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幅首登拍場的
古斯塔夫?克林特(Gustav Klimt)杰作
由估價逾1.5億美元的
克林特肖像畫代表作——
《伊麗莎白?萊德勒肖像》領銜
另呈拍賣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馬蒂斯(Matisse)青銅雕塑群
以及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文森?梵谷(Vincent van Gogh)與
艾格妮斯?馬?。ˋgnes Martin)巨作
古斯塔夫?克林特,《伊莉莎白?萊德勒肖像》(Portr?t der Elisabeth Lederer)
蘇富比將于今秋在紐約呈獻李奧納德?A?蘭黛珍藏(The Leonard A. Lauder Collection)。這場世代僅見的二十世紀藝術巨作拍賣,體現(xiàn)了這位美國偉大收藏家與藝術贊助人畢生的鑒賞眼光。此次拍賣也將為蘇富比全球新總部揭開序幕。新總部設于麥迪遜大道的布魯爾大樓(Breuer Building)。這座歷史悠久的建筑,是紐約重要的文化地標。
該批收藏的核心重點,將于11月18日的專場晚間拍賣登場,合計24件拍品,總成交額預計將逾4億美元。領銜作品是克林特于二十世紀初維也納黃金年代所創(chuàng)作的著名全身肖像中,最為精巧細膩且富麗繁復的一幅。畫中描繪的克林特重要贊助人的女兒伊麗莎白?萊德勒年輕時的身影。這幅自創(chuàng)作以來從未在拍賣市場出現(xiàn)過,將以逾1.5億美元的估價登場。
除了這幅肖像畫之外,還有兩幅克林特深具特色的方形風景畫,描繪的均是他所摯愛的夏日度假勝地阿特湖(Attersee)。其中,大約繪于1908年的《繁花草甸》(Blumenwiese)描繪的是點點錯落的野花,,形成如寶石般璀璨的的馬賽克,估價逾8000萬美元;另一幅繪于1916年的《阿特湖翁特拉赫的林坡》(Waldhag bei Unterach am Attersee),則以更為寬廣抒情的筆觸展現(xiàn)克林特成熟時期的風格,估價逾7,000萬-9,000萬美元。這兩件作品同樣也從未公開釋出市場。
這場拍賣還將前所未有地呈現(xiàn)六件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的經典雕塑。同場并獻愛德華?孟克、巴布羅?畢加索(Pablo Picasso)、艾格妮斯?馬丁、克萊斯?奧登堡(Claes Oldenburg)與庫謝?范?布魯根(Coosje van Bruggen)等大師的重要作品,全面展現(xiàn)蘭黛先生獨特而無可比擬的藝術眼光。這批非凡的珍藏將于今秋在蘇富比首次公開,并為世人揭示蘭黛先生廣博而深遠的藝術收藏視野。
蘭黛先生的藝術遺澤
雅詩蘭黛公司榮譽董事長李奧納德?A?蘭黛(Leonard A. Lauder)先生的影響力,早已遠遠超出美容產業(yè)。在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他一直是藝術界最熱衷且最具影響力的收藏家、慈善家與領袖之一。他的首筆重要收藏是一件于1966年購自Sotheby’s Parke Bernet的德國達達主義藝術家?guī)鞝柼?史威特茲(Kurt Schwitters)晚期拼貼作品。在接下來的數(shù)十年間,他打造了全球首屈一指的私人立體派收藏(Cubist art)。他還將89件立體派的奠基之作捐贈予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這項劃時代的贈與徹底重塑了該館的現(xiàn)代藝術收藏。他亦曾擔任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主席,并被視為該機構最大的推動者。2008年,他創(chuàng)紀錄的1.31億美元捐贈——惠特尼史上金額最龐大的單筆捐款——為博物館順利遷至市中心新館提供了關鍵支持。除此之外,他還捐贈并協(xié)助博物館收藏了數(shù)百件藝術作品。
「作為藝術、慈善與商業(yè)領域的巨擘,李奧納德?A?蘭黛是一位偉大的藝術贊助者。他以跨越不同藝術時期、媒材與風格的收藏熱情,以及寬廣的視野與慷慨的付出,深刻推動了惠特尼與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并將永遠為人所銘記。我們很榮幸受托呈獻這批非凡收藏,它必將吸引全球藏家的目光?!?/em>
CHARLES F. STEWART,蘇富比行政總裁
「李奧納德?蘭黛作為收藏家與藝術贊助人的遺澤,與戰(zhàn)后美國藝術史緊密相連。他對惠特尼美國藝術博物館的一貫支持,也鮮明體現(xiàn)在這批收藏中,特別是對1960年代重要美國藝術家的關注。蘭黛的收藏以艾格妮斯?馬?。ˋgnes Martin)于1964年創(chuàng)作、罕見又震撼人心的《花園》(The Garden)領銜,并囊括肯尼斯?諾蘭(Kenneth Noland)、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克萊斯?奧登堡(Claes Oldenburg)與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等大師的杰作,展現(xiàn)了美國藝術家在這段藝術史關鍵時期的輝煌成就?!?/em>
LISA DENNISON,蘇富比美洲區(qū)主席
「同時釋出三件克林特罕見且達博物館級水平的非凡杰作——且皆為首次登上拍場——無疑是一個極其獨特的時刻?!兑聋惿?萊德勒肖像》凝聚了維也納黃金時代的美學特質,青春、美麗、色彩與裝飾在其中融匯成一幅令人驚艷的現(xiàn)代主義肖像;而兩幅精致的方形風景畫──1908年的《繁花草甸》(Blumenwiese)與1916年的《阿特湖翁特拉赫的林坡》(Waldhag bei Unterach am Attersee),則見證了克林特擺脫傳統(tǒng)繪畫規(guī)范后的自由創(chuàng)作。」
HELENA NEWMAN,蘇富比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環(huán)球主席
「現(xiàn)今極少有藝術家能如愛德華?孟克般,以如此強烈的情感力量打動人心?!妒ゼs翰之夜(仲夏之夜)》(Midsummer Night)凝聚了他最佳的作品中那種神秘而魔幻的氛圍。我們非常榮幸能夠呈現(xiàn)這幅鮮有曝光的畫作,同場展出的還有馬蒂斯開創(chuàng)性的雕塑作品,其中包括他的重要代表作《裝飾人物》(Figure Decorative)?!?/em>
SIMON SHAW,蘇富比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資深顧問
「雕塑作品在亨利?馬蒂斯的創(chuàng)作中扮演著獨特且關鍵的角色,并遍布全球多家博物館的館藏之中。這是近年來拍場上最重要的一組馬蒂斯青銅雕塑,其中收錄了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裝飾人物》(Figure décorative)、《彎曲》(La Serpentine)、《側臥裸女 I(曙光)》(Nu couché I (Aurore)),以及完整的《亨麗埃特》青銅雕塑系列。這套作品從未以完整系列形式亮相拍場,實屬空前?!?/em>
SIMON STOCK,蘇富比歐洲暨亞洲印象派及現(xiàn)代藝術資深專家
藏品聚焦
古斯塔夫?克林特(GUSTAV KLIMT)
《伊麗莎白?萊德勒肖像》(Portr?t der Elisabeth Lederer)
油畫畫布1914–1916年作
估價逾1.5億美元
古斯塔夫?克林特的《伊麗莎白?萊德勒肖像》是藝術家的超凡杰作。此次登上拍場堪稱世代難逢的機會,讓藏家有望競得這位維也納大師最著名、最受贊譽的女性肖像畫之一。創(chuàng)作于 1912至1917年這一關鍵時期的完整全身肖像,以宏大的尺幅與極高的藝術價值而著稱。然而,此類作品在市場上極為罕見,絕大多數(shù)均已被世界重要博物館典藏。 本作是目前僅存于私人收藏的兩幅具名委托肖像之一。
伊麗莎白?萊德勒是克林特重要贊助人的女兒,并對克林特同樣懷有深厚敬意。畫作描繪了她年僅二十歲、青春盛放的身影:她身著受普瓦?波烈(Paul Poiret)風格啟發(fā)的維也納現(xiàn)代時裝,倚立于飾有東亞圖案的背景之前。這樣的背景設計,也呼應了克林特對中國與日本藝術及紡織品的熱愛。這幅畫將青春的女性氣質與現(xiàn)代優(yōu)雅風范相融合,并在維也納風格與東方異國情調之間取得完美平衡,充分體現(xiàn)了克林特在色彩與圖案上的精湛造詣。
伊麗莎白?弗朗齊絲卡?萊德勒(Elisabeth Franziska Lederer)是實業(yè)家奧古斯特?萊德勒(August Lederer)與其妻賽蓮娜?萊德勒(Serena Lederer)(原姓普立策)的女兒。這對伉儷自1890年代初起,迅速成為克林特最知名且最重要的贊助人。在克林特與藝術體制發(fā)生爭執(zhí)、事業(yè)一度面臨危機之際,正是萊德勒伉儷伸出援手,大量購入他的作品。在他們手下,迅速建立起當時規(guī)模最大、最重要的克林特作品收藏。早在1892年,克林特便為賽蓮娜?萊德勒繪制了肖像——該幅畫如今收藏于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此后,賽蓮娜又委托克林特為她的母親夏洛特?普立策(Charlotte Pulitzer)創(chuàng)作肖像,以及為她的女兒伊麗莎白繪制了此次拍賣呈獻的畫作。因此,伊麗莎白?萊德勒自幼便認識克林特,并親切地稱他為「叔叔」。
這幅肖像的創(chuàng)作持續(xù)了近三年。正如克林特晚年愈發(fā)常見的情況一樣,他似乎怎么也不覺得滿意。伊麗莎白曾回憶說:「叔叔(克林特)畫了好幾個月,還畫了許多不同姿勢的素描。他一邊作畫一邊不停咒罵,聽起來其實挺好笑。有幾次,他甚至氣得把筆扔掉,說自己根本不該為太過親近的人畫肖像。」這幅作品本可能耗時更久,但最終,就伊麗莎白所說的,她的母親終于失去耐心,「……把畫搶下來,裝上馬車,直接帶走了?!?/p>
這幅肖像的寧靜氛圍,與隨后即將發(fā)生的歷史巨變——1938 年納粹并吞奧地利——形成了鮮明對比。伊麗莎白?萊德勒雖于1921年與巴霍芬?馮?艾希特男爵(Baron Bachofen von Echt)結婚時改信新教,但在1930年代離婚后,在納粹政權眼中,她再次被視為猶太人。此后,她不得不竭盡一切努力,設法避免被強制遣送。為了自保,伊麗莎白聲稱非猶太裔并擁有「日耳曼血統(tǒng)」的克林特,才是自己的生父。盡管這樣的說法會毀掉了她母親賽蓮娜的名譽,但賽蓮娜仍選擇默許。最終,這個說辭竟被新設立的「帝國家譜研究部」(Reich’s Department for Genealogical Research)接受,讓伊麗莎白得以留在維也納,直到1944年在當?shù)厝ナ馈?/p>
然而,這幅畫在1939年3月被中央文物保護局(Zentralstelle für Denkmalschutz)沒收,直到戰(zhàn)后的1946年才歸還給萊德勒家族的繼承人。之后,這幅肖像由美國早期致力推廣德國與奧地利藝術的塞爾日?薩巴斯基(Serge Sabarsky)先生自萊德勒家族手中購得,并于1980年代中期賣給了蘭黛先生。
2023年6月,蘇富比于倫敦以1.08億美元(8,530萬英鎊) 的成交價拍出《持扇的女子》(Dame mit F?cher),創(chuàng)下克林特作品的拍賣紀錄。將于今年11月在蘇富比拍賣的《伊麗莎白?萊德勒肖像》,估價約1.5億美元,有望再度刷新克林特的拍賣紀錄。
古斯塔夫?克林特(GUSTAV KLIMT)
《繁花草甸》(Blumenwiese)
油畫畫布
約1908年作
估價逾8,000萬美元
古斯塔夫?克林特的風景畫,如今被公認為20世紀最重要、最現(xiàn)代與具開創(chuàng)性的藝術成就之一。他在奧地利薩爾茨卡默古特(Salzkammergut)地區(qū)阿特湖畔夏日居游時所創(chuàng)作的《繁花草甸》(Blumenwiese),正是其藝術生涯巔峰期的一幅令人驚艷之風景畫作。
克林特在1897年與他的繆斯、創(chuàng)作伙伴兼戀人艾蜜莉?芙洛格(Emilie Fl?ge)一同前往奧地利鄉(xiāng)間度夏期間,開啟了他的風景畫系列。她的存在,激發(fā)克林特創(chuàng)作出一系列最具原創(chuàng)性與生命力的作品。她也是克林特包括《吻》(The Kiss)在內的多幅畫作的主角。
這件創(chuàng)作于克林特藝術生涯巔峰時期的作品,展現(xiàn)了他對繪畫本身表現(xiàn)可能性的持續(xù)探索:擺脫學院派的規(guī)范,并注入對自然生命力的深刻感受。這些并非受托而作,而是克林特出于自我喜愛所創(chuàng)的風景畫,純粹而真切地表達了他的創(chuàng)作熱忱。與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同期,克林特也開始使用方形畫布,并打破傳統(tǒng)的地平線與構圖規(guī)范,將風景畫推向了一條嶄新而充滿活力的道路。在這幅作品中,畫題所指的繁花草甸,被描繪成一片宛如寶石般閃耀的田野,色彩絢爛,猶如馬賽克般交織。畫中沒有運用空氣透視,也沒有隨距離而逐漸減弱的色調處理;相反地,所有細節(jié)都保持著鮮明而充滿活力的狀態(tài)。
《繁花草甸》不僅奠定了克林特作為維也納現(xiàn)代主義領軍人物的地位,也預示了二十世紀抽象藝術的發(fā)展方向,凸顯出他對現(xiàn)代藝術演變的深遠影響。
這幅作品很可能曾在1910年首屆威尼斯雙年展奧地利館中展出,并于1928年前后納入雨果與布朗西婭?科勒(Hugo and Broncia Koller)的收藏。其后,《繁花草甸》由塞爾日?薩巴斯基(Serge Sabarsky)收藏,并于1985年進入蘭黛先生的收藏。
這幅作品曾因誤認同一題材的另一幅畫作而在2007年一度成為追索歸還訴訟的目標。此爭議現(xiàn)已妥善解決,巴黎奧賽博物館將該件正確的畫作歸還給原主Nora Stiasny( née Zuckerkandl)的繼承人。
古斯塔夫?克林特(GUSTAV KLIMT)
《阿特湖翁特拉赫的林坡》(Waldhag bei Unterach am Attersee)
油畫畫布1916年作
估價逾7,000萬美元
這是蘭黛先生購藏的第一幅克林特作品,同時也被認為是現(xiàn)存克林特最后一幅風景畫。
在克林特的風景畫中,這幅作品別具一格——它不僅描繪了翁特拉赫與阿特湖,也展現(xiàn)了湖泊兩岸的景致。此作創(chuàng)作于克林特最后一次在阿特湖度夏之際,當時他居住在一座偏僻的林務員小屋,距離他往年常與之共度夏日的芙洛格(Fl?ge)一家住所不遠。
克林特晚年風景畫的一大特征,是將阿特湖的景致描繪成一種不受打擾的田園境地——一處遠離現(xiàn)代戰(zhàn)亂、得以避世的所在;一個與當時現(xiàn)實大相徑庭的理想世界。
在這些通常尺寸約為110 x 110公分的方形風景畫中,克林特常以房屋或樹木等元素,營造出和諧且富于韻律的圖案??肆痔貙Ψ叫螛媹D著迷,到了連在阿特湖作畫時,都會拿著方形取景器來尋找適合描繪的主題的地步。
在《阿特湖翁特拉赫的林坡》中,克林特將其一生的藝術探索凝煉為一個完整而統(tǒng)一的視野——既扎根于阿特湖的真實景致,又升華至理想的境界。此作自問世以來曾多次展出,最近一次為2012年紐約新畫廊(Neue Galerie)舉辦的古斯塔夫?克林特:誕辰150周年紀念展。
馬蒂斯青銅雕塑
這批收藏同時云集六件亨利?馬蒂斯的青銅雕塑,為近代拍場上最重要的馬諦斯青銅作品組合。 這六件作品的總成交額預計約為3,000萬美元。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裝飾人物》(Figure décorative)
青銅
1908年8月創(chuàng)作于巴黎,1950年鑄造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彎曲》(La Serpentine)
青銅
1909年8月創(chuàng)作于伊西-萊-穆利諾(Issy-les-Moulineaux),1951年鑄造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
《側臥裸女 I(曙光)》(Nu couché I (Aurore) )
1907年創(chuàng)作于科利烏爾(Collioure),1948年鑄造
此次蘇富比拍賣,為《亨麗埃特》系列完整三件首次同時亮相于拍場;其他完整套組則分別收藏于尼斯馬蒂斯博物館與巴黎龐畢度中心,并長期出借至第戎美術館展出。
愛德華?孟克(EDVARD MUNCH)
《圣約翰之夜(仲夏之夜)》(Sankthansnatt Johannisnacht (Mittsommernacht) )
油畫畫布
約1901-1903年作
估價逾2,000萬美元
《圣約翰之夜(仲夏之夜)》(Sankthansnatt Johannisnacht (Mittsommernacht))以光影流轉喚起對北歐仲夏夜的詩意想象,堪稱愛德華?孟克最富氛圍感與魅力的風景畫之一。這幅作品大約繪于 1901 至 1903 年,正值孟克創(chuàng)作力最旺盛的時期。畫中呈現(xiàn)充滿民俗色彩的圣約翰前夕——那介于白晝與黑夜之間的時刻。此時,日光延續(xù)至午夜,現(xiàn)實與夢境的界線也似乎隨之消融。在這幅作品中,孟克將他鐘愛的奧斯高斯特蘭(?sg?rdstrand)的一條熟悉道路,化作一方舞臺,讓青春、欲望與未言的張力在此悄然交織。
在《仲夏之夜》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孟克對挪威海濱小鎮(zhèn)奧斯高斯特蘭的深厚情感。這里既是他夏日的庇護所,也是他創(chuàng)作靈感的泉源。孟克生命中多段重要經歷都在此展開——包括他與已婚女子米莉?托洛(Millie Thaulow)的戀情,以及多年后與圖拉?拉森(Tulla Larsen)關系破裂的劇變。
艾格尼絲?馬?。ˋGNES MARTIN)
《花園》(The Garden)
油彩及石墨
1964年作
此幅是馬丁于1960年代這個關鍵十年間,極為罕見且具開創(chuàng)性的代表作之一,體現(xiàn)了她深具人性溫度的抽象藝術手法。作品以細致重復的象牙白、黃色與鮮綠色條帶構成,鋪陳于廣闊的石墨網格之上,展現(xiàn)出馬丁對幾何形態(tài)的純熟掌握,以及她在完全超越具象表現(xiàn)領域中對美的不懈追求。
由于缺乏具象意象,馬丁特意藉由標題傳達情感?!痘▓@》正是如此,透過指涉自然,喚起置身自然世界的感受。此處簡約的石墨線條,與明亮色彩的光譜形成對比,為這件純粹抽象的構圖注入深度與空間感。
《花園》來源顯赫,最初由富具遠見的策展人暨收藏家山繆?瓦格斯塔夫(Samuel Wagstaff)收藏,并于1979年納入李奧納德?A?蘭黛(Leonard A. Lauder)收藏,至今已近半世紀。此作亦曾參與多場重要展覽,包括惠特尼美術館于1992–94年為馬丁策劃的回顧展。
李奧納德?A?蘭黛收藏中的更多作品,將于2025年11月19日的專場日拍中一并釋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