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唐政權(quán)內(nèi)外逐步穩(wěn)定下來之后,北部的突厥反而因為內(nèi)部的爭斗產(chǎn)生了動蕩,尤其是 頡利可汗引入了漢人 趙德言搞改革,更搞得眾叛親離。
之后就是 頡利可汗 和突利可汗爆發(fā)嚴重沖突,而這個時候 薛延陀崛起,很多勢力歸附 薛延陀。這個時候討伐頡利可汗的時機就到了。
我們今天就來讀一讀李世民派李靖遠征漠北,一舉剿滅頡利可汗的這段歷史。
《資治通鑒》原文
貞觀二年戊子,公元六二八年
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為其伯父所殺;伯父自立,是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毘可汗。國人不服,弩矢畢部推泥孰莫賀設為可汗,泥孰不可。統(tǒng)葉護之子咥力特勒避莫賀咄之禍,亡在康居,泥孰迎而立之,是為乙毘缽羅肆葉護可汗,與莫賀咄相攻,連兵不息,俱遣使來請婚。上不許,曰:“汝國方亂,君臣未定,何得言婚!”且諭以各守部分,勿復相攻。于是西域諸國及敕勒先役屬西突厥者皆叛之。
突厥北邊諸姓多叛頡利可汗歸薛延陀,共推其俟斤夷男為可汗,夷男不敢當。上方圖頡利,遣游擊將軍喬師望間道赍冊書拜夷男為真珠毘伽可汗,賜以鼓纛。夷男大喜,遣使入貢,建牙于大漠之郁督軍山下,東至靺鞨,西至西突厥,南接沙磧,北至俱倫水;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諸部落皆屬焉。
貞觀三年己丑、公元六二九年
秋,八月,己巳朔,日有食之。
丙子,薛延陀毘伽可汗遣其弟統(tǒng)特勒入貢,上賜以寶刀及寶鞭,謂曰:“卿所部有大罪者斬之,小罪者鞭之?!币哪猩跸?。突厥頡利可汗大懼,始遣使稱臣,請尚公主,修婿禮。
代州都督張公謹上言突厥可取之狀,以為:“頡利縱欲逞暴,誅忠良,昵奸佞,一也。薛延陀等諸部皆叛,二也。突利、拓設、欲谷設皆得罪,無所自容,三也。塞北霜早,糇糧乏絕,四也。頡利疏其族類,親委諸胡,胡人反覆,大軍一臨,必生內(nèi)變,五也,華人入北,其眾甚多,比聞所在嘯聚,保據(jù)山險,大軍出塞,自然響應,六也?!鄙弦灶R利可汗既請和親,復援梁師都,丁亥,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討之,以張公謹為副。
九月,丙午,突厥俟斤九人帥三千騎來降。戊午,拔野古、仆骨、同羅、奚酋長并帥眾來降。
冬,十一月,辛丑,突厥寇河西,肅州刺史公孫武達、甘州刺史成仁重與戰(zhàn),破之,捕虜千馀口。
上遣使至涼州,都督李大亮有佳鷹,使者諷大亮使獻之,大亮密表曰:“陛下久絕畋游而使者求鷹。若陛下之意,深乖昔旨;如其自擅,乃是使非其人。”癸卯,上謂侍臣曰:“李大亮可謂忠直。”手詔褒美,賜以胡瓶及荀悅《漢紀》。
庚申,以并州都督李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眾合十馀萬,皆受李靖節(jié)度,分道出擊突厥。
乙丑,任城王道宗擊突厥于靈州,破之。
十二月,戊辰,突利可汗入朝,上謂侍臣曰:“往者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稱臣于突厥,朕常痛心。今單于稽顙,庶幾可雪前恥。”
壬午,靺鞨遣使入貢,上曰:“靺鞨遠來,蓋突厥已服之故也。昔人謂御戎無上策,朕今治安中國,而四夷自服,豈非上策乎!”
癸未,右仆射杜如晦以疾遜位,上許之。
乙酉,上問給事中孔穎達曰:“《論語》:‘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何謂也?”穎達具釋其義以對,且曰:“非獨匹夫如是,帝王亦然。帝王內(nèi)蘊神明,外當玄默,故《易》稱‘以蒙養(yǎng)正,以明夷蒞眾?!粑痪幼饦O,炫耀聰明,以才陵人,飾非拒諫,則下情不通,取亡之道也?!鄙仙钌破溲?。
庚寅,突厥郁射設帥所部來降。
閏月,丁未,東謝酋長謝元深、南謝酋長謝強來朝。諸謝皆南蠻別種,在黔州之西。詔以東謝為應州、南謝為莊州,隸黔州都督。
是時遠方諸國來朝貢者甚眾,服裝詭異,中書侍郎顏師古請圖寫以示后,作《王會圖》,從之。
乙丑,牂柯酋長謝能羽及充州蠻入貢,詔以牂柯為牂州;黨頃酋長細封步賴來降,以其地為軌州;各以其酋長為刺史。黨項地亙?nèi)Ю铮談e為部,不相統(tǒng)壹,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旁當氏、米擒氏、拓跋氏,皆大姓也。步賴既為唐所禮,馀部相繼來降,以其地為崌、奉、巖、遠四州。
是歲,戶部奏:中國人自塞外歸,及四夷前后降附者,男子一百二十馀萬口。
貞觀四年庚寅,公元六三零年
春,正月,李靖帥驍騎三千自馬邑進屯惡陽嶺,夜襲定襄,破之。突厥頡利可汗不意靖猝至,大驚曰:“唐不傾國而來,靖何敢孤軍至此!”其從一日數(shù)驚,乃徙牙于磧口。靖復遣諜離其心腹,頡利所親康蘇密以隋蕭后及煬帝之孫政道來降。乙亥,至京師。先是,有降胡言“中國人或潛通書啟于蕭后者”。至是,中書舍人楊文瓘請鞫之,上曰:“天下未定,突厥方強,愚民無知,或有斯事。今天下已安,既往之罪,何須問也!”
李世勣出云中,與突厥戰(zhàn)于白道,大破之。
二月,己亥,上幸驪山溫湯。
甲辰,李靖破突厥頡利可汗于陰山。
先是,頡利既敗,竄于鐵山,馀眾尚數(shù)萬;遣執(zhí)失思力入見,謝罪,請舉國內(nèi)附,身自入朝。上遣鴻臚卿唐儉等慰撫之,又詔李靖將兵迎頡利。頡利外為卑辭,內(nèi)實猶豫,欲俟草青馬肥,亡入漠北。靖引兵與李世勣會白道,相與謀曰:“頡利雖敗,其眾猶盛,若走度磧北,保依九姓,道阻且遠,追之難及。今詔使至彼,虜必自寬,若選精騎一萬,赍二十日糧往襲之,不戰(zhàn)可擒矣?!币云渲\告張公謹,公謹曰:“詔書已許其降,使者在彼,奈何擊之!”靖曰:“此韓信所以破齊也。唐儉輩何足惜!”遂勒兵夜發(fā),世勣繼之,軍至陰山,遇突厥千馀帳,俘以隨軍。頡利見使者,大喜,意自安。靖使武邑蘇定方帥二百騎為前鋒,乘霧而行,去牙帳七里,虜乃覺之。頡利乘千里馬先走,靖軍至,虜眾遂潰。唐儉脫身得歸。靖斬首萬馀級,俘男女十馀萬,獲雜畜數(shù)十萬,殺隋義成公主,擒其子疊羅施。頡利帥萬馀人欲度磧,李世勣軍于磧口,頡利至,不得度,其大酋長皆帥眾降,世勣虜五萬馀口而還。斥地自陰山北至大漠,露布以聞。
丙午,上還宮。
甲寅,以克突厥赦天下。以御史大夫溫彥博為中書令,守侍中王珪為侍中;守戶部尚書戴胄為戶部尚書,參預朝政;太常少卿蕭瑀為御史大夫,與宰臣參議朝政。
三月,戊辰,以突厥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為右武修大將軍。
四夷君長詣闕請上為天可汗,上曰:“我為大唐天子,又下行可汗事乎?”群臣及四夷皆稱萬歲。是后以璽書賜西北君長,皆稱天可汗。
庚午,突厥思結(jié)俟斤帥眾四萬來降。
丙子,以突利可汗為右衛(wèi)大將軍、北平郡王。
初,始畢可汗以啟民母弟蘇尼失為沙缽羅設,督部落五萬家,牙直靈州西北。及頡利政亂,蘇尼失所部獨不攜貳。突利之來奔也,頡利立之為小可汗。及頡利敗走,往依之,將奔吐谷渾。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道宗引兵逼之,使蘇尼失執(zhí)送頡利。頡利以數(shù)騎夜走,匿于荒谷。蘇尼失懼,馳追獲之。庚辰,行軍副總管張寶相帥眾奄至沙缽羅營,俘頡利送京師,蘇尼失舉眾來降,漠南之地遂空。
蔡成公杜如晦疾篤,上遣太子問疾,又自臨視之。甲申,薨。上每得佳物,輒思如晦,遣使賜其家。久之,語及如晦,必流涕,謂房玄齡曰:“公與如晦同佐朕,今獨見公,不見如晦矣!”
突厥頡利可汗至長安,夏,四月,戊戌,上御順天樓,盛陳文物,引見頡利,數(shù)之曰:“汝藉父兄之業(yè),縱淫虐以取亡,罪一也;數(shù)與我盟而背之,二也;恃強好戰(zhàn),暴骨如莽,三也;蹂我稼穡,掠我子女,四也;我宥汝罪,存汝社稷,而遷延不來,五也。然自便橋以來,不復大入為寇,以是得不死耳。”頡利哭謝而退。詔館于太仆,厚廩食之。
上皇聞擒頡利,嘆曰:“漢高祖困白登,不能報;今我子能滅突厥,吾托付得人,復何憂哉!”上皇召上與貴臣十馀人及諸王、妃、主置酒凌煙閣,酒酣,上皇自彈琵琶,上起舞,公卿迭起為壽,逮夜而罷。
突厥既亡,其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西奔西域,其降唐者尚十萬口,詔群臣議區(qū)處之宜。朝士多言:“北狄自古為中國患,今幸而破亡,宜悉徙之河南兗、豫之間,分其種落,散居州縣,教之耕織,可以化胡虜為農(nóng)民,永空塞北之地?!敝袝汤深亷煿乓詾椋骸巴回?、鐵勒皆上古所不能臣,陛下既得而臣之,請皆置之河北。分立酋長,領其部落,則永永無患矣?!倍Y部侍郎李百藥以為:“突厥雖云一國,然其種類區(qū)分,各有酋帥。今宜因其離散,各即本部署為君長,不相臣屬;縱欲存立阿史那氏,唯可使臣其本族而已。國分則弱而易制,勢敵則難相吞滅,各自保全,必不能抗衡中國。仍請于定襄置都護府,為其節(jié)度,此安邊之長策也?!毕闹荻级礁]靜以為:“戎狄之性,有如禽獸,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義教,況彼首丘之情,未易忘也。置之中國,有損無益,恐一旦變生,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馀,施以望外之恩,假之王侯之號,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權(quán)弱勢分,易為羈制,可使常為籓臣,永保邊塞?!睖貜┎┮詾椋骸搬阌趦?、豫之間,則乖違物性,非所以存養(yǎng)之也。請準漢建武故事,置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順其土俗,以實空虛之地,使為中國捍蔽,策之善者也?!蔽赫饕詾椋骸巴回适罏榭鼙I,百姓之仇也;今幸而破亡,陛下以其降附,不忍盡殺,宜縱之使還故土,不可留之中國。夫戎狄人面獸心,弱則請服,強則叛亂,固其常性。今降者眾近十萬,數(shù)年之后,蕃息倍多,必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晉初諸胡與民雜居中國,郭欽、江統(tǒng),皆勸武帝驅(qū)出塞外以絕亂階,武帝不從。后二十馀年,伊、洛之間,遂為氈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鑒也!”彥博曰:“王者之于萬物。天覆地載,靡有所遺。今突厥窮來歸我,奈何棄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無類。’若救其死亡,授以生業(yè),教之禮義,數(shù)年之后,悉為吾民。選其酋長,使入宿衛(wèi),畏威懷德,何后患之有!”上卒用彥博策,處突厥降眾,東自幽州,西至靈州;分突利故所統(tǒng)之地,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又分頡利之地為六州,左置定襄都督府,右置云中都督府,以統(tǒng)其眾。
五月,辛未,以突利為順州都督,使帥其部落之官。上戒之曰:“爾祖啟民挺身奔隋,隋立以為大可汗,奄有北荒,爾父始畢反為隋患。天道不容,故使爾今日亂亡如此。我所以不立爾為可汗者,懲啟民前事故也。今命爾為都督,爾宜善守國法,勿相侵掠,非徒欲中國久安,亦使爾宗族永全也!”
壬申,以阿史那蘇尼失為懷德郡王,阿史那思摩為懷化郡王。頡利之亡也,諸部落酋長皆棄頡利來降,獨思摩隨之,竟與頡利俱擒,上嘉其忠,拜右武候大將軍,尋以為北開州都督,使統(tǒng)頡利舊眾。
丁丑,以右武衛(wèi)大將軍史大奈為豐州都督,其馀酋長至者,皆拜將軍、中郎將,布列朝廷,五品已上百馀人,殆與朝士相半,因而入居長安者近萬家。
辛巳,詔:“自今訟者,有經(jīng)尚書省判不服,聽于東宮上啟,委太子裁決。若仍不服,然后聞奏?!?/p>
丁亥,御史大夫蕭瑀劾奏李靖破頡利牙帳,御軍無法,突厥珍物,虜掠俱盡,請付法司推科。上特敕勿劾。及靖入見,上大加責讓,靖頓首謝。久之,上乃曰:“隋史萬歲破達頭可汗,有功不賞,以罪致戮。朕則不然,錄公之功,赦公之罪?!奔泳缸蠊獾摯蠓?,賜絹千匹,加真食邑通前五百戶。未幾,上謂靖曰:“前有人讒公,今朕意已寤,公勿以為懷?!睆唾n絹二千匹。
林邑獻火珠,有司以其表辭不順,請討之,上曰:“好戰(zhàn)者亡,如隋煬帝、頡利可汗,皆耳目所親見也。小國勝之不武,況未可必乎!語言之間,何足介意!”
六月,丁酉,以阿史那蘇尼失為北寧州都督,以中郎將史善應為北撫州都督。壬寅,以右驍衛(wèi)將軍康蘇密為北安州都督。
西突厥種落散在伊吾,詔以涼州都督李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于磧口貯糧,來者賑給,使者招慰,相望于道。大亮上言:“欲懷遠者必先安近,中國如本根,四夷如枝葉,疲中國以奉四夷,猶拔本根以益枝葉也。臣遠考秦、漢,近觀隋室,外事戎狄,皆致疲弊。今招致西突厥,但見勞費,未見其益。況河西州縣蕭條,突厥微弱以來,始得耕獲;今又供億此役,民將不堪,不若且罷招慰為便。伊吾之地,率皆沙磧,其人或自立君長,求稱臣內(nèi)屬者,羈縻受之,使居塞外,為中國籓蔽,此乃施虛惠而收實利也?!鄙蠌闹?。
八月,丙午,詔以“常服未有差等,自今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服緋,六品、七品服綠,八品服青;婦人從其夫色?!?/p>
甲寅,詔以兵部尚書李靖為右仆射。靖性沈厚,每與時宰參議,恂恂似不能言。
突厥既亡,營州都督薛萬淑遣契丹酋長貪沒折說諭東北諸夷,奚、室韋等十馀部皆內(nèi)附。萬淑,萬均之兄也。
戊午,突厥欲谷設來降。欲谷設,突利之弟也。頡利敗,欲谷設奔高昌,聞突利為唐所禮,遂來降。
九月,戊辰,伊吾城主入朝。隋末,伊吾內(nèi)屬,置伊吾郡;隋亂,臣于突厥。頡利既滅,舉其屬七城來降,因以其地置伊西州。
思結(jié)部落饑貧,朔州刺史新豐張儉招集之,其不來者,仍居磧北,親屬私相往還,儉亦不禁。及儉徙勝州都督,州司奏思結(jié)將叛,詔儉往察之。儉單騎入其部落說諭,徙之代州,即以儉檢校代州都督,思結(jié)卒無叛者。儉因勸之營田,歲大稔。儉恐虜蓄積多,有異志,奏請和糴以充邊儲。部落喜,營田轉(zhuǎn)力,而邊備實焉。
丙子,開南蠻地置費州、夷州。
己卯,上幸隴州。
《資治通鑒》譯文
貞觀二年(戊子,公元628年)
西突厥統(tǒng)葉護可汗被其伯父殺死,其伯父自立為首領,是為莫賀咄侯屈利俟毗可汗。國人不服,弩矢畢部推舉泥孰莫賀設為可汗,泥孰不應允。統(tǒng)葉護的兒子力特勒,為躲避莫賀咄的禍亂,逃到了康居,泥孰迎回他立為首領,這便是乙毗缽羅肆葉護可汗,與莫賀咄相攻伐,爭斗不息,都派使臣請求與唐朝通婚。太宗不應允,說:“你們的國家剛發(fā)生內(nèi)部爭斗,君臣尚未確定,怎么能談得上求婚呢?”而且傳諭各部保持穩(wěn)定,不要再相攻伐。于是先前依附西突厥的敕勒和西域各國均叛離。
突厥北面的各部族大多叛離頡利可汗歸附薛延陀,共同推舉薛延陀的俟斤夷男為可汗,夷男不敢擔當此任。太宗正欲圖謀突厥頡利可汗,便派游擊將軍喬師望擇小道帶著冊書封夷男為真珠毗伽可汗,并賜給鼓和大旗。夷男十分高興,派使臣進獻貢品,建牙帳于大漠中郁督軍山下,東至靺鞨,西到西突厥,南接沙漠,北臨俱倫水;回紇、拔野古、阿跌、同羅、仆骨、各部均為其附屬。
貞觀三年(己丑,公元629年)
秋季,八月,己巳朔(初一),出現(xiàn)日食。
丙子,(初八),薜延陀毗伽可汗派其弟弟統(tǒng)特勒進獻貢品,太宗賜給寶刀與寶鞭,對他說:“你統(tǒng)屬的部族犯下大罪的用刀斬決,小罪的用鞭抽打?!币哪蟹浅8吲d。突厥頡利可汗大為驚慌,開始派使者稱臣,請求迎娶公主,修女婿禮節(jié)。
代州都督張公謹上奏稱可取突厥而代之,原因有六:“頡利可汗奢華殘暴,誅殺忠良,親近奸佞之人,是其一;薛延陀等各部落均已叛離,是其二;突利、拓設、欲谷設均得罪頡利,無地自容,是其三;塞北地區(qū)經(jīng)歷霜凍干旱,糧食匿乏,是其四;頡利疏離其族人,委重任于胡人,胡人反復無常,大唐帝國軍隊一到,必然內(nèi)部紛亂,是其五;漢人早年到北方避亂,至此時人數(shù)較多,近來聽說他們聚眾武裝,占據(jù)險要之地,大軍出塞,自然內(nèi)部響應,是其六?!碧谡J為頡利可汗既然想與唐朝和親,又出兵援助大唐的敵人梁師都,丁亥(十九日),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行軍總管,張公謹為副總管,率兵討伐突厥。
九月,丙午(初九),突厥九位俟斤率三千騎兵投降唐朝。戊午(二十一日),拔野古、仆骨、同羅、奚族首領率眾投降唐朝。
冬季,十一月,辛丑(初四),突厥兵侵犯河西地區(qū),肅州刺史公孫武達、甘州刺史成仁重,與之發(fā)生激戰(zhàn),大敗突厥兵,俘虜一千多人。
太宗派使節(jié)到?jīng)鲋?,都督李大亮有一只很好的鷹,使者暗示大亮將鷹進呈給皇上,大亮給太宗上密表說:“陛下一直拒絕畋獵,而使節(jié)卻為您要鷹。假如這是陛下的意思,則深與過去的主張相背離,如果是使節(jié)自作主張,便是用人不當”。癸卯(初六),太宗對大臣說:“李大亮稱得上忠誠正直”。親書詔令加以褒獎,賜給自用的胡瓶一只及荀悅《漢紀》一部。
庚申(二十三日),任命兼任并州都督的李世勣為通漢道行軍總管,兵部尚書李靖為定襄道行軍總管,華州刺史柴紹為金河道行軍總管,靈州大都督薛萬徹為暢武道行軍總管,合兵力十余萬,均受李靖節(jié)度,分兵進攻突厥。
乙丑(二十八日),任城王李道宗在靈州擊敗突厥兵。
十二月,戊辰(初二),突利可汗到唐朝請罪,太宗對大臣們說:“以前太上皇為了百姓的利益,忍辱向突厥稱臣,朕常為此事感到痛心?,F(xiàn)在突厥首領向我磕頭,這多少可以雪洗以前的恥辱?!?/p>
壬午(十六日),派使節(jié)到長安進獻貢物,太宗說:“遠道而來,是因為突厥已歸服的緣故。從前東漢人稱抗御北方戎族沒有上策,朕現(xiàn)在使中原安定,四方夷族歸服,難道不是上策嗎?”
癸未(十七日),尚書右仆射杜如晦,因病請求離職,太宗答應了他的請求。
乙酉(十九日),太宗問給事中孔穎達:“《論語》說:‘有能力的人向無能力的人請教,知識豐富的人向知識匱乏的人請教;有學問像沒學問一樣,滿腹知識象空無所有一樣。’如何解釋?”孔穎達完滿地解釋其本義,且說:“非獨一般人如此,帝王也當如此。帝王內(nèi)心蘊含如神之明,但外表卻當沉靜無為,所以《易經(jīng)》說‘以久表蒙昧來修養(yǎng)貞正之德,用藏智于內(nèi)的辦法來治理民眾?!偃缟砭又粮邿o上的地位,炫耀自己的聰明,依恃才氣盛氣凌人,掩飾錯誤,拒絕納闌,那么就造成下情無法上達,這是自取滅亡之道。”太宗十分贊許他的話。
庚寅(二十四日),突厥郁射設率領所部投降唐朝。
閏十二月,丁未(十一日),東謝部落首領謝元深、南謝首領謝強前來歸附唐朝。諸謝部族均是南蠻一支,聚居在黔州西部地區(qū)。唐朝廷下令改東謝所在地為應州,南謝所在地為莊州,均隸屬于黔州都督。
當時遠方周邊各國均向唐朝進獻貢品,到長安的人較多,服裝怪異,中書侍郎顏師古請求繪制《王會圖》,繪下每個民族及其服飾以傳示給后人,太宗應允。
乙丑(二十九日),牂柯首領謝能羽以及充州蠻進獻貢品,詔令在牂柯設置州;黨項族首領細封步賴歸順唐朝,以其聚居地為軌州;又任命其首領為刺史。黨項據(jù)地三千里,每姓別為一部,互不統(tǒng)屬,細封氏、費聽氏、往利氏、頗超氏、野辭氏、旁當氏、米擒氏,拓跋氏、均是其大姓。步賴既已受唐朝禮遇,其余各部相繼來降,唐朝廷以其聚居地為崌、奉、巖、遠四州。
這一年,戶部上奏稱:大唐人從塞外歸來以及四方夷族前后歸順唐朝的計有男女一百二十余萬人。
貞觀四年(庚寅,公元630年)
春季正月,李靖率領三千驍騎從馬邑出發(fā),進駐惡陽嶺,當夜,突襲定襄城,取得大勝。突厥頡利可汗想不到李靖出兵如此神速,大驚失色道:“唐朝沒有傾全國兵力北來,李靖怎么敢孤軍深入到這里?!蓖回时惶靸?nèi)數(shù)次受驚,于是將牙帳遷移至磧口。李靖又派間諜離間其心腹,頡利的親信康蘇密攜帶隋蕭后及煬帝的孫子楊政道投降唐朝。乙亥(初九),到達長安,先前,有投降的胡人稱“唐朝有人私下與隋蕭皇后通書信?!钡酱藭r,中書舍人楊文請求訊問,太宗說:“大唐未定天下時,突厥正當強盛,百姓愚昧無知,或許會有這種事,現(xiàn)在天下已安定,既往的過錯,又何須追問呢?!?/p>
李世出兵云中城,與突厥兵大戰(zhàn)于白道,突厥大敗。
二月,己亥(初三),太宗駕臨驪山溫泉。
甲辰,(初八),李靖在陰山大敗突厥頡利可汗的軍隊。
先前,頡利兵敗后,逃竄到鐵山,殘余兵力尚有數(shù)萬人。頡利派執(zhí)失思力謁見太宗,當面謝罪,請求傾國降附,自己入朝抵罪。太宗派鴻臚寺卿唐儉等人撫慰,又令李靖領兵迎接頡利。頡利外表謙卑,內(nèi)心尚在猶豫,想等到草青馬肥的時候,再逃回到漠北重整旗鼓。李靖率領兵馬與李世勣在白道會合,相互謀劃道:“頡利雖然被打敗,其兵馬還很強大,如果走磧北一帶,頡利可依靠舊部族,道路阻隔而且遙遠,恐怕一時很難追上。現(xiàn)在朝廷的使節(jié)已經(jīng)到了突厥營地,突厥頡利可汗一定覺得寬慰,如果挑選精銳騎兵一萬人,帶著二十天的糧草前去襲擊,可以不戰(zhàn)而生擒頡利?!倍藢⑺麄兊挠嬛\告訴張公瑾,張公瑾說:“圣上已下詔接受他們投降,大唐的使者在對方,怎么能進攻呢?”李靖說:“當年韓信就是靠偷襲打敗齊國的。唐儉等人不值得憐惜!”于是率兵夜間出發(fā),李世勣隨后,行軍到陰山,遇上了突厥一千多營帳,全部俘獲令隨唐軍。頡利見到大唐使者唐儉后十分高興,內(nèi)心稍稍安定。李靖派武邑人蘇定方帶領二百名騎兵做為前鋒,趁大霧秘密行軍,距離突厥牙帳只有七里,突厥兵才發(fā)現(xiàn),頡利乘千里馬先逃,李靖大軍趕到,突厥兵紛紛潰敗。唐儉及時脫身回到唐朝。李靖軍隊殺死突厥兵一萬多人,俘虜男女十余萬人,得牲畜數(shù)十萬頭,殺掉隋義成公主,生俘她的兒子疊羅施。頡利率領一萬多人想要渡過沙漠,李世勣軍隊守住磧口,頡利兵至,通不過去,手下的部族首領均率兵眾投降,李世俘虜五萬多人還朝。開拓土地從陰山北到沙漠,捷報迅速傳到了朝廷。
丙午(初十),太宗回到宮中。
甲寅(十八日),因平定突厥而大赦天下。任命御史大夫溫彥博為中書令,守侍中王為侍中;守戶部尚書戴胄為戶部尚書,參予朝政;太常寺少卿蕭瑀為御史大夫,與宰相一同參議朝政。
三月,戊辰(初三),唐朝任命突厥夾畢特勒阿史那思摩為右武候大將軍。
四方夷族首領齊集宮闕請求太宗做天可汗,太宗說:“我既做了大唐天子,又要做天可汗嗎?”文武大臣以及四方各族首領齊呼萬歲。此后給西北各族首領的璽書中,均署名“天可汗”。
庚午(初五),突厥首領思結(jié)俟斤率四萬多軍隊投降唐朝。
丙子(十一日),唐朝任命突利可汗為右衛(wèi)大將軍、北平郡王。
起初,始畢可汗重用啟民的舅父蘇尼失為沙缽羅設,統(tǒng)領五萬戶的部落,建牙帳在靈州西北。等到頡利政局混亂,惟獨蘇尼失部沒有二心。突利投奔大唐,頡利立蘇尼失為小可汗。此后頡利潰逃,前往依附蘇尼失,想去投奔吐谷渾。大同道行軍總管、任城王李道宗領兵進逼,讓蘇尼失交出頡利。頡利率幾名騎兵趁夜逃跑,藏在荒山野谷中。蘇尼失害怕,急忙派騎兵將頡利抓回。庚辰(十五日),行軍副總管張寶相率領大批兵力包圍沙缽羅營帳,俘虜頡利送回京都長安,蘇尼失舉兵投降,漠南地區(qū)于是空曠無人。
蔡成公杜如晦病重,太宗先派太子前去詢問病情,后又親去探視。甲申(十九日),杜如晦去世。太宗每次得到好物品,都要想起如晦,派人將物品賜給他家里。時間長了,提到如晦,定要流下眼淚,對房玄齡說:“你與杜如晦一同輔佐朕,現(xiàn)在只見到你,見不到如晦了!”
突厥頡利可汗被押送到長安。夏季,四月,戊戌(初三),太宗在順天門城樓,陳列大量文物,召見頡利,責備他說:“你借父兄立下的功業(yè),驕奢淫逸自取滅亡,這是第一條罪狀。你幾次與我訂盟而反復背約,這是第二條罪狀。你自恃強大崇武好戰(zhàn),造成白骨遍野,這是第三條罪狀。踐踏我大唐土地上的莊稼,搶奪人口,這是第四條罪狀。我原宥你的罪過,保存你的社稷江山,而你卻數(shù)次拖延不來朝,這是第五條罪狀。自從武德九年我與你在渭水便橋訂盟以來,沒有大規(guī)模的入侵行為。就因這一點可免你一死?!鳖R利痛哭謝罪,退下宮去。太宗下詔讓其住在太仆寺,賜給豐厚的食物。
太上皇李淵聽說擒住了頡利可汗,感嘆道:“當年漢高祖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城,不能報仇;現(xiàn)在我的兒子能一舉剿滅突厥,證明我托付的人是對的,我還有什么憂慮呢!”太上皇召集太宗皇帝與十幾位顯貴大臣,以及諸王、王妃、公主等,在凌煙閣擺下酒宴,酒喝到興處,太上皇自己彈奏琵琶,太宗翩翩起舞,公卿大臣紛紛起身祝壽,一直到深夜。
突厥滅亡后,其屬下的部落或北附薛延陀,或者向西投奔西域,投降唐朝的還有十萬戶,太宗下詔讓郡臣商議如何處置。大臣們都說:“北方狄人自古以來就是中原的禍患,現(xiàn)在很幸運他們已經(jīng)敗亡,應當全部遷徙到河南兗、豫之間,分別各個種族部落,讓他們分散居住在各州縣,教他們耕種織布,將他們轉(zhuǎn)為農(nóng)民,使塞北地區(qū)永遠空曠無人?!敝袝汤深亷煿耪J為:“突厥、鐵勒族自古以來很難臣服,陛下既然使他們稱臣,請將他們安置在河北地區(qū)。分別設立酋長,統(tǒng)領其部落,則可以永無禍患?!倍Y部侍郎李百藥認為:“突厥雖然稱為一個國家,但它的各部族劃分都有其部族首領?,F(xiàn)今應當乘其離散,各以本部族設首領,使其不互為臣屬,縱使想立阿史那氏為首領,也只可領有其本部族而已。國家分為幾部分則力量削弱,容易控制,幾部分勢均力敵則難以相互吞并,各自力圖保全,必不能與大唐相抗衡。請求仍然在定襄置都護府,作為節(jié)度該地區(qū)的機構(gòu),這是安定邊防的長久之計?!毕闹荻级礁]靜認為:“戎狄的本性,如同禽獸一般,不能用刑罰法令威服,不能用仁義道德教化,況且他們留戀故土的心情也不易忘卻。將他們安置在中原一帶,只有損害大唐而沒有益處,恐怕一旦陡生變故,對大唐政權(quán)構(gòu)成威脅。不如借著它將要滅亡的時機,施加意外的恩寵,封他們王侯稱號,將宗室女嫁給他們,分割他們的土地,離析他們的部落,使其權(quán)勢分化削弱,易于鉗制,可讓他們永為藩臣,使邊塞永保平定?!睖貜┎┱J為:“將突厥人遷徙到兗、豫之間,則違背其本性,這不是讓他們生存的辦法。請求依照漢光武帝時的辦法,將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在塞外,保全其部落,順應其風俗習慣,以充斥空曠之地,使其成為中原的屏障,這是較完善的策略。”魏徵認為:“突厥世代為寇盜,是老百姓的敵人。如今幸而滅亡,陛下因為他們投降歸附,不忍心將他們?nèi)繗⒌?,應當將他們放歸故土,不能留在大唐境內(nèi)。戎狄人面獸心,力量削弱則請求歸服,強盛則重又叛亂,這是其本性。現(xiàn)在投降的將近十萬人,幾年之后,發(fā)展到幾倍之多,必是心腹大患,后悔都來不及。西晉初年胡族與漢民在中原混居在一起,郭欽、江統(tǒng)都勸晉武帝將胡族驅(qū)逐出塞外,以杜絕由此產(chǎn)生禍亂,武帝不聽。此后二十余年,伊水、洛水之間,遂為北方戎狄聚居之地,此乃前代的明鑒!”溫彥博說:“君王對于天地萬物,事無巨細,都要有所包容?,F(xiàn)在突厥困窘,前來歸附我大唐,為什么拋棄而不予接受呢??鬃诱f:‘對于教育對象不應區(qū)分親疏貴賤?!绻人麄冇趯⑼鲋H,教他們生產(chǎn)生活,教他們?nèi)柿x禮教,數(shù)年之后,全都變成我大唐民眾。選擇他們中間的部落首領,使其入朝充任宿衛(wèi)官兵,畏懼皇威留戀皇恩,有什么后患呢!”太宗最后采納溫彥博的計謀,處置突厥投降的民眾,東起幽州,西至靈州,劃分突利可汗原來統(tǒng)屬之地,設置順、祐、化、長四州都督府,又劃分頡利之地為六州,東面設定襄都督府,西邊置云中都督府,以統(tǒng)治其民眾。
五月,辛未(初七),唐朝任命突利為順州都督,使其統(tǒng)領各部落官員。太宗告誡他說:“你的祖父啟民毅然投奔隋朝,隋朝立為大可汗,疆土覆蓋北部地區(qū),你父親始畢可汗反而成為隋的禍患。天理不容,所以才有你今天的慘敗滅亡。我之所以不立你為可汗,就是以啟民立可汗的前事作為教訓?,F(xiàn)在任命你為都督,你應當善守大唐法令,不要再肆意侵占掠奪,這不只是想要大唐長治久安,也是為了使你們的種族永遠存在下去!”
壬申(初八),任命阿史那蘇尼失為懷德郡王,阿史那思摩為懷化郡王。頡利敗亡時,各部族首領紛紛拋棄頡利投降唐朝,惟獨思摩跟隨頡利,最后與頡利一同被俘。太宗嘉許他的忠誠,拜他為右武候大將軍,不久又任命為北開州都督,讓他統(tǒng)領頡利舊兵眾。
丁丑(十三日),任命右武衛(wèi)大將軍史大奈為豐州都督,投奔唐朝的其他各族酋長,均拜為將軍中郎將,躋身朝官行列,他們當中五品以上一百多人,大抵與原唐朝官員參半,因此遷居長安人口近一萬戶。
辛巳(十七日),太宗下詔:“今后凡有訴訟,經(jīng)尚書省判決不服,則上啟東宮,由太子裁定。如果仍然不服,則上奏到朕這里?!?/p>
丁亥(二十三日),御史大夫蕭瑀彈劾李靖大破頡利可汗牙帳,治軍沒有法度,突厥珍奇寶物,搶掠一空,請交付法律部門推勘審理,太宗予以特赦,不加彈劾。等到李靖進見,太宗則大加責備,李靖磕頭謝罪。過了很久,太宗才說:“隋朝史萬歲打敗達頭可汗,有功勞不加賞賜,因罪遭致殺戮。朕則不這樣處理,記錄下你的功勞,赦免你的過錯?!奔臃饫罹笧樽蠊獾摯蠓?,賜給絹一千匹,所封食邑連同以前的共五百戶。不久,太宗對李靖說:“以前有人說你的壞話,現(xiàn)今朕已醒悟,你不必掛在心上?!庇仲n給絹二千匹。
林邑人向唐朝進獻火珠,有關部門認為所上表章文辭桀驁不馴,請求討伐林邑。太宗說:“尚武好戰(zhàn)者自取滅亡,隋煬帝、頡利可汗都是親眼所見的先例。打敗一個小國并不能表明勇武,何況不一定能取勝。遣詞造句問題,何必介意呢?!?/p>
六月,丁酉(初四),任命阿史那蘇尼失為北寧州都督,任命中郎將史善應為北撫州都督。壬寅(初九),任命右驍衛(wèi)將軍康蘇密為北安州都督。
西突厥部族散居在大漠外的伊吾地區(qū),太宗下詔任命涼州都督李大亮為西北道安撫大使,在磧口存貯糧食,凡來此地均予賑給,又讓使者四處招撫,道路相望,遠近不絕。李大亮上書言道:“想要懷柔遠方必先安撫近地,我大唐如樹根,四方如枝葉,傾盡大唐糧食以供給四方少數(shù)族,如同拔掉樹根來養(yǎng)活枝葉。我遠處考察秦、漢,近處觀察隋朝,對外事奉戎狄,均致自身疲弱。如今招撫西突厥,只見勞心費財,未見收益。更何況河西一帶州縣寥落稀少,自從突厥衰微以來,才開始耕種收獲;如今又放糧賑給,百姓不堪其苦,不如暫且停止招撫慰問。伊吾地區(qū),多是沙漠,當?shù)厝擞械淖粤槭最I,要求歸附大唐,不妨加以聯(lián)絡,讓他們居住在塞外,為我大唐屏障,這才是施以小惠而坐收實際利益的辦法。”太宗聽從了他的意見。
八月,丙午(十四日),太宗下詔說:“官員日常服裝沒有等級差別,今后三品以上官員穿紫色衣服,四五品穿大紅色,六七品穿綠色,八品穿青色,官員夫人從其丈夫的服色?!?/p>
甲寅(二十二日),太宗下詔任命兵部尚書李靖為尚書右仆射。李靖性情深沉忠厚,每次與宰相們議論政事,謙恭拘謹像是說不出話來。
突厥滅亡后,營州都督薛萬淑派契丹族首領貪沒折游說東北各少數(shù)族,奚、室韋等十幾個部族先后歸順唐朝。薛萬淑是薛萬均的兄長。
戊午(二十六日),突厥人欲谷設前來投降。欲谷設是突利可汗的弟弟。頡利可汗被打敗后,欲谷設投奔高昌,聽說其兄長為唐朝所禮遇,便來投降。
九月,戊辰(初六),伊吾城的首領來到唐朝。隋朝末年,伊吾歸附,隋設置伊吾郡。隋朝大亂,改附突厥。頡利滅亡后,又舉其屬下七城投降唐朝,唐便以其所轄之地設置西伊州。
思結(jié)部落饑饉貧弱,朔州刺史、新豐人張儉召募他們,不應召的仍然住在漠北,他們的親屬私下往來,張儉也不加禁止。等到張儉升遷為勝州都督,州衙署上奏稱思結(jié)部將要反叛,太宗下詔令張儉前往按察。張儉單槍匹馬到思結(jié)部落曉以大義,讓他們遷居到代州,朝廷即任命張儉檢校代州都督,思結(jié)沒有反叛的。張儉借機勸他們從事農(nóng)作,年底豐收。張儉擔心思結(jié)族人積蓄多,便會有反叛的意圖,上奏請求由官府出錢購買他們的糧食,以充邊防儲備。思結(jié)部族大為高興,種地更加努力,邊防儲備充實。
丙子(十四日),唐朝開辟南蠻地區(qū)設立費州、夷州。
己卯(十七),太宗巡幸隴州。
看這段歷史解讀可以關注《讀史學文》,
解碼更多王朝興衰密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