fā)上,報紙翻來翻去,連廣告那頁都看了好幾遍,手里攥著個北伐紀(jì)念章,一直搓,屋子里靜悄悄的,他想起北伐那年,吳石背著他趟過炮火,兩個人一身泥一身血,那是最早的交情。
這回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那個擬準(zhǔn)緩刑的批示還放桌上,第二天蔣介石拿紅筆批了倆字,立決,槍響了事就定了,陳誠也沒再說啥,就把那文件塞抽屜里,紀(jì)念章一直放桌上,好幾年都沒動過。
吳石這個人,外面怎么說也說不清,保定軍校的狀元,蔣介石跟前的人,一九四九年給他派去臺灣,說是去查內(nèi)鬼,整頓部隊,其實解放區(qū)那邊早就把他當(dāng)成一號密使,長江防線的部署圖,部隊番號,都是他遞出去的,最后讓朱楓給牽連了,他也沒跑,軍裝穿得整整齊齊,保密局的人來抓,他就說了一句“這就來”。
案子一辦,臺灣那邊有的人說得嚴(yán)辦,也有幾個人想保,陳誠沒公開說話,就做了個小動作,吳石家屬被抓走那天晚上,王碧奎家鍋都還沒蓋嚴(yán)實,陳誠一個電話打給毛人鳳,說吳太太什么都不知道,第二天人就給放了,還送去了銀元和面粉,報紙上登了個小消息,說處理從寬,沒人敢猜是陳誠的意思。
那袋米,吳石的兒子后來講,他母親一直把米吊在房梁上,連灰都不擦,他問為什么,他媽說不是為了謝誰,是記著那年頭還有人心里有數(shù),他們家后來日子不好過,吳石頂著個匪諜的帽子幾十年,出門都得低著頭,可也沒人再來找他們麻煩,也算是一種保護(hù),陳誠沒在任何地方提過吳石,就一封沒封口的信,說北伐那年你背著我躲炮彈,一九五零年我沒能背著你躲子彈,咱們地下再見,信跟著進(jìn)了棺材,那個紀(jì)念章也陪著他下葬了,邊角都摸得發(fā)亮了。
陳誠到底救沒救吳石,沒人說得清,救人是要拿自己的命去換的,他沒換,他保住了他老婆孩子,保住了房子和那袋米,吳石人還是沒了,外面有人說他膽子小,也有人說他懂事,站在他那個位置,怎么選都是錯的,他白天照樣開會匯報工作,晚上回家就把抽屜鎖上,煙也戒了,說一抽煙,煙霧里頭老是那張臉,勛章拿出來看看又放回去,那一聲輕響在屋里特別清楚,心里的難受也就只能這樣了,歷史這東西,它不給你解釋。
活著的人沒法替死了的人原諒誰,只能記著,那封信沒封口,信紙和墨水都跟著人一起走了,那個紀(jì)念章現(xiàn)在放在展覽館的玻璃柜里,牌子上就寫著北伐戰(zhàn)役紀(jì)念,誰的名字也沒提,背后的事更沒人說,吳石死在那場戰(zhàn)役的二十六年后,這枚章是他們倆當(dāng)年一起扛槍換來的,一個后來進(jìn)了匪諜冊子,一個成了肅諜英雄,牌子不一樣,下場也不一樣,路走彎了,但總有人心里頭還記著那點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