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10月16日訊(記者 梁柯志)9月金融數據公布,當月居民短期貸款同比下降1279億元,引發(fā)市場各界關注。
10月16日,某股份行零售業(yè)務相關負責人對財聯社表示,消費貸貼息優(yōu)惠經過一輪推廣之后,不同地區(qū)市場反饋有差異,中部省會和多數二線城市在新能源車、電器等消費需求強于沿海城市和一線城市。但是各地總體上未出現集中申請的狀況。
多位接受采訪市場分析人士和銀行業(yè)人士認為,消費貸貼息政策可能尚未完全產生效果,如果持續(xù)疲弱,不排除政策加碼或擴圍的可能。
9月正式落地的《個人消費貸款財政貼息政策實施方案》規(guī)定,居民個人部分消費類貸款可申請1%的年貼息比例,即該部分消費貸成本可降至2.0%左右。實施機構包括18家全國性銀行和5家消費金融機構,政策時間至明年8月31日止。
9月居民短期貸款連續(xù)三年走低
10月15日,央行公布9月金融數據,新增社融規(guī)模為35338億元,同比少增2297億元,高于市場預期的32686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金融機構口徑)12900億元,同比少增3000億元,略低于市場預期的139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居民端短貸拖累效應明顯,9月新增規(guī)模僅為1421億元,在去年同期低基數的背景下,同比再降1279億元。
對此,中金公司銀行業(yè)分析師林英奇認為,9月居民短貸同比少增、中長期貸款同比多增,中長貸復蘇可能由于居民早償繼續(xù)下降、消費貸款貼息政策刺激,消費貸貼息政策初見成效,但居民短期消費信貸需求復蘇不明顯。
中信建投證券16日報告則認為,由于今年信貸投放節(jié)奏靠前,上半年信貸沖量明顯,三季度信貸投放偏弱,導致對公、零售兩端信貸均同比少增。
10月16日,國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熊園則認為,9月居民短期貸款增加1421億,同比少增1279億,降幅在走擴,指向目前居民消費仍偏弱,前期政策可能透支需求。
不僅如此,華西證券報告顯示,2025年9月居民短期貸款新增量已經連續(xù)三年下降,絕對數處于自2017年以來最低水平。
10月16日,一位大行深圳分行零售條線人士表示,消費貸貼息政策需要一定手續(xù)流程,對于年輕群體的吸引力較大,但對有購買力的人群而言吸引力較弱。此外,9月量不多與居民新增大宗消費標的和欲望不大也有關。
市場憧憬促消費政策繼續(xù)加碼、機構擴圍
對于剛實施一個月的消費貸貼息政策,上述銀行人士認為,需要一定時間來培育和促進,“政策效果才會更明顯”。不過,經濟大環(huán)境和居民消費信心復蘇才是根本因素。
市場人士則傾向于政策加碼的預期。
華西證券分析師劉郁認為,從與個人消費更為緊密的居民短貸數據來看,貼息新政對于擴內需的效果還不算顯著,這也意味著提振消費可能還需更強力的支持性貨幣政策作為支撐,如進一步放松新增房貸利率下限或降低存量房貸利率等。
10月16日,某大型券商銀行業(yè)分析師對財聯社表示,促進居民消費拉動經濟是大政方針,消費貸貼息是其中一環(huán)。如果社會消費增長繼續(xù)疲弱,政策繼續(xù)加碼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可能會從更多方面來刺激消費,包括消費貸貼息。
該人士表示,在8月份消費貸貼息政策實施討論中,對地方金融機構參與消費補貼持開放態(tài)度,前提是地方政府部分出資支持補貼。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9月初,杭州銀行在機構調研中表示,地方銀行不在本次享受中央貼息政策的銀行名單內,但是消費貸和經營貸依然是城商行的主戰(zhàn)場。該行透露,近期在向地方政府積極爭取,希望呼吁推動地方財政部門能夠出臺類似貼息政策,支持城商行加快信貸投放,促進經濟的向好發(fā)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