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逞英雄,美國消費者全買單!
高盛再次預測了,如今中美的關稅車輪戰(zhàn),休戰(zhàn)期怕是要被凍結了。
細看中美貿易戰(zhàn)的戲碼,在2025年夏季進入高潮。
而追溯到今年4月,美國突然宣布對全球多國商品加征“對等關稅”,中美貿易戰(zhàn)迅速升級。短短十天內,中美雙方關稅一路飆升,從34%到84%,最終抵達125%的高位。
高關稅立即產生的反噬效應,甚至意味著近乎貿易禁運的狀態(tài),雙方經濟都無法承受如此重負。
果不其然,5月10日,中美經貿高層緊急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兩天后,《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lián)合聲明》發(fā)布,雙方取消91%關稅,暫停24%關稅90天。
不過表面的休戰(zhàn),卻也是暗流涌動。9月的馬德里會談,本以為會給中美貿易帶來更持久的和平,但會談前特朗普就將中國23家企業(yè)列入“實體清單”,試圖為談判增添籌碼。
而這種談判前“極限施壓”的手段,也已經成為特朗普的“個人名片”。
甚至如今10月貿易戰(zhàn)又再度升級了,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將從11月1日起對所有中國原產商品加征100%的額外關稅。再次三位數(shù)的威脅,可見中美之間的貿易戰(zhàn),完全“休戰(zhàn)”一定程度上卻是一種奢侈。
不過別看如今特朗普緊跟“嘴軟”,表示100%關稅可能不會發(fā)生,但這前后的陰晴不定,挑起的爭端可是客觀存在,如今的特朗普當真只是因為中方商務部9日發(fā)布加強稀土管控而重新破防,所以再度發(fā)出三位數(shù)關稅威脅?
事情怕是并非如此簡單。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表面上是針對中國,但實則有一盤更大的棋局。甚至可以說在美國揮舞對華關稅大棒的同時,美國與盟友的“保護費”談判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歐盟承諾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購買美國7500億美元能源;日本承諾將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就連體量較小的韓國,也被榨出3500億美元。
而仔細查看,這一切,實際都是建立在對華強硬的基礎上!
也就是說,借力打力,以打壓中國作為籌碼,迫使他國在其他領域讓步,如今來看,特朗普掀起新一輪關稅戰(zhàn),意在“收割歐日韓”。
二來為美國政府增加收入,應對公共債務危機,減少貿易逆差,推動制造業(yè)回流已經不是秘密,畢竟4月特朗普揮舞關稅大棒時,該動機便已明了。
而這第三關鍵的便是特朗普的接連動作,怕是要為月底APEC峰會召開爭取談判籌碼。
只是算盤打得響,如今的局面看,美國并無太多與中方抗衡的底牌。
原因很直接,美國關稅大戰(zhàn)下的現(xiàn)實考量,可是特朗普逞強,但美國消費者買單!
高盛10月12日發(fā)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到今年年底,美國消費者將承擔55%的關稅成本,企業(yè)承擔22%,外國出口商通過降價吸收18%,另有5%被規(guī)避。
換句話說,超過四分之三的關稅成本實際上由美國人自己承擔。
關稅已經推動美國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上升0.44%,若全面反映,年底通脹恐被推高至3%,遠超美聯(lián)儲2%的目標。
也就是說,盡管白宮堅稱由外國買單,但實際上美國進口商、企業(yè)與消費者仍是主要承受者。
甚至特朗普曾希望借助“對等關稅”獲得6000億-7000億美元的收入,以應對美國公共債務危機。但現(xiàn)實是,美國的貨物逆差規(guī)模不減反增,從2016年的7600億美元上升到2024年的1.21萬億美元。
更不必說,面對美國的關稅威脅,中國采取了“后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通過精準反制與主動出擊回應美方的無理行徑。
中國的反制措施并非無的放矢,而是瞄準美國經濟與政治的敏感神經。
近期中國對美反制連發(fā)多箭,涵蓋農產品進口調控、稀土出口管理、關鍵礦產供應鏈安全審查等多個層面。
而稀土反制成為中國的關鍵籌碼。這些資源對軍事裝備和電動汽車等高科技產業(yè)至關重要,若后續(xù)未能緩和,美國再獲得中國稀土的難度將顯著增加。
同時,中國對全球貿易格局的調整也削弱了美國關稅的影響。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減少27%,但對歐盟、東盟、非洲則分別同比增長14.1%、15.6%、56.4%。
這種多元化的策略卻是讓中國面對外貿壓力尤其有韌勁,倒是美國撐不住了。
而如今中美貿易戰(zhàn)交鋒的棱角更盛,高盛也是預告了,高盛經濟學家迪安竹預測,若雙方能在APEC峰會期間釋放和解訊號,美方可能以降低部分關稅、放寬出口限制換取中國松綁稀土管制。
反之,若談判破裂,則不排除短期內重新祭出3位數(shù)關稅和更嚴格的出口禁令。
然而,高盛認為最可能的結果是“延長5月達成的關稅休戰(zhàn)協(xié)議,甚至無限期凍結關稅升級”。
而這一預測基于一個簡單事實,三位數(shù)關稅的代價,雙方都無法承受!
這一點在今年4月份,中美首次對等關稅來到三位數(shù)時,實際已經有過驗證。最終雙方不約而同地選擇“休戰(zhàn)”。
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起手太猛,讓中美貿易談判有些難以為繼。但可以肯定的是,中美不可能重新回到3位數(shù)關稅的時代,因為試過了,雙方都受不了。
甚至從特朗普、萬斯到美財長貝森特放軟態(tài)度“不會立即對中國加征新關稅”來看,美國的難以承受卻是越發(fā)明顯。
而這種“永久休戰(zhàn)”狀態(tài),或將成為中美貿易關系的新常態(tài)。
同樣地,11月10日,下一個截止日期正在逼近。美國將再度為自己的“豪賭”買單,如今來看,全球兩大經濟體看似劍拔弩張,實則都在試探對方的底線與自身的承受力。
只得說,貿易戰(zhàn)沒有贏家,三位數(shù)關稅的時代注定難以回頭,而中美貿易的“新常態(tài)” 怕是正在形成一種介于休戰(zhàn)與交鋒之間的微妙平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