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復旦大學的嚴鋒教授發(fā)了一條內容,說在一所大學參加關于金庸的論壇,主持人問有多少人讀金庸小說,幾百個學生沒有一個舉手。
如果你是80后90后,你肯定聽說過“乾隆下江南”、方世玉、洪熙官、雷老虎、火燒南少林這些人物以及情節(jié)。
00后05后10后還知道嗎?大概率不太知道了,除非你特別喜歡港臺影視劇,尤其是香港影視劇。
有沒有誰想過?這些文化影視劇,到底是怎么來的?
這些一切之來源,來自出版于1893年的小說《圣朝鼎盛萬年青》,又名《乾隆下江南》、《乾隆巡幸江南記》等等。
作者不詳,但是可以考證,一開始的作者是廣東人。里面關于嶺南地區(qū)的語言,生活習慣,描述的相當之詳細。
和其他俠義公案小說一樣,這部小說,仍然圍繞著:朝廷、江湖,二元對立的寫作模式。
但是也開創(chuàng)了帝王微服出巡+江湖豪俠,結合在一起的新模式。
乾隆皇帝化名高天賜,也成了俠客和武林高手。
里面的少林寺與武當派之爭,方世玉怒打雷老虎,火燒南少林等等,80后90后應該都耳熟能詳。
尤其是方世玉,可以說是塑造的最出彩的角色,盡管是一個反派。
而且方世玉之死,在小說里,描寫的特別窩囊。
正派角色五枚師太,“圈腿朝著方世玉的臀部,腳尖一鉤朝著肛門踢去”,一擊即中罩門。銅筋鐵骨的方世玉,就這么口吐鮮血,直接當場去世,年僅24歲。
踢屁股踢中了肛門,給踢死了?
這樣的故事情節(jié),嚴重迎合了群眾的惡趣味。
在廣東嶺南文化和香港文化里,這個方世玉,也被塑造為廣東十虎之一,廣東的粵劇,還有各種民間小說,經常借用這個人物編造很多故事情節(jié)。
洪熙官這個角色同樣如此,1994年還被稱之為洪熙官年,當年出了很多關于這個人物的影視劇。
香港影視文化厲害,那么就帶動了嶺南地區(qū)的民間傳說,尤其是這部小說為主題的,影視化賣錢,讓整個華人社會都知道方世玉等之類的角色。
剛查了一下,最近幾年,以方世玉洪熙官為主角的影視劇或小說,和90年代相比較,那是大幅縮減。
所以說文化勃興,也是有時間段的。
過了一個點大賣,過了之后幾乎無人問津。
就比如本世紀初期,天下霸唱開創(chuàng)的盜墓冒險題材系列,現在也已經不怎么流行了。
具體說說這個金庸小說,很多故事情節(jié)。經過網絡再次解構,大家發(fā)現,有太多不合理的地方了。
比如,丐幫。
飯都吃不飽,卻想著保家衛(wèi)國,來保護自己作為乞丐的地位。
再比如,黃藥師那幾個徒弟,比如陸乘風,沒犯任何錯誤,就被師父打成了殘廢,一輩子成了癱瘓,殘疾人。還被師父趕出家門,自生自滅。
就這,居然不恨師父。他們還想方設法的各種討好師傅。
簡直就是奴性十足。
再比如金庸式的半文半白,很多小年輕認為這是古典小說,認為有閱讀障礙。
估計再過十幾年,金庸小說的閱讀量將會更加稀少。
(全文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