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黑洞?還是別的什么東西?
韋布拍攝的NGC 3627星系。
NASA / ESA / CSA / STScI
天文學家利用詹姆斯?韋布太空望遠鏡和阿塔卡馬毫米/亞毫米波射電望遠鏡陣列(ALMA)的數(shù)據(jù),在距離地球約3100萬光年遠的一個星系內,發(fā)現(xiàn)了一條長度約2萬光年,寬度卻僅有650光年的神秘尾跡。分析結果顯示,這條異常細長的尾跡,是由一個密度極高但體積極小的不明物體在穿越星系的過程中留下的——它可能是一個黑洞,也有可能是別的什么東西。
這條巨大的尾跡位于獅子座的旋渦星系NGC 3627內,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相似的尾跡也曾在銀河系中發(fā)現(xiàn)過,但這卻是迄今為止最清晰最明確的一條——它極其巨大,差不多有銀河系直徑的五分之一那么長,而且狹窄得出奇。
尾跡的發(fā)現(xiàn)者,是來自南京大學的兩位中國科學家。他們在分析由“鄰近星系高角分辨率物理”(PHANGS)巡天項目收集的數(shù)據(jù)時,偶然注意到了這條尾跡。該項目動用了包括韋布望遠鏡和ALMA在內的多組望遠鏡進行數(shù)據(jù)收集,旨在研究氣體和恒星的形成與星系結構和星系演化之間的相互影響。韋布的數(shù)據(jù)顯示,NGC 3627中的這條尾跡內包含有塵埃顆粒,而ALMA的數(shù)據(jù)顯示那里富含一氧化碳。
這是一條幾乎呈直線形的尾跡,由昏暗的氣體塵埃組成,和星系的旋臂有明顯區(qū)別。研究人員根據(jù)此前提出的理論模型,認為它是由一個致密的大質量天體制造出來的。這個天體在穿越星系盤面時,擠壓了其中的氣體,在其身后留下了這條尾跡。尾跡內部存在劇烈的湍流現(xiàn)象,有力地支持著這個觀點。
根據(jù)尾跡的特征,研究人員推測該天體的質量約為太陽的1000萬倍,飛行速度達到了每秒300千米。比人類目前最快的飛行器——帕克太陽探測器還要快50%。進一步的計算結果表明,這條尾跡的形成時間相對較短,大約是在2000萬年以前。
研究人員認為這個致密天體可能是一個巨大的黑洞,但也不能排除其他可能——比如它也有可能是一個矮星系殘留的核。根據(jù)目前的質量參數(shù),研究人員還無法對這兩種情況作出明確區(qū)分。而若想直接觀測這個天體則更具挑戰(zhàn)性,因為NGC 3627十分遙遠。
研究人員還提及韋布發(fā)現(xiàn)的神秘“小紅點”可能與此有關,不過并未說明其中的細節(jié)。
尾跡長度約為6千秒差距(2萬光年),相當于銀河系寬度的五分之一。寬度卻只有200秒差距(650光年)。
參考
Galactic Contrail in NGC 3627 caused by Dwarf Galaxy Candidate or Massive Black Hole Flyby
https://arxiv.org/abs/2509.2083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