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鮮爽回甘,綠茶在茶界向來是 “頂流”。
但中國產茶地多如繁星,到底哪里的綠茶才算得上 “心頭好”?
別瞎買了,這 8 個地方的綠茶早已在茶圈封神,每一口都是風土的饋贈。
浙江的綠茶江湖向來藏著 “王炸”。
杭州西湖邊的龍井是刻在國人 DNA 里的好茶,
真正的西湖龍井只認 “獅、龍、云、虎、梅” 五大產區(qū),168 平方公里的茶園被三面云山環(huán)抱,吸足了西湖水汽,干茶扁平光滑,
泡開后湯色嫩綠,栗香混著蘭花香能繞杯三日不散。
而湖州安吉的白茶更有意思,雖叫 “白茶” 實則是綠茶,氨基酸含量高得驚人,
喝起來像含了口春天的清泉,鮮爽得能咬出汁水。
江蘇太湖邊的碧螺春藏著百年風雅。
這茶原叫 “嚇煞人香”,康熙南巡時嫌名字太俗才賜了現名。東、西洞庭山的茶農采摘要掐著點,必須是一芽一葉初展,芽長不超過 2 厘米,還得手不離鍋地炒揉結合。
干茶蜷成螺形,滿身白毫,泡在玻璃杯里先浮后沉,花果香混著蜜甜,喝到最后喉嚨還留著余韻。
安徽的綠茶向來以 “風骨” 見長。
黃山毛峰長得像雀舌,色澤象牙白,是靠著黃山的云霧和溫差養(yǎng)出來的,沖泡后芽葉成朵,香氣高得能飄出半間屋。
六安瓜片更絕,是唯一無芽無梗的綠茶,谷雨前后才采摘單片葉子,
工藝繁瑣到能逼瘋茶師,但泡出來的茶味濃而不苦,香得特別清正,老茶客都愛這口醇厚。
河南信陽的毛尖把 “細秀” 二字拿捏得死死的。
核心產區(qū)在浉河區(qū)和羅山縣,這里的茶樹長在緩坡上,晝夜溫差大讓茶葉攢足了風味。
干茶細圓光直,白毫滿身,沖泡后湯色黃綠明亮,喝起來鮮爽中帶點綿甜,耐泡得很,一杯能續(xù)三四次水。
湖北恩施的玉露藏著古老工藝的密碼。
作為為數不多的蒸青綠茶,它的制作還保留著唐代技法,茶葉緊圓光滑,毫白如玉,泡開后芽葉直立如針。
恩施的云霧多、濕度大,讓茶葉自帶清冽香氣,喝起來既有綠茶的鮮,又多了層溫潤的質感,配點心再合適不過。
四川蒙頂山的甘露是 “茶中活化石”。
自古就有 “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 的說法,這里的茶樹長在海拔千米的山上,云霧繚繞中長出的芽頭肥嫩飽滿。
制作時要經過三炒三揉,干茶纖細多毫,泡開后湯色嫩綠,香氣清高得像山間的幽蘭,滋味甜醇又綿長。
江西廬山的云霧茶沾著仙氣。茶樹長在海拔千米的廬山山腰,整天被云霧裹著,茶葉長得慢但養(yǎng)分足。
干茶條索粗壯,泡開后湯色碧綠,茶香凜冽持久,喝起來醇厚回甘,難怪古人說它是 “佛天雨露,帝苑仙漿”。
貴州都勻的毛尖是西南茶區(qū)的 “黑馬”。
毛尖鎮(zhèn) 74% 的森林覆蓋率給茶樹造了天然氧吧,海拔 1200 米的山地讓茶葉積累了足夠的風味。干茶像卷曲的魚鉤,
白毫顯露,泡出來的茶湯綠黃透亮,清雅的香氣里帶著甜意,回甘來得又快又足。
這 8 個地方的綠茶,有的靠名氣傳世,有的憑工藝立足,
喝的不僅是茶香,更是一方水土的味道。
你的家鄉(xiāng)有沒有上榜?或者你喝過更絕的綠茶?評論區(qū)聊聊,讓老茶客們也開開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