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鐵報錯站名,乘客憤而擋門。這場近日發(fā)生在上海軌道交通7號線的風波引發(fā)關注。
網(wǎng)友視頻截圖
據(jù)媒體報道,10月12日下午,上海地鐵7號線顧村公園站,一男子因地鐵報錯站錯過了下車時間,故意站在車門處阻礙車門正常關閉,口中還抱怨:“站都報錯了,開什么開,不要開了,把我夾死。”
對此,地鐵方面回應確有此事,同時表示,報站錯誤后,駕駛員人工更正了兩次,估計乘客沒有聽到。據(jù)地鐵工作人員解釋,報錯站可能是數(shù)據(jù)丟包造成的。
首先必須明確,無論出于何種緣由,以阻礙列車運行來表達訴求的做法絕不可取。公共交通關乎集體利益與公共安全,個人的不滿不能成為擾亂公共秩序的理由?!叭馍頁蹰T維權”不僅無助于問題解決,也將他人置于風險之中。
但網(wǎng)友“地鐵也有錯”的評論,也需要引起重視。據(jù)不少網(wǎng)友反映,7號線地鐵經(jīng)常出現(xiàn)報錯站名的現(xiàn)象。一次誤報或許是個案,但若類似問題反復出現(xiàn),無疑會消耗公眾的信任與耐心。
市民對公共服務有著更高的期待,這本身是城市進步的動力。問題的核心,在于如何將這種期待轉(zhuǎn)化為建設性的改進力量,而非破壞性的對抗。對于地鐵運營方,需以“零差錯”的追求檢視系統(tǒng)漏洞,將每一次失誤都視為提升服務精準性的警鐘。對于乘客,遇事更應尋求客服、熱線等正規(guī)渠道理性溝通。
一座超大型城市的順暢運行,有賴于精密的硬件設施,更離不開成熟的公共理性。這需要服務提供者追求極致專業(yè),也要求每位參與者恪守文明底線。唯有如此,即便偶有顛簸,城市前行的車輪也不會偏離法治與文明的軌道。
原標題:《7號線老報錯站?乘客“肉身維權”不可取,但也是一記警鐘 | 鋒面評論》
欄目編輯:方翔
來源:作者:新民晚報 潘高峰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