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3 日,埃及沙姆沙伊赫的和平峰會落下帷幕,美國、埃及、土耳其和卡塔爾四國領導人簽署擔保文件,為加沙停火協(xié)議背書。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將其稱作 "中東迎來和平的意義非凡時刻",宣稱實現(xiàn)了 "不可能的事"。但翻開中東和平進程的歷史長卷,這樣的 "歷史性突破" 并不鮮見 ——1993 年奧斯陸協(xié)議的握手、2002 年 "路線圖計劃" 的出臺、2014 年加沙?;饏f(xié)議的簽署,都曾被寄予厚望,最終卻難逃停火反復、沖突再起的宿命。這場峰會及其背后的四國擔保機制,究竟是打破循環(huán)的鑰匙,還是又一次曇花一現(xiàn)的政治表演?
一、峰會表象:缺席的當事方與分裂的擔保者
從會議進程看,這場被賦予 "終結戰(zhàn)事" 使命的峰會,從一開始就埋下了脆弱的種子。最關鍵的兩個當事方 —— 以色列與哈馬斯,雙雙選擇了缺席。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以猶太教節(jié)日為由臨時取消行程,實則是為了回避與巴勒斯坦總統(tǒng)阿巴斯、土耳其總統(tǒng)埃爾多安同場的政治風險,避免得罪國內右翼盟友;哈馬斯則拒絕派代表參會,僅留下兩名聯(lián)絡人員對接埃及,核心顧慮是不愿落入 "解除武裝、放棄權力" 的敘事陷阱。
這種 "擔保者到場、當事方缺位" 的場景,在中東和平史上堪稱致命缺陷。1978 年戴維營協(xié)議之所以能維系至今,核心在于以色列總理貝京與埃及總統(tǒng)薩達特親自簽署并全力推動;而 2000 年戴維營會談失敗的關鍵,正是巴勒斯坦領導人阿拉法特與以色列總理巴拉克未能就耶路撒冷問題達成共識。沙姆沙伊赫峰會簽署的文件,本質上是第三方對他人沖突的 "隔空擔保",既無以色列對撤軍邊界的明確承諾,也無哈馬斯對解除武裝的具體安排,更像是一份缺乏約束力的政治宣言。
更值得警惕的是四位擔保者之間的利益分裂。美國的核心訴求是推動加沙 "非軍事化",通過設立 "和平委員會" 主導戰(zhàn)后治理,為特朗普的政治履歷加分;埃及則反復強調 "兩國方案" 是唯一出路,希望通過維護邊境穩(wěn)定避免難民潮沖擊,同時鞏固自身在阿拉伯世界的斡旋地位;土耳其作為北約成員國卻公開譴責以色列的 "種族滅絕行為",試圖借支持巴勒斯坦提升伊斯蘭世界影響力;卡塔爾長期為哈馬斯提供資金支持,與埃及、以色列的關系始終處于微妙平衡中。這種各懷心思的 "擔保同盟",在歷史上從未真正奏效 —— 上世紀 90 年代的中東問題四方機制(聯(lián)合國、歐盟、美國、俄羅斯),就因成員立場分歧淪為 "清談俱樂部"。
二、歷史鏡鑒:?;饟楹坞y破 "脆弱循環(huán)"
加沙地帶自 2007 年哈馬斯掌權以來,已爆發(fā)六次大規(guī)模沖突,每次?;鸲茧x不開外部擔保,但效果一次比一次短暫。2014 年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鸷?,埃及與卡塔爾曾共同擔保人道主義援助準入,但以色列次年就以 "安全威脅" 為由重新封鎖加沙邊境;2021 年?;饏f(xié)議由美國居中協(xié)調,卻因以色列持續(xù)擴建定居點、哈馬斯重整武裝而迅速失效。沙姆沙伊赫峰會的四國擔保,仍未跳出歷史上的三大致命陷阱:
其一,擔保缺乏強制約束力。四國簽署的文件僅提到 "致力于落實停火條款",卻未明確違約懲罰機制。以色列目前仍控制著加沙 53% 的土地和全部戰(zhàn)略要隘,以軍總參謀長直言撤軍是 "作戰(zhàn)布局調整",而非真正停火;哈馬斯則重新在街頭部署武裝人員,對 "非軍事化" 要求避而不談。歷史經(jīng)驗表明,沒有強制力的擔保如同廢紙 ——1995 年奧斯陸二號協(xié)議中,美國承諾的 "安全保障",最終沒能阻止以色列遇刺總理拉賓的極端分子,也沒能約束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自殺式襲擊。
其二,核心矛盾被懸置回避。特朗普在峰會后宣稱 "戰(zhàn)爭已經(jīng)結束",卻對最關鍵的問題避而不談:耶路撒冷地位如何界定?巴勒斯坦難民能否回歸?加沙戰(zhàn)后治理權歸誰所有?這些問題是自 1947 年聯(lián)合國分治決議以來的死結,任何回避核心矛盾的停火都注定短命。1973 年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后的停火之所以能轉化為埃及與以色列的和平協(xié)議,關鍵在于雙方直面了西奈半島主權等核心爭議;而 2000 年后的多次?;?,均因回避這些根本問題而淪為 "權宜之計"。
其三,外部援助與重建的 "空頭支票"。特朗普宣稱 "多國愿意資助加沙重建",但聯(lián)合國開發(fā)署最新評估顯示,加沙重建需 700 億美元,還要清理 5000 萬噸廢墟,耗時可能長達數(shù)十年。這樣的規(guī)模遠超歷史上的援助承諾 ——2014 年加沙重建承諾的 35 億美元,最終實際到賬不足 40%;2021 年?;鸷蟪兄Z的 14 億美元援助,因以色列封鎖僅 10% 送達平民手中。更現(xiàn)實的是,以色列仍掌握著拉法口岸的控制權,10 月 15 日就以 "遺體移交延遲" 為由關閉口岸,將人道主義援助卡車從 600 輛減至 300 輛,這種 "卡脖子" 式的管控,讓重建計劃從一開始就蒙上陰影。
世界糧食計劃署裝有援助物資的卡車在加沙地帶
三、未來推演:和平幻象下的三重危機
從歷史規(guī)律看,沙姆沙伊赫峰會達成的?;?,大概率會在數(shù)月內面臨嚴峻考驗,潛藏的三重危機正在發(fā)酵:
第一重危機是 "非軍事化" 僵局引發(fā)的沖突回潮。以色列將 "哈馬斯解除武裝" 作為撤軍和重建的前提,內塔尼亞胡甚至警告 "不解除武裝則一切崩潰";特朗普更威脅 "若哈馬斯拒絕,美國將動手解除其武裝"。但從歷史上看,武裝組織主動解除武裝的案例極為罕見 —— 黎巴嫩真主黨自 1982 年成立以來,即便多次參與政治進程仍保留武裝;愛爾蘭共和軍雖解除武裝,前提是英國做出政治讓步。哈馬斯在加沙經(jīng)營十余年,武裝力量是其生存的核心資本,不可能輕易放棄。一旦以色列以 "未非軍事化" 為由重啟軍事行動,停火將瞬間崩塌。
第二重危機是巴勒斯坦內部權力真空引發(fā)的混亂。哈馬斯因戰(zhàn)事實力受損,加沙南部已爆發(fā)部族武裝與哈馬斯的沖突,地方武裝領導人公開叫板其 "統(tǒng)治權已不復存在";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則因長期缺席加沙治理,難以獲得當?shù)孛癖娦湃?。這種權力真空極易引發(fā)內部混戰(zhàn),就像 2007 年哈馬斯與法塔赫的加沙內戰(zhàn)一樣。而外部擔保方對此束手無策 —— 美國支持的 "和平委員會" 缺乏當?shù)鼗A,埃及主導的 "兩國方案" 短期內難以落地,最終可能淪為 "誰也管不了" 的亂局。
第三重危機是擔保方聯(lián)盟的提前瓦解。美國的興趣點在于借停火彰顯 "美國優(yōu)先" 的中東戰(zhàn)略,一旦特朗普的政治目標達成,很可能減少對后續(xù)談判的投入;土耳其與卡塔爾則會因哈馬斯的處境變化調整立場,若以色列重啟打擊,兩國必然公開譴責美國與埃及;埃及最關心的邊境安全若因難民涌入或武裝滲透受損,也會削弱斡旋動力。這種 "利益合則聚、不合則散" 的聯(lián)盟,在 2011 年阿拉伯之春后多次出現(xiàn),每次解體都伴隨沖突升級。
結語:中東和平仍需跨越 "歷史三峽"
特朗普在以色列議會宣稱 "新中東的歷史性曙光已經(jīng)到來",但歷史從未給中東和平發(fā)放 "速成券"。從 1948 年第一次中東戰(zhàn)爭到 2025 年的沙姆沙伊赫峰會,77 年間的無數(shù)次嘗試證明:沒有當事方的真心參與,再華麗的峰會也只是表演;回避核心矛盾的停火,再權威的擔保也只是空談;脫離民生根基的重建,再龐大的資金也只是數(shù)字。
加沙的和平,終究需要以色列放下 "安全絕對優(yōu)先" 的執(zhí)念,需要巴勒斯坦各派實現(xiàn)內部和解,需要外部力量從 "主導者" 變?yōu)?"推動者",更需要回到 "兩國方案" 的根本框架 —— 這是埃及總統(tǒng)塞西在峰會上反復強調的,也是歷史唯一驗證過的可行路徑。沙姆沙伊赫峰會或許能讓加沙獲得短暫喘息,但要真正走出 "?;?- 沖突 - 再?;? 的循環(huán),中東還有很長的 "歷史三峽" 要跨越。
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
參考文章
- 人民日報:《四國擔保,加沙?;饏f(xié)議文件在埃及簽署》,2025 年 10 月 14 日
- 新華網(wǎng):《“和平峰會” 閉幕 ,四國擔保加沙?;稹?,2025 年 10 月 14 日
- 光明日報:《加沙:從沖突到和平還有多遠?》,2025 年 10 月 16 日
- 環(huán)球網(wǎng):《“20 點計劃” 不易落實,以色列尚未完全撤軍》,2025 年 10 月 16 日
- 中國青年網(wǎng):《重建加沙 “賬單”:700 億美元和 “數(shù)十年”》,2025 年 10 月 15 日
- 新華網(wǎng):《中東國家新隊列》,2024 年 6 月 13 日
- 紅星新聞:《埃及 “和平峰會” 草草落幕,以色列和哈馬斯未參會》,2025 年 10 月 14 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