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演員徐嬌漢服店推出一款標價1850元的定制馬面裙。因其宣傳中提及“綾羅綢緞”“花羅”等,但商品詳情頁標注主面料為100%聚酯纖維(化纖),引發(fā)爭議。有網(wǎng)友認為,聚酯纖維面料價格便宜,該款服裝定價虛高,“被割韭菜”。對此,徐嬌在直播中回應稱,“羅”不是材料,是一種傳統(tǒng)工藝的織法,這次使用的羅是特別定制,國外很多大品牌也在使用。
對此回應,并不是所有網(wǎng)友都買賬,質疑聲直指核心:“化纖面料憑什么賣這么貴?”“聚酯纖維不就是塑料嗎?” 這種認知背后,是大眾對化纖材料的長期刻板印象 —— 廉價、悶汗、質感差,也折射出傳統(tǒng)工藝與現(xiàn)代材料結合時的認知鴻溝。
在紡織材料學上,化學纖維指的是用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為原料,經過紡絲而成的纖維。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稱為人造纖維,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稱為合成纖維。在消費者的普遍認知中,天然纖維要更透氣、健康、環(huán)保,比化學纖維的舒適度更高,真的是這樣嗎?
紡織行業(yè),一般用回潮率來衡量面料吸濕能力。所謂回潮率指在一定溫度下纖維從空氣中吸收水分的量?;爻甭试礁?,說明纖維吸濕性越好。通過回潮率的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化纖面料的吸濕性要比棉花要好很多,比如粘膠纖維、莫代爾、萊賽爾這類再生纖維素纖維,這些面料在吸汗透氣性上的表現(xiàn)力可以說高于棉材質。
同時,天然纖維在生產過程中因印染等加工程序并不一定環(huán)保,而被譽為“21世紀的綠色纖維”的萊賽爾纖維恰是一種化學纖維。目前,國內的一些生產萊賽爾纖維的企業(yè)通過優(yōu)化技術,運用特殊工藝,將木、竹漿粕原料粉碎后和溶劑直接混合、加熱、溶解后紡絲,加工生產過程環(huán)保、節(jié)能,接近“零”排放,而且可以天然降解,可以說是源于自然,歸于自然。
再說回本次事件中的化學纖維——聚酯纖維。一直以來聚酯纖維被詬病為塑料,那么聚酯纖維與塑料到底什么關系呢?聚酯纖維和塑料的核心關系在于它們的主要成分均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盡管化學本質相同,但聚酯纖維和塑料通過不同的加工工藝形成截然不同的材料形態(tài)與應用領域,屬于“同源不同路”的關系。舉個簡單的例子,鉆石、石墨、木碳的化學成分都是C,但在生活應用中,鉆石不能等同于石墨,也不等同于木碳。同理,也不能說聚酯纖維就是塑料。
那么,作為合成纖維,聚酯纖維就意味著低廉嗎?我們先來看一下聚酯纖維的分類。根據(jù)化學結構中二元醇鏈段的長度差異,聚酯纖維分為PET(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BT(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和PTT(聚對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三種,由于這三種性能差異不同,應用的領域和價值也不相同。通過高端的工藝處理,聚酯纖維可以形成極具功能性和質感的面料,生產成本甚至會比傳天然面料更高,例如一些防水透氣、光滑高級的功能性面料。
而網(wǎng)上流傳用塑料瓶做的衣物材質,稱為環(huán)保再生聚酯材料(RPET),由于需要繁雜的沉降過濾步驟,還需要專業(yè)的設備,實際是一門高科技產業(yè),產品的價格反而比傳統(tǒng)穿棉或者羊毛品還貴,但產出的面料性能一般,并不討好消費者,因此國內很少用再生聚酯做衣服,而是采用聚酯原料直接生產。但由于部分海外國家有相關的環(huán)保政策,強制服裝品牌必須使用一定量的再生聚酯,因此這種回收塑料瓶做的衣服在歐美國家應用較廣泛,一般都會明確標注再生聚酯纖維,正常合成的直接標注聚酯纖維。但不管是聚酯纖維還是再生聚酯纖維只是原料來源不同,都對身體健康無害。
撥開“聚酯纖維 = 廢舊塑料瓶”的認知迷霧,我們應看到的是一場由科技驅動的材料革命。那些被貼著低廉標簽的化纖產品,早已在實驗室的無數(shù)次試驗與生產線的技術迭代中完成了脫胎換骨的蛻變,而我們也無需談化纖而色變。當我們的傳統(tǒng)服飾通過材料創(chuàng)新與工藝普及,開始真正融入當代生活。從古代貴族專屬的蠶絲羅,到普通人可享的化纖羅,改變的是原料與價格門檻,不變的是絞經組織中沉淀的千年智慧。這種以現(xiàn)代材料激活傳統(tǒng)工藝的嘗試,或許正是讓傳統(tǒng)文化基因得以延續(xù)的最佳方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