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5日,土耳其和美國簽署《戰(zhàn)略民用核能合作諒解備忘錄》,該備忘錄內(nèi)容涉及科研、投資、技術交流等多方面內(nèi)容,旨在深化兩國在核能領域等多層次合作。
備忘錄簽署后,土耳其方面表示,期待土美雙方在此框架下深度合作,給兩國帶來長期互利的戰(zhàn)略成果。
在這份備忘錄的背后,美國方面此舉深層次的意圖,通過此次備忘錄的簽訂,終于正式擺到了明面上,那就是,為了力挽中東危局,美國這么多年來潛伏在中東的這枚最深的棋子,千呼萬喚之后,終于露面了。
美方的戰(zhàn)略意圖,土耳方面自然明白,可是,懷揣復辟奧斯曼帝國的土耳其,在很大程度上愿意為美國在中東的戰(zhàn)略布局而戰(zhàn),卻絕不是美國可以隨意掌控的。
這顆潛伏中東多年的棋子,是一顆可以隨時為美國中東戰(zhàn)略所用的棋子,還是一顆會突然爆炸,炸傷美國的炸彈,說實話,美國人心里是沒底的,即使他們已經(jīng)和土耳其簽署了備忘錄。
然而,面對中東危局,美國必須冒險一試。
1、以色列:美國的“眼睛”和“拳頭”
長期以來,中東一直是世界上最為動蕩的地區(qū),特別是進入21世紀之后,這里爆發(fā)的武裝沖突,占到了全世界的30%。
而這個動亂不斷的地區(qū),同時又是“世界油庫”,該地區(qū)蘊藏的豐富石油資源,是全球經(jīng)濟運轉(zhuǎn)的重要動力源泉。
作為世界主要經(jīng)濟體的美國,對石油的需求量巨大,因此,為了維護自身的能源發(fā)展利益,美國必須確保該地區(qū)可以為其長期穩(wěn)定供應石油資源。
自二戰(zhàn)后,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對中東地區(qū)影響力最大的西方國家之后,為了彰顯影響力和控制力,美國在中東擁有眾多盟友,如以色列、沙特阿拉伯、阿聯(lián)酋等。
在這些盟友中,以色列一直被外界視為是美國在中東地區(qū)最重要的盟友之一。
美國通過對以色列每年提供數(shù)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和情報共享,讓以色列乖乖地甘愿當美國的馬前卒、大頭兵,積極協(xié)助美國監(jiān)控霍爾木茲海峽和蘇伊士運河等戰(zhàn)略要道,以此牽制伊朗等國。
也因此,一直以來,以色列都被外界視為美國的“眼睛”和“拳頭?!?/p>
在幫助美國的同時,以色列通過美國的軍事援助,一直對中東地區(qū)保持軍事優(yōu)勢,讓一眾阿拉伯國家再也不敢對以色列輕舉妄動。
近年來,在巴以沖突中,美國方面直接將對以色列的偏袒和軍事援助明面化公開化。
而縱觀二戰(zhàn)后的歷史,我們更可以清晰看出,美國對于以色列的扶持和偏袒,不是一朝一夕,是早已有之,且持之以恒,從無間斷。
早在美蘇爭霸的冷戰(zhàn)時期,為了遏制蘇聯(lián)在中東的影響力,美國就積極支持扶助以色列、土耳其等盟友,與蘇聯(lián)支持的埃及、敘利亞形成對抗之勢。
之后,在敘利亞的內(nèi)戰(zhàn)中,美國公開支持敘利亞反對派和庫爾德武裝,又在伊朗核問題上,對伊朗實施極限壓迫,迫使伊朗屈服。
美國的這一系列行動,都是在地緣政治博弈中,維護其在中東地區(qū)的主導地位。
長期以來,以色列一直被外界看作是美國在中東戰(zhàn)略中,最為重要的棋子,承擔著美國實施中東戰(zhàn)略的重要角色地位。
不過,凡事有利必有弊。美國通過對以色列長期的軍事援助,讓日益強大壯大起來的以色列,開始在中東地區(qū),頻頻發(fā)起武裝沖突,攻城略地,滿足其日益膨脹的野心。
以色列的不斷挑起地區(qū)武裝沖突對抗升級之舉,讓過度依賴一味偏袒以色列的美國,也不得不冒天下之大不韙,被迫拖入到更為復雜的地緣政治困境中,進退兩難。
2、美國:一箭三雕
持續(xù)爆發(fā)、不斷激化的巴以沖突,讓美國明白,與以色列沆瀣一氣,繼續(xù)讓巴以沖突的戰(zhàn)火延燒,一次次被國際輿論譴責,還是激活美國在中東潛伏最深的棋子,美國必須做出選擇。
9月備忘錄的簽署,終于讓外界看到美國激活土耳其這顆棋子的決心和具體行動。
和以色列相比,土耳其與美國的關系頗為復雜。
作為北約成員國,在冷戰(zhàn)時期,土耳其是美國用來遏制蘇聯(lián)的重要力量。
土耳其的東部邊境,與蘇聯(lián)的亞美尼亞接壤,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又恰好扼守黑海進入地中海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面對冷戰(zhàn)時期強勢崛起的蘇聯(lián),土耳其最終決定接受美西方國家遞過來的橄欖枝,加入北約。
由此可以看出,土耳其當年選擇加入北約,實在是為了自保,并非心甘情愿。
這種心態(tài),就決定了土耳其和美國的關系,絕不是簡單的保護與被保護關系。因此,土耳其與美國也多有齟齬。
如果不是因為土耳其手握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控制權,北約是不可能同意讓土耳其加入這個大家庭的。
正是因為雙方都有這種復雜心態(tài)的存在,反映到實際行動中,土耳其既和美國保持密切聯(lián)系,又與俄羅斯保持能源合作,同時通過介入敘利亞內(nèi)戰(zhàn),企圖趁機擴大地盤。
美國則一面通過向土耳其提供F—16、F—35等戰(zhàn)斗機,強化其打擊庫爾德武裝的軍事能力;另一方面,則又通過支持庫爾德武裝,來間接控制土耳其周邊局勢。
由此,我們可以明顯看出,在中東,美國是將土耳其視為兼具棋子和制衡者的重要角色地位。
對于美國賦予土耳其的中東角色定位,土耳其在暗地里卻有自己的宏達計劃,這一計劃就是,恢復土耳其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土耳其起始于公元1299年,覆滅于公元1923年,擁有長達624年的悠久歷史,在其巔峰時期,擁有國土面積達550萬平方公里,覆滅后,直接原地分裂成為40多個國家。
自1974年的塞浦路斯事件之后,日益膨脹的土耳其,大有恢復“祖業(yè)”之姿。
對于土耳其心中小盤算心知肚明的美國,通過扶持幫助庫爾德人,企圖達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一是切斷土耳其對于敘利亞的影響;二是企圖借此控制敘利亞;三是進一步強化以色列在中東的強勢軍事地位。
3、土耳其:是馬是狼未可知
面對美國的居心叵測,土耳其也沒閑著,一直在積極尋求應對之策。
一方面,土耳其試圖跳出中東這個地緣框架,將眼光和國家影響力,拓展延伸到中東以外的地區(qū)。
2002年,土耳其在非洲各國境內(nèi)設立了12個大使館,到2024年,在非使館數(shù)量增加到了44個。2024年,土耳其與非洲國家的雙邊貿(mào)易額近500億美元。
2024年12月,埃塞俄比亞總理和索馬里總統(tǒng)在土耳其的斡旋下,共同簽署《安卡拉宣言》,這一事件背后凸顯的“土耳其力量”,經(jīng)過多家媒體關注和報道后,土耳其在非洲國家的影響力,被國際社會密切關注。
除了將眼光投向中東之外,在中東地區(qū)的持續(xù)爆發(fā)的巴以沖突中,表面上看似波瀾不驚的的土耳其,暗地里卻動作不斷。
作為一個地處亞歐非三大洲交界處的國家,土耳其一直不甘心淪為中東配角。
巴以沖突爆發(fā)后,土耳其一直試圖扮演“正義使者”的角色,多次對以色列軍隊在加沙地帶的屠殺平民惡劣行徑,表達了強烈譴責的鮮明態(tài)度。
土耳其的表態(tài),一方面,給美國的中東政策施加了巨大的壓力;另一方面,以色列恐怕也已經(jīng)做好了與土耳其對抗的打算和準備。
于美國而言,土耳其的行動,讓其進退兩難,一方面要繼續(xù)站隊偏袒扶持以色列,另一方面,卻又要和土耳其保持友善關系。
當全世界都將關注的目光,紛紛投向俄烏沖突、巴以沖突,很少有人注意到,在中東混亂局面的背后,土耳其正在布下一個更大的局。
去年5月,土耳其與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簽訂天然氣和綠色電力的大單,從俄羅斯進口的能源增速比上一年多出30%,轉(zhuǎn)身又和美國簽署《戰(zhàn)略民用核能合作諒解備忘錄》。
分析人士據(jù)此指出,土耳其明顯是在保持獨立自主的外交之路,同時又在地區(qū)武裝沖突中,持續(xù)向中東地區(qū)國家及中東之外的國家和地區(qū),輸出其國家影響力。
這一切,都是為了實現(xiàn)奧斯曼帝國復活之夢。
明眼人都能看出,近年來,土耳其在外交和軍事上展現(xiàn)的積極姿態(tài),折射出其力圖恢復奧斯曼帝國輝煌的野心,中東混亂的局勢,恰好給土耳其提供了一個實現(xiàn)自己遠大目標的良機。
深陷巴以沖突泥淖的美國,通過其與土耳其備忘錄的簽署,讓我們看到了美國潛伏中東最深的棋子終于露面了。
只是,土耳其這顆棋子,于美國而言,不是一匹已被馴服的馬,而是一只有野心的狼。
是棋子還是炸彈,我們靜觀其變。
參考資料:
百科 《戰(zhàn)略民用核能合作諒解備忘錄》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