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商場買點零食,百元大鈔轉眼就沒了,這不是夸張,是如今很多人的真實遭遇。
薛記炒貨270克蘑菇脆要50塊,不到200克的腰果也得50塊。
有人算了筆賬,這價格快趕上金店了,網(wǎng)友直接給它起了個外號——"薛記珠寶店"。
更離譜的是香港品牌"么鳳士多",一顆話梅標價70元,還美其名曰"貢品級"。
底下評論笑翻了:"封建社會都結束一百多年了,哪來的貢品?"
零食什么時候成了奢侈品?這事得從頭說起。
薛記炒貨現(xiàn)在被網(wǎng)友調侃成“薛記珠寶店”,一百塊錢拿過去,只能買到270克蘑菇脆,加點不到200克的腰果,感覺比買金子還貴。
香港那家么鳳士多更夸張,一顆號稱“貢品級”的話梅敢賣70塊,網(wǎng)友都笑了:“封建王朝早沒了,哪來的貢品這一說?”
以前買零食可不是這樣。那時候選零食就看倆事:好不好吃、值不值。根本沒人在乎品牌。
購物籃里除了洽洽、徐福記這些老國牌,更多的是只有本地人才知道的小牌子,或者超市里散裝稱斤賣的炒貨蜜餞,便宜又實在。
“百元大鈔,買完零食一眨眼就沒了?!辈簧偃送虏郏骸耙郧百I零食是解饞,現(xiàn)在是破產?!边€有人調侃:“什么貢品?都21世紀了,吃顆梅子還得當一回皇帝???”
大家都在問,這到底咋整的?十年前買零食,一斤瓜子也就十來塊。那時候買零食就看兩點:好吃、便宜。超市散裝區(qū)最熱鬧,挑挑揀揀一大包不心疼。牌子根本不重要,洽洽、徐福記算有名了,更多都是小作坊小品牌,名字看一眼就忘。
現(xiàn)在面包店的面包也貴得離譜,隨便拿兩三個就得花幾十塊。一個小面包動不動就二十塊,關鍵是現(xiàn)在大環(huán)境又不好,錢還特別難掙,真有種越吃越心疼的感覺。
鴨脖吃不起了,堅果吃不起了,連紫燕百味雞這種涼菜都舍不得買了。
大家嘴上說“消費降級”,其實就是東西太貴了,大家開始講究值不值,不再被價格忽悠。
說白了,一斤瓜子再怎么吹,也不可能比半斤黃金貴。
看第一食品的客流就知道了,南京路那家還算好點,人多一點,但也遠沒以前那種熱鬧勁兒。大家一邊感嘆生意不如從前,一邊也在納悶:這炒貨怎么突然就漲成這樣?
以前隨手買點的小零嘴,現(xiàn)在硬是成了“奢侈品”。有的還按兩賣,算下來簡直比黃金都金貴,吃個瓜子都得掂量著。
菜市場的烤鴨現(xiàn)在一只都賣到39.9了,還順帶一只鴨脖。那種周黑鴨的招牌,好像也好幾年沒見過了。
以前這些都是最接地氣的小吃,現(xiàn)在被他們搞得跟奢侈品似的。經(jīng)濟都這么緊張了,這種高價的東西普通人哪吃得起?。恳仓荒苷f,留給有錢人慢慢品吧。
說實話,把產品做高端沒錯,但那就代表客戶群只能是小眾。畢竟一年賺九位數(shù)的人,可不是菜市場隨處能碰到的蘿卜白菜。
2020年以后,一大波主打“便宜實在”的零食店突然火了。
像趙一鳴零食、零食很忙、好想來這些名字,幾年時間就開了成千上萬家門店。
他們的路數(shù)也簡單粗暴:就是圖一個便宜。不搞啥花里胡哨的包裝,也不請大明星代言,省下的錢全砸在價格上。
根據(jù)艾媒咨詢的數(shù)據(jù),中國的零食集合店市場從2019年的211億,一路飆到2023年的809億,4年里年均增長率高達40%。
對比之下,傳統(tǒng)零食品牌就有點慘了。三只松鼠在2019年營收破百億后一路下滑,到2023年只剩71億了。
競爭對手越來越多,市場也被瓜分得越來越碎??戳计蜂佔舆@五年的財報就能看出來:從2020年到2024年,總營收分別是78.94億、93.24億、94.4億、80.46億、71.59億,看著還行,但凈利潤一年比一年難看,分別是3.44億、2.82億、3.35億、1.8億,到2024年直接虧了4600萬。
今年4月29號,良品鋪子公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經(jīng)營數(shù)據(jù),營收只有17.32億,比去年同期少了將近三成;凈利潤也是虧了3600萬,同比暴跌了將近158%。
三只松鼠最早就是靠電商起家的,這幾年也一直在主抓線上。今年上半年,他們在電商平臺的營業(yè)收入從去年的40.9億漲到42.95億,占了總營收的78.42%。
但電商這塊做得越多,花的錢也越多。上半年銷售費用漲了25.11%,達到了11.19億。光推廣費和平臺服務費就從去年的6.07億漲到了7.61億,廣告打得猛,錢也燒得快。
老牌零食大牌到底怎么了?說白了,他們那套用了多年的“賺錢套路”現(xiàn)在不靈了。以前靠著牌子溢價,毛利能做到30%,賣得貴還有人買,錢好掙得很。可現(xiàn)在消費者精了,誰還愿意為一個牌子多掏錢?
三只松鼠今年上半年銷售費用猛漲了25%,管理費用更是直接飆了57%,錢是花出去了,效果幾乎看不見。
更糟的是渠道這塊也出問題了。三只松鼠有78%的收入靠線上,但線上現(xiàn)在增長也慢了,只剩下5%的增速;良品鋪子、來伊份主要靠線下,結果良品鋪子一年就關了589家店,來伊份的線下營收更是直接跳水,暴跌了78%。
以前那些零食公司都覺得自己是高端牌子,光靠名字就能賺錢,三只松鼠那會兒毛利能做到三成多??涩F(xiàn)在消費者不吃這套了。你看它今年上半年,廣告費、運營費拼命花,結果銷售額才漲了5%,這不就是用錢往里填坑嗎?
更麻煩的是渠道也扛不住了。三只松鼠七成多的收入靠線上,可線上增長慢得像沒電一樣;良品鋪子線下店越關越多,來伊份的直營店直接掉了七成八。他們也想靠降價撐一撐,良品鋪子去年把三百多種零食便宜了兩成,可問題是成本壓不下來,等于自己貼錢賣,越賣越虧。
新勢力的崛起,簡直就是對老牌的一場降維打擊。像鳴鳴很忙、萬辰集團這種新玩家,把毛利壓到10%以下,靠“效率拉滿”直接把行業(yè)規(guī)則給改了。
比如萬辰集團搞的“工廠直采+倉儲式門店”這套玩法,硬是把供應鏈成本壓低了18%到22%。2024年,量販零食的渠道占比已經(jīng)干到37%,直接超過商超和電商,成了最大的銷售渠道。
萬辰集團營收干到225億,凈利潤更是暴漲了503倍;鳴鳴很忙門店也開到1.5萬家,全靠“便宜賣、多賣點”這一招,把傳統(tǒng)大牌的護城河撕得稀碎。
回頭看看三只松鼠、良品鋪子、來伊份這幾年走的路,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不是一下子垮的,是一步一步被時代甩在后頭的。
那到底是誰“掏空”了它們的利潤?表面上看,是對手太猛、市場變了、消費習慣也變了……
但說到底,還是它們自己沒跟上節(jié)奏,活在老套路里出不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