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同學在社交媒體上
曬出清華一門課程的火爆場面
評論區(qū)的網友們紛紛響應
“想去旁聽”
“有幸上午坐在第一排,確實講得很有啟發(fā)”
“我朋友站著聽完了
但最好笑的是他是選上課了的”
社交媒體筆記截圖
這門吸引大家“連過道都坐滿了”的課是
清華大學軟件學院副教授龍明盛
開設的“深度學習”
龍老師的課有何特別之處?
一起來看!
連上兩個半小時,他在課堂上始終熱情飽滿
龍明盛“深度學習”課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學習一定是一個迭代的過程?!?/strong>周二上午,清華大學第五教室樓,剛走到教室門口,已能聽到龍明盛清晰洪亮的聲音,這是本學期第二次“深度學習”課,他正在跟學生們講授學習方法。教室內座無虛席,連左右兩側和最后一排的過道上也滿滿當當,同學們一個個專心致志,跟著老師邊聽邊記、不時點頭。
不少同學站立在教室后排過道上聽課
2025年秋季學期,共有170余名同學選修“深度學習”。從9:50到12:15,連續(xù)三節(jié)45分鐘的課堂,龍明盛始終狀態(tài)飽滿、張弛有度。講到復雜難懂的數學理論時,他用輕松幽默的類比幫助同學們理解:“當激活函數失去梯度,神經網絡就很難學到新知識了,就像我還在講,但你已經聽不懂了”;講到深度學習的發(fā)展與變革時,他反復強調 AI+ 在科技強國中的角色與擔當;講到技術領域的急難險困時,他會慢下腳步與同學們分享自己心中何謂“頂天立地的科研”……
第二次來旁聽課程的航院2024級博士生田櫟萌提前十幾分鐘來到教室,發(fā)現已經沒有座位了,于是全程席地坐在后排過道上聽課,“我大概三四年前就已經在做深度學習和力學相關的研究,當時更多的是停留在會用,讀博以后自學了一些基礎理論,龍老師的課讓我可以更加系統(tǒng)地把知識串聯起來,對我非常有幫助,所以我想本學期都堅持來旁聽?!?/p>
“我本科學的中文、研究生學的藝術,算純文科出身,但是上完龍老師的課,讓我對數學物理也充滿興趣?!泵佬g學院2023級碩士生尹雪丹此前曾選修過龍明盛的“機器學習”,本學期沒有“搶”到“深度學習”的她也選擇來旁聽,“龍老師總是把每個公式都‘掰開揉碎了’給我們,所以即便我基礎不太好,也能夠理解一個元素、一個向量在模型中的表示方式,以及它們如何共同參與運算的過程?!?/p>
奏響“國際水準、清華特色” 的“AI 三部曲”
“深度學習”在清華大學開設已有七年時間。
2018年,在人工智能技術快速革新的時期,軟件學院留意到清華學生對深度學習知識的需求和熱情,經過充分的前期準備,開設了這門課程。由青年教師龍明盛授課,主要面向全校研究生開放。開課以來,每年吸引了全校20多個專業(yè)的學生選課,本科生選課人數占比達到20-30%。
2018年“深度學習”首次開課時,教室“爆滿”
對于深度學習這樣更新迭代迅速的技術,讓課程對標科技前沿,瞄準國際水準成為龍明盛的重要目標。每一次開課前,他都會與張育宸、吳海旭、吳佳龍等助教同學一起反復迭代課件、優(yōu)化授課思路。七年來,每年教學內容更新優(yōu)化幅度均達到20%。近幾年,他充分利用雨課堂平臺,將部分內容錄制為視頻,讓同學們有機會更靈活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知識進行針對性學習。常講常新、常學常新,成為了這門課程不落伍、不“過氣”的法寶。
2019年、2021年,龍明盛先后面向本科生開設了“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導論”課程,與“深度學習”一起被同學們譽為“AI 三部曲”。
人工智能相關技術交錯縱橫,“AI 三部曲”如何做到環(huán)環(huán)相扣又避免低效重復?龍明盛表示,從“人工智能導論”到“機器學習”再到“深度學習”,是“由森林到大樹”的過程。在課程定位上,他認真系統(tǒng)地梳理了三門課之間的邏輯關系,體現出專業(yè)基礎課、專業(yè)核心課、研究生學位課(開放本科生選課)之間的層次遞進關系;在課程內容設計上,“人工智能導論”講授最具代表性的“搜索”“學習”“推理”三大學術流派,其中4學時作為“機器學習”課程的先導,4學時作為“深度學習”課程的先導。
在“AI 三部曲”中,龍明盛始終堅持“真刀真槍”的清華特色,鼓勵同學們“在練中學”——從帶領同學們“手搓” AlphaGo,到鼓勵同學們自主選題完成“AI+ 專業(yè)特色”的課程大作業(yè),再到舉辦課程學術會議,支持同學們分享自己的學習成果,龍明盛期望同學們在學習人工智能知識的同時,掌握應用技術、探索技術的能力?!坝型瑢W反饋,在這些課程中,對成績的焦慮常會淡化,反而覺得做好一個充滿創(chuàng)意的大作業(yè)是最值得驕傲的事。”這讓龍明盛覺得非常開心!
奏響“國際水準、清華特色”的“AI 三部曲”,精彩的課堂里藏著龍明盛對 AI 教學體系化建設的厚積薄發(fā)。七年間,三門課程先后入選清華大學精品課,“機器學習”“人工智能導論”連續(xù)三年入選清華“畢業(yè)生心目中的好教師及課程”,“機器學習”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
“做老師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
同學們評價“龍老師講課提綱挈領,幾句話就能‘四兩撥千斤’”,打造出三門精品課的背后,離不開龍明盛和助教團隊長期的努力。他們將大量時間投入到人工智能知識的梳理中,認真研讀了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經典教材以及數百篇論文,在兼容并包、取其精華的基礎上,精心制作了三門課程37份講義、2500多頁幻燈片,其中每個頁面都經過多次、長時間的打磨,并根據歷年的教學反饋迭代優(yōu)化。
龍明盛還廣泛觀摩了國內外人工智能與信息學科相關的課程,體會不同老師授課的內容和特色?!八麄兊恼n堂總能給予我很多啟發(fā)?!?strong>博采眾長,讓知識入耳、入腦、入心,是龍明盛在備課時堅持做的事。
龍明盛也非常珍惜同學們的各種反饋?!坝暾n堂的隨堂答題能直接讓我感受到授課節(jié)奏是否合適,這些題目并不難,但要答對需要充分理解剛剛講述的內容,我可以根據答題情況隨時調節(jié)授課速度。”課間與課后也不斷有學生來找他請教或討論,有時甚至聊過飯點兒,他說:“我很珍惜這種交流,不僅能和同學們把具體的問題討論清楚,還能讓我及時認識到哪里講授的不充分,調整下次的課程節(jié)奏?!泵鎸ψ罱恍┥缃幻襟w上出現的同學們對課程的評價,龍明盛笑著說:“看來社交媒體也要成為我的新窗口啦?!?/p>
下課后,龍明盛耐心解答同學們的問題
“做老師是一個教學相長的過程,想做好,離不開扎扎實實的行動與反思。”龍明盛經常會認真回看自己的課程視頻,看看自己是否做到了“用清晰的知識點亮課堂,把求知的熱情帶給學生”。他也將“AI 三部曲”加入清華大學未央計劃、清華大學新時代高校教師融合式教學公益進修項目、教育部中西部青年教師融合式教學進修計劃,用自己的努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從遙遠變得具象的教育理想
龍明盛小時候家庭比較困難,相對匱乏的教育資源沒能為學生時期的他提供太多職業(yè)想象。“當時影響我很深的人就是老師,我也特別喜歡解答別人的問題,于是我就想,將來就做一名老師吧”。上中學時,他從老師口中得知了中國有個清華大學,于是便有了奮斗目標。
2004年,龍明盛憑借優(yōu)異的高考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電機系并輔修計算機專業(yè)。在學習中,他不斷意識到“要把電做好,還要懂軟件”,于是研究生階段選擇到軟件學院跟隨王建民教授攻讀博士。在導師的言傳身教下,他不僅對大數據智能領域“越來越得心應手”,也決心以導師為“模板”,做一位潛心學術、讓學生們尊敬和喜愛的“良師益友”。
龍明盛(左)與導師王建民(右)合影
博士畢業(yè)后,已經決定“深造結束即回國”的他前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跟隨 Michael I. Jordan 教授從事博士后研究?!安死巧疃葘W習的起源地之一,這段經歷對我影響很大?!辈┦亢笃陂g,龍明盛抓住一切機會提升自己:聆聽圈內大咖的各種報告讓他大開眼界;與同行們時常思辨討論讓他對專業(yè)的思考更加深刻;組會上獨自完成2小時的專題報告讓他對科學更加精益求精。從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完成博士后工作后,他堅定地回到中國,回到清華。學者龍明盛正式成為了龍老師。
龍明盛邀請博士后合作導師 Michael I. Jordan 走進清華大學課堂
兩年后,由他作為主講教師的“深度學習”課程誕生。之后幾年,他陸續(xù)獲得清華大學“良師益友”、年度教學優(yōu)秀獎、“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等榮譽。
2023年4月,龍明盛入選清華大學第十八屆“良師益友”
在教師的角色中,他前行得無比堅定。作為授課老師,他耐心上好每一節(jié)課;作為本科生班主任,他帶領軟件學院的同學們尋找大國重器中的 AI 身影;作為研究生導師,他鼓勵學生“把挑戰(zhàn)性的課題扛在肩上”……
2024年12月,龍明盛(右三)入選清華大學第十屆“清韻燭光·我最喜愛的教師”
談及作為老師最幸福的事,他說:“我們的團隊在攻關氣象大模型時,我看到課題組的同學們迅速成長,完成從學生到學者的轉變,我覺得非常欣慰!”
2023年,王建民、龍明盛團隊開發(fā)的氣象大模型系列成果被《自然》期刊(Nature)正刊發(fā)表?!罢甑墓リP過程,團隊遇到無數挫折,但我們也體會到了什么叫失敗千次萬次再成功之后的那種幸福感,那是絕無僅有的人生體驗。這個成果也真正讓我感受到把教書育人、科研攻關、服務國家這幾件事聚集在一起所帶來的使命感和榮譽感?!?/strong>
清華大學王建民、龍明盛團隊與國家氣象中心、國家氣象信息中心就人工智能技術在氣象大數據的應用開展合作,提出了臨近預報大模型 NowcastNet ,將數據驅動與物理驅動兩大科學范式緊密結合,顯著提高了公里尺度下0~3小時極端降水的預報能力。此研究成果于2023年7月發(fā)表在《自然》期刊上。
最近兩年,他擔任中國氣象局天氣預報大模型團隊首席科學家,帶領團隊在大規(guī)模高質量國產雷達數據上完成 NowcastNet 技術升級,構建了人工智能臨近預報系統(tǒng)——“風雷”大模型,并在中國氣象局短臨預報業(yè)務系統(tǒng)(SWAN 3.0)業(yè)務化運行。2024年12月26日,人民日報頭版刊載了《譜寫氣象強國建設新篇章》,報道了中國氣象局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fā)的“風雷”“風清”氣象預報大模型。
除了繼續(xù)在氣象大模型領域勇攀高峰,目前,他和團隊還在面向工業(yè)時序大模型、設計大模型和世界模型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小時候老師對自己幫助大
他就想“以后當個老師”
知道了清華大學
他就想“努力考清華”
考上了清華
他就想“把學業(yè)搞扎實”
真正成為了老師
他想的則是
“上好每一堂課
帶好每一個學生
和他們一起與國家發(fā)展的節(jié)奏同頻共振”
談到目標和理想
龍明盛的回答總是簡單而純粹
“做好眼前事”
在他心中
“純粹是最好的,受到干擾最少
永葆純粹
就是作為老師的自我修煉”
統(tǒng)籌|苑潔
文&排版|劉子晗
視頻|新媒體中心
攝影|雍樂 魏鈺洋 部分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苑潔
審核|劉蔚如
清華大學版權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