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圭海四記原創(chuàng),文章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zhuǎn)載。圭海四記專注于閩南本地化文史研究,主要記錄以海滄為中心的龍同海地區(qū)的文史現(xiàn)象,因地域及見識局限,難免主觀臆斷,歡迎指教、批評。
林斗魁,字樞叔,漳州府海澄縣三都人(今廈門市海滄區(qū)),生卒不詳。博洽群書,下筆千言立就,同時文人咸推重之,與黃士芳、蔡長澐共舉龍山詩社,刻有《龍山文淪》。乾隆三年,以海澄縣學(xué)優(yōu)貢入國子監(jiān);乾隆九年福建鄉(xiāng)試中舉,受福建巡撫周學(xué)健邀請入巡撫署作幕僚,后于乾隆十二年薦辟四川夔州府云陽知縣;乾隆十四年,先后代理四川重慶府榮昌縣、湖南寶慶府新寧縣知縣;乾隆十五年任四川嘉定府榮縣知縣;乾隆十七年,代理四川敘州府筠連知縣,乾隆十八年,任四川興安州石泉知縣;乾隆二十二年,升任夔州府通判。擅詩文,有《游鶴鳴山訪朱子溪山第一處》、《澬水桃紅》、《新建云安書院碑記》等作品傳世。
○乾隆三年(1738年),海澄縣學(xué)優(yōu)貢。
●乾隆《海澄縣志·卷十》:“林斗魁,三都人,三年優(yōu)貢。見科目?!?/p>
●乾隆《漳州府志·卷二十》:“三年戊午。林斗魁,海澄優(yōu),見科目?!?/p>
●光緒《漳郡會館錄·卷二》:“林斗魁,樞叔,海澄人。乾隆戊午,優(yōu)貢?!?/p>
○乾隆九年(1744年),福建鄉(xiāng)試中舉。
●乾隆《漳州府志·卷十九》:“林斗魁,海澄人,博洽群書,下筆千言立就,同時文人咸推重之,任石泉知縣?!?/p>
●同治《福建通志·卷百六十三》:“漳州府…漳浦林斗魁,海澄人?!?/p>
●光緒《漳州府志·卷十九》:“林斗魁,海澄人,博洽群書,下筆千言立就,同時文人咸推重之,任石泉知縣?!?/p>
●光緒《漳郡會館錄·卷一》:“林斗魁,樞叔,海澄人,乾隆甲子?!?/p>
○乾隆十年間(1745年),入職福建巡撫署。
●光緒《漳州府志·卷四十九》:“國朝詩社…最后黃士芳主龍山,如文學(xué)蔡長澐薦辟至兵部侍郞,林斗魁亦同是舉,刻有「龍山文淪」。時廵撫周學(xué)健延入署中,梓向若二編后之臨漳?!?/p>
●光緒《漳州府志·卷四十一》:“游鶴鳴山訪朱子溪山第一處,孝亷林斗魁,海澄人??舷蛳杉移蜍蜍?,幽攀端為宋時銘。摩挲四字翔鸞出,寂寞千年舞鶴停。天表玉峰開列嶂,云間虹影接長汀。當(dāng)年憑眺多清興,奕葉人歌君子亭?!?/p>
○乾隆十一年間(1746年),尋訪好友、時任河北無極知縣的黃可潤,作詩數(shù)首。
●乾隆《無極縣志》:“序...歲次己巳仲秋之月閩漳龍溪黃可潤謹(jǐn)題?!?/p>
●《澬水桃紅》:潘縣春無限,成蹊妙不言。水清花自照,枝暖鳥微喧。我去非尋藥,人歸可問源。流紅向何處,感慨綠蔭繁。
●《東鄉(xiāng)柳村》:系馬識安鄉(xiāng),毿毿金縷長。毿鶯捎眠未足,絮定舞猶忙。煙雨村村綠,風(fēng)花樹樹黃。濃蔭幾甸接,我欲賦長楊。
●《四野井泉》:一井傳為圣,還憑四野多。家饒醇釀涌,村作轆轤歌。客至投朱轄,官清照碧莎。自慚無綆汲,蛙伏嘆如何。
●《田莊杏發(fā)》:一林紅十里,歸去獨遲遲?;ㄊ聦っ泛螅L(fēng)光問酒時。玉樓人未醉,瓊苑馬先馳。何似田家樂,春來次第知。
○乾隆十二年間(1747年),升任四川夔州府云陽知縣。
●咸豐《云陽縣志·卷七》:“國朝知縣...林斗魁,福建人?!?/p>
●咸豐《云陽縣志·卷八》:“張大美,乾隆七八年間,邑境荒歉,捐資赴重慶采買米石,接濟(jì)民食。經(jīng)知縣林斗魁申詳藩憲李,獎賜扁額曰「德敷梓里」。”
注:前兩任云陽知縣均為乾隆十一年任,林斗魁及其后任均無任職紀(jì)年。另林斗魁賜扁批準(zhǔn)者四川布政使李如蘭,任職為乾隆十二年至十三年間,由此推斷林斗魁任職時間。
○乾隆十四年(1749年),先后代理四川重慶府榮昌縣知縣、湖南寶慶府新寧縣。
●光緒《榮昌縣志·卷九》:“國朝知縣...林斗魁,乾隆十四年署”
●同治《新寧縣志·卷五》:“國朝知縣...林斗魁,福建海澄舉人,乾隆十四年九月署任,詳政績志?!?/p>
●同治《新寧縣志·卷五》:“林斗魁,福建海澄,舉人,乾隆十四年署任。留心學(xué)校,培植人材,誘掖獎勸,如塾師之誨弟子,為士類所樂頌?!?/p>
注:繼任者均于乾隆十五年到任。
○乾隆十五年(1750年),任四川嘉定府榮縣知縣。
●光緒《榮縣志·卷二十七》:“國朝知縣...林斗魁,福建海澄縣舉人,十五年任?!?/p>
●同治《嘉定府志·卷二十三》:“榮縣...知縣...林斗魁,海澄縣舉人,十五年任?!?/p>
●嘉慶《四川通志·卷百五》:“榮縣知縣...林斗魁,福建海澄舉人,乾隆十五年任。”
○乾隆十七年(1752年),代理四川敘州府筠連知縣。
●同治《筠連縣志·卷八》:“林斗魁,福建閩縣舉人,雍正元年署?!?/p>
●光緒《敘州府志·卷二十八》:“筠連縣知縣...林斗魁,福建閩縣舉人,雍正元年署?!?/p>
●同治《筠連縣志·卷十五》:“題十八學(xué)士山奉餞恩科鄉(xiāng)試多士,用蘇次公三游洞韻,邑侯林斗魁。兌維硉兀聯(lián)圭瑁,峰橫十八儼偉人。摩霄列壑森霞表,怪石巉巖奔犀麏。騰川蜿蜒滇派別,沙明水靜窺游鱗。江山靜鎮(zhèn)長終古,賢奸論說空掀唇。時平游宦拄笏對,憑吊不復(fù)疑青燐。筠連人士逢曠典,抱利器千黃云。閬苑璚臺連紫極,含毫揮穎蛟螭蹲。天策開府多豪俊,飛黃蹀躞麗正門?!?/p>
注:筠連縣志清初知縣多缺記,誤作閩縣人,任職時間記作雍正元年,想是因其詩作《題十八學(xué)士山奉餞恩科鄉(xiāng)試多士》推斷。按福建舉人林斗魁,暫僅查得海澄籍一人,此恩科當(dāng)為乾隆十七年。
○乾隆十八年(1753年),任四川興安州石泉知縣。
●道光《石泉縣志·卷七》:“國朝于明制無易,石泉知縣一,典史一,無丞、簿、巡檢。知縣...林斗魁,福建海澄,優(yōu)貢,乾隆十八年任?!?/p>
●道光《龍安府志·卷六》:“石泉縣知縣...林斗魁,福建海澄優(yōu)貢,乾隆十八年任?!?/p>
●民國《北川縣志·卷三》:“石泉...清知縣...林斗魁,福建海澄優(yōu)貢,乾隆十八年任?!?/p>
●嘉慶《四川通志·卷百五》:“石泉縣知縣...林斗魁,福建海澄優(yōu)貢,乾隆十八年任?!?/p>
●乾隆《海澄縣志·卷九》:“乾隆九年甲子朱仕琇榜...林斗魁,優(yōu)貢,現(xiàn)任四川石泉縣?!?/p>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升任夔州府通判。
●光緒《四川鹽法志·卷三十》:“夔州府鹽督捕通判...林斗魁,福建海澄人,乾隆二十二年署?!?/p>
●道光《夔州府志·卷二十三》:“國朝夔州府通判...林斗魁,試用知縣,福建漳州府海澄縣人,乾隆二十二年署任。”
注:繼任者為乾隆二十五年任。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作《新建云安書院碑記》。
●咸豐《云陽縣志·卷十》:“新建云安書院碑記,國朝林斗魁。云陽縣,建置在宇文周時,宋元曾升州軍,峽中巖邑也。含章挺生者,扶邵二公以易學(xué)顯,李袁氏以風(fēng)雅稱,非僅一鄉(xiāng)之善士已也。蓋書院,宋世為盛,國朝書院附于學(xué)校,云陽小邑,創(chuàng)建維難,前尹單君推志興舉,迄未就緒。新尹沈明府慨然以為已任,集都大士捐俸為倡,以戊寅年四月功成,制度宏敞,丹艧炳朗,墻垣美富,以至器用之需咸備焉。明府公余之暇,以夙所聞為已之學(xué),多士,又慮士或樸遫少文,延耆碩月課、季會,期以立樸遫少文延耆碩月課季會期以立體致用者。邁跡前修,其功偉矣,余聞而慕之,謂云士曰:儒者為學(xué),當(dāng)以圣賢為宮墻,五倫其棟楹也,六經(jīng)其門戶也。士誠通今學(xué)古,文無支離,行謹(jǐn)繩墨,若是而幕址定堂,奧臻圣門之美富,將可幾而大何但前軌之足艷哉。方今一圣人御世,列憲育才,爾多士獲庇寬閑之宇,藏修息游異時出效,國家之用經(jīng)綸致遠(yuǎn),規(guī)模底績,必將使云安書院之設(shè)得與石鼓、白鹿嫓隆宇內(nèi),斯不虛明府之心云爾?!?/p>
合集推薦:
●《滄江拾遺》人物篇
●《滄江拾遺》地域篇
●《滄江拾遺》故事篇
茲土久遠(yuǎn),追遠(yuǎn)不易,只為留存一個有溫度的圭海記憶。
——Amoynotes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