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鏡扣緊前的三分鐘心跳
教練遞來咬嘴時,我指尖還沾著碼頭木板的潮濕。正午陽光把海面曬得發(fā)燙,救生衣領(lǐng)口磨著鎖骨,低頭能看見自己的影子在淺水區(qū)碎成晃動的光斑。“等下聽見‘噗’的排氣聲,就像喝汽水時咬到氣泡那樣放松?!?他扯著面鏡邊緣示范,橡膠味混著咸風鉆進鼻腔。
我盯著腳邊突然掠過的銀色小魚群,它們尾巴掃過水面的漣漪還沒散開,就被下一波浪揉成了模糊的紋路。背氣瓶時腰帶勒得有些緊,教練蹲下來調(diào)整卡扣,指節(jié)蹭到我腳踝 —— 海水剛漫過腳背,涼得像突然觸到冰。
二、第一口海水的咸澀啟蒙
咬嘴剛?cè)M齒間就嘗到金屬味,低頭呼氣時,面鏡邊緣突然滲進一小股海水。我下意識仰頭,教練的手立刻按在我肩膀上,透過面鏡能看見他比出 “慢一點” 的手勢。調(diào)整呼吸的瞬間,耳膜傳來熟悉的脹痛,像坐飛機時吞咽不及的鈍感,直到我跟著他的節(jié)奏捏住鼻子鼓氣,才聽見耳內(nèi) “咔嗒” 一聲輕響,世界突然變得清晰。
下潛到五米時,陽光開始分層。水面的強光在頭頂織成搖晃的網(wǎng),而周圍的海水漸漸變成透明的藍綠色,我能看見自己的手指在水中舒展,指尖泛著奇異的熒光。突然有什么東西擦過手背,低頭發(fā)現(xiàn)是半透明的水母,傘狀身體帶著淡紫色紋路,觸須像撕碎的絲綢,碰到皮膚時只有極輕的癢。
三、珊瑚叢里的 “不速之客”
更意外的是藏在珊瑚縫隙里的小丑魚。它們身體帶著橘色條紋,尾巴快速擺動時,會在水中劃出細碎的波紋。起初它們警惕地躲在??|手后面,直到我保持靜止幾分鐘后,才有一條大膽地游出來,繞著我的潛水靴轉(zhuǎn)了一圈,又迅速鉆回海葵的保護中,留下海葵觸手輕輕顫動的痕跡。
十五米深處的珊瑚叢比想象中熱鬧。橙色的硬珊瑚像分叉的鹿角,指尖碰上去是粗糙的石灰質(zhì)感,而軟珊瑚則像垂落的紫色羽毛,水流過時會輕輕擺動。教練突然指向右側(cè),我順著他的手勢看去,一只巴掌大的寄居蟹正背著螺旋形的貝殼,在珊瑚枝間緩慢爬行,細小腿爪抓著礁石時,會留下微小的劃痕。當教練做出 “上升” 的手勢時,我才發(fā)現(xiàn)氣瓶壓力表的指針已經(jīng)靠近紅色區(qū)域。上升過程比下潛更緩慢,每幾米就要停留片刻,聽著氣泡從面罩旁 “咕嚕?!?往上冒,像在水中數(shù)著節(jié)拍。接近水面時,陽光突然變得刺眼,我瞇起眼睛,看見遠處的漁船變成了小小的黑點。
四、浮出水面時的味覺記憶
上船時腳踝還沾著海鹽粒,被午后陽光曬得發(fā)暖?;赝C?,剛才見過的珊瑚叢像藏在藍絲絨里的寶石,小丑魚擺動尾鰭的弧度還在眼前晃 —— 原來真正的大海從不是紀錄片里的遠景,是指尖觸到水溫時的激靈,是耳壓平衡時咽口水的細微聲響,是上浮時氣泡掠過臉頰的癢。
把潛水靴拎在手里往船艙走,鞋底的沙子簌簌往下掉。忽然想起下水前教練說的 “別只顧著看魚,也聽聽自己的呼吸”,此刻才懂那不是提醒,是邀約。大海從不會把秘密打包給誰,它只愿意把細碎的驚喜,分給愿意沉下心來,陪它慢慢晃的人。
下次再來,要記得帶塊干凈的紗布,把礁石上掛著的塑料袋撿走。畢竟這片讓我舍不得眨眼的藍,該讓后來的人,也能看見同樣的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