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行無需張揚,善果自有天報。
《孟子》有言:“愛人者,人恒愛之?!?/strong>
唯有行善釋愛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愛與良善。
善良不是天賦異稟,而是一種價值選擇;行善從不需刻意為之,而是愉快自然之舉。
生活其實就是一個圈,總是得失相生。
1
釋放善意,傳遞溫暖
曾子講:“人而好善,福雖未至,禍其遠矣?!?/strong>
種善因,得善果。
善良的人收獲的,必定是加倍的善意。
《老王》是楊絳先生寫過的一篇散文,也是楊絳夫婦的一位好友。
老王是個三輪車夫,還是個“田螺眼”,一只眼睛看不見,以每日拉車的微薄收入維持生計。
哥哥去世后,除了兩個沒出息的侄兒,老王便再無親人,只與一輛破舊的三輪車“相依為命”。
老王為人老實厚道,身世凄涼。因為眼神不好,來客大多不愿乘坐他那輛破舊的三輪車。
楊絳夫婦則一直暗中接濟老王,每天都照顧他的生意,還主動招攬老王為他們送冰。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善意,溫暖了老王冰冷的一生。
就在去世的前一天,老王還拖著病體,帶上香油和數(shù)不清的雞蛋,在臨終之前拜訪了楊絳夫婦。
善良是一個人的天性,也是一個人的能力。
真正的善良,是行善而不張揚;是如風如陽,潤物無聲。
你釋放的善意,終有一天會化為暖陽,化作春風,照亮自己,也溫暖他人。
2
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菜根譚》里有這樣一句話:
“士君子幸列頭角,復遇溫飽,不思立好言,行好事,雖是在世百年恰似未一日?!?/strong>
能夠“幸列頭角”,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幸運的事。
但若止步于此,不立好言,不行好事,生活則會隨之愈加膚淺狹隘,讓一切歸至原點。
所謂“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
多行善事,其實是在為自己的幸運增值。
古時有“得隨侯之珠與和氏璧者富可敵國”之說,被稱為春秋二寶之一的隨侯珠,其來歷頗具傳奇色彩。
春秋時,隋國的一名諸侯隋候出使齊國,途中見一蛇頭部受傷流血,奄奄一息。
良善的隋侯憐憫之心油然而起,連忙用藥敷上傷口,并將它挑到河邊,讓它恢復體力后游去。
夜里,隋候驚醒,卻發(fā)現(xiàn)一條巨蛇盤在床頭,口中還銜著一顆明亮的珍珠。
原是那蛇為報答隋侯的救命之恩,特意從江中銜來寶珠贈他,便為“隨侯珠”。
隋候舉手的善行,卻換來價值連城的回報;生活中隨手的善意,也會在不經(jīng)意間為你埋下幸運的種子。
善行無需張揚,善果自有天報。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莫若山谷回音,你發(fā)出的善意,最終還是會回到自己身上。
3
善良,是治愈生活的良藥
金纓在《格言聯(lián)璧》中寫:
“行善如春園之草,不見其長,日有所增?!?/strong>
我們釋放的所有善意,都會化身童話中的小精靈,在苦難的生活中悄悄治愈他人,治愈自己。
蘇軾一生,仕途之路艱難,生活顛簸流離。
即使如此,他那為國為民的赤膽忠心卻始終沒有磨滅。
幾經(jīng)貶謫的蘇軾,本可以做一個庸庸碌碌、本本分分的地方官。
但良善的本性,卻使他每至一地,都興修水利、修橋鋪路、造福人民,讓多少流離失所的平民,得以過上安穩(wěn)生活。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strong>
這句自評,詮釋了蘇軾起伏且充實的一生。
一心為民、與人為善的官涯生活,撫平了蘇軾被貶的創(chuàng)傷,治愈了他壯志難酬的傷口,也成就了他獨樹一幟的豪放文風。
古人云:“樂莫樂于好善?!?/strong>
行于人世間,最大的快樂莫過于以豁達之心行善于人。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當你將香水噴向他人的同時,散落在自己身上的余香則會更加動人。
世間所有的好運和驚喜,都是你累積的溫柔與善良。
一位名人曾說:“善良,是世界上通用的語言,它可以使盲人看到,聾子聽到。”
這個世界從不缺人情世故,卻格外缺少良善溫和。
真正的高情商不只是單薄干癟的客套,更是推己及人的體諒包容。
一個善良的人,擁有的是“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的頂級修養(yǎng)。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