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體檢季的到來,不少人被查出幽門螺桿菌呈陽性。幽門螺桿菌是寄生在人體胃部的微需氧革蘭氏陰性桿菌,與多種消化道疾病密切相關,是胃炎、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誘因之一。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僅少數(shù)人會出現(xiàn)胃灼熱、口臭、呃逆(俗稱打嗝)、胃痛、惡心、嘔吐等癥狀。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引發(fā)急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甚至可能增加胃癌、胃淋巴瘤等惡性腫瘤的發(fā)生風險。因此,為降低相關疾病的發(fā)生風險,應及時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測,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多種方法均可檢測
目前常用的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有以下四種,不同方法適用的人群和特點不同。
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臨床優(yōu)先推薦的高效便捷檢測手段,無創(chuàng)且準確性高。檢測前,患者需保持空腹,并暫停使用抗菌藥物和抑酸類藥物。患者服用含有標記碳的尿素膠囊,30分鐘后進行呼氣檢測。醫(yī)生通過分析患者呼出氣體中標記二氧化碳的濃度,從而判斷其是否感染。
糞便抗原檢測檢測糞便中幽門螺桿菌特異性抗原,準確率達95%以上,適合兒童及無法配合呼氣試驗者。
血清抗體檢測通過血液檢測幽門螺桿菌抗體,反映既往感染情況,但不能區(qū)分現(xiàn)癥感染與既往感染,需結合其他檢查綜合判斷。
胃鏡活檢檢查胃鏡下取胃黏膜組織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病理組織學檢查或細菌培養(yǎng),是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金標準”。但胃鏡活檢檢查屬于有創(chuàng)檢查,多用于需通過胃鏡明確胃部病變的患者。
建議:初次篩查優(yōu)先選擇碳13呼氣試驗;需做胃鏡檢查者,可同步進行快速尿素酶試驗;兒童可采用糞便抗原檢測。
治療以對癥為主
查出幽門螺桿菌陽性無需驚慌,臨床治療手段已十分成熟,患者遵醫(yī)囑對癥治療即可。
目前,臨床針對幽門螺桿菌的首選方案是四聯(lián)療法。它是指聯(lián)合使用四種藥物,分別為質子泵抑制劑、兩種抗菌藥和鉍劑,共同根除幽門螺桿菌。其中,質子泵抑制劑主要用于抑制胃酸分泌,為抗菌藥殺菌創(chuàng)造適宜環(huán)境;兩種抗菌藥用于殺滅幽門螺桿菌;鉍劑用于輔助殺菌。四聯(lián)療法療程通常為14天。治療期間,患者需嚴格按照醫(yī)囑服藥。值得一提的是,在治療過程中,患者若出現(xiàn)腹瀉、口苦等不良反應,無需過度擔憂,這些癥狀通常在停藥后逐漸消失。
此外,可聯(lián)用益生菌輔助治療,如服用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膠囊等益生菌制劑,有助于調整腸道菌群平衡,緩解因使用抗菌藥物導致的胃腸道不適。需要注意,益生菌應在服用抗菌藥后兩小時再服用,避免被抗菌藥破壞。
治療結束后,患者需進行碳13或碳14呼氣試驗復查,確認細菌是否根除。復查前4周需停用質子泵抑制劑、抗菌藥和鉍劑;若治療失敗,可能需做藥敏試驗,調整抗菌藥用藥方案。同時,建議家庭成員進行同步篩查,避免交叉感染。
除了對癥治療,做好預防也是關鍵。具體來說,有以下幾個預防方法:
無論在家還是外出聚餐,提倡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減少唾液傳播風險。
注意個人衛(wèi)生,飯前便后用肥皂和流動水徹底洗手。
不共用牙刷、水杯、餐具、毛巾等可能接觸口腔的私人物品。
注意食品安全和飲水衛(wèi)生,不喝生水,不吃未徹底煮熟的食物,食用前應洗凈水果和蔬菜。
避免口對口喂食,家長尤其是長輩不要用嘴咀嚼食物后喂給嬰幼兒。
家庭成員若確診感染并需治療,家人應積極配合。家人治療期間,家中更應注意分餐。
文:陸軍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消化內科 陳磊 譚敬予
編輯:劉洋 李津 楊真宇
校對:馬楊
審核:秦明睿 徐秉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