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來,誰人不愛蘇東坡?
林語堂先生,為蘇軾作傳的時候,越寫越開心道,“寫這本書沒有什么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
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他曾是京城中最耀眼的少年。
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中波折最多的名士。
蘇軾這一生,顛沛長于安穩(wěn),風雨多于晴日。
世人愛蘇軾,因他總能在困頓中活出詩意。
就像一朵從石縫里開出的花,盡管飽經(jīng)摧折,依舊笑對人生!
01.在人間煙火中溫暖身心
蘇軾是個有名的吃貨。
公元1080年,蘇軾被貶至黃州。
因俸祿停發(fā),吃飯成了問題。
有一天他逛市集,突然發(fā)現(xiàn)老百姓不喜歡吃豬肉,當?shù)氐呢i肉“價賤如泥土”。
于是,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遂研制出慢火燉煮的東坡肉,,并寫下《豬肉頌》記錄烹飪心得——“火候足時他自美”。
1094年,他又被貶惠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廣東。
古時候是瘴癘之地,生活更加艱難。
他卻發(fā)現(xiàn)了荔枝的美味,寫下那句流傳千年的“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晚年,又被貶至海南儋州,在這里他又解鎖了“烤生蠔”的美味吃法,給兒子的信中寫道“無令中朝士大夫知,恐爭謀南徙”。
意思是叮囑兒子保密,怕北方人知道都跑到南方搶生蠔吃。
蘇軾走到哪吃到哪,并不僅僅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也是他面度困頓人生的態(tài)度使然。
食物成為他化解煩惱的工具
無論身處何地,他總能從一餐一飯中找到生活的趣味。
他將中國文人“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理想,化作了人間煙火的溫度。
這種在美食中自得其樂的本事,讓他在任何境遇下都不失快樂
02.在天地山水間感悟生命
假如要與一位古人同游,很多人會選擇蘇軾。
因為他有一雙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
山中游玩,他感慨道,“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泛舟江上,他欣喜道,“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p>
鐘情西湖,稱贊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當然,他最愛的還是去赤壁懷古,看“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追憶“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即便在最失意的時候,他依然能為自然之美沉醉,寫下“嶺南萬戶皆春色”“海南萬里真吾鄉(xiāng)?!?/p>
別人眼中的蠻荒之地,在他筆下卻別具風情。
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他心靈的慰藉。
他的行囊里總是裝著兩件寶物:一壺酒,一支筆。
酒至微醺,揮毫寫就"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興之所至,落筆即成"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在他眼中,長江不只是江水,是"大江東去"的千古詠嘆;明月不只是月光,是"明月幾時有"的永恒追問。
美的不是風景,而是看風景的心境。
當我們在山水間放下執(zhí)念,與清風共舞,與明月對酌,每一個平凡的瞬間都能化作永恒的詩篇。
蘇軾用他的一生證明,真正的逍遙游,從來都是在心中。
03.在書香墨韻里安頓靈魂
蘇軾曾說:“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
這是他寫給一位友人的臨別詩。
1061年,蘇軾任鳳翔判官時,認識了一個朋友叫董傳。
董傳的家境非常貧窮,一身粗布大衫,頭發(fā)就用繩子簡單地捆綁。
但是董傳從小就愛讀書,飽讀詩書讓他看起來氣宇非凡,舉手投足間風度翩翩。
“腹有詩書氣自華”,也成為千古名句流傳至今
一個經(jīng)常在書海中徜徉的人,能夠更加清醒的認識世界、洞見真相。
也正是因為愛讀書蘇軾在后來的宦海沉浮中,始終做到波瀾不驚,才活出了“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灑脫。
元豐三年,蘇軾因烏臺詩案囚于黃州。
命運難測之際,他把時間消磨在了讀書、寫作、繪畫上來。
每天,他挑燈夜讀,必至三更。
書籍讓他從惶然與孤寂里掙脫出來
在幾乎無人交流的環(huán)境中,他與古代圣賢的對話成了唯一的精神支柱。
晚年時期,他最重要的學術(shù)工作就是修訂完成了對《易經(jīng)》《論語》《尚書》的注解。
流亡路上,他把所有行李都舍棄了,唯獨帶著陶淵明和柳宗元的詩集。
在陶淵明身上,他找到了歸隱田園的共鳴;在柳宗元身上,他看到了不忘著述的堅韌。
讀書已不再是為了尋求答案,而是成為一種生命本身的狀態(tài)。
"書富如入海,百貨皆有",在書籍的海洋里,他找到了心靈的凈土。
04.在知己陪伴中體會幸福
蘇軾的一生,幸得良師知己相伴。
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老師,一個是父親蘇轍,另一個無疑是歐陽修。
歐陽修對蘇軾非常欣賞,認為蘇軾必將取代自己成為文壇領(lǐng)袖,稱贊“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蘇軾有個弟弟蘇轍,一生為了拯救哥哥而努力,最終當上了宰相。
烏臺詩案中,蘇軾擔心自己沒幾天好活了,寫下遺書"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jié)人間未了因",這份兄弟情誼勝似黃金。
蘇軾的愛情也令人動容
第一任妻子王弗,是他的知音,也是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王弗十六歲嫁給蘇軾,她聰慧謙謹,是蘇軾亦妻亦友的“賢內(nèi)助”與“諍友”。
然而天妒良緣,王弗年僅二十七歲便病逝。
多年后的一個夜晚,蘇軾夢見了王弗,醒來后悲從中來,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第二任妻子王閏之是王弗的堂妹。
她不像姐姐那樣充滿才智卻以溫柔、堅韌和包容,在蘇軾最動蕩、最艱難的歲月里,撐起了一個安穩(wěn)的家。
蘇軾在《后赤壁賦》中寫道:“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p>
后來的侍妾王朝云,更是懂他
一句"學士一肚皮不合時宜"的玩笑道盡相知。
除此之外,蘇軾還有黃庭堅、秦觀等一大批蘇門學士,以及佛印等各地的友人相伴
這些真摯的情誼,溫暖了他顛沛流離的歲月。
結(jié)語:
蘇軾是個不可救藥的樂天派。
他用美食治愈了自己,用山水寬慰自己,
用詩書豐富自己,用真情溫暖自己。
和如此有趣的靈魂相遇,對我們來說,是一場天大幸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