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明星代言、贊助各大綜藝節(jié)目,是新能源車增加流量和促進銷售的一種手段,沒想到很快就有翻車的。
日前,一檔熱門綜藝節(jié)目中出現(xiàn)了令人不適的場面:知名女演員董璇與丈夫張維伊駕車外出,途中雙雙暈車干嘔,董璇甚至直接抱著塑料袋嘔吐。
更尷尬的是,這一幕發(fā)生在節(jié)目贊助商提供的電動車內(nèi)。
一時間,“董璇暈車”迅速沖上熱搜,引發(fā)關于電動車乘坐舒適性的激烈討論。
原本女明星開國產(chǎn)電動車上鏡,是品牌增加曝光的新方式,但沒料到迎來的卻是一場暈車風波,這家新能源車企被打臉了。
暈車是電動車痛點之一
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jīng)過半,成為家用車的主流,“暈車”問題也變成不可忽視的痛點。明星可能放大這一效應,打消用戶買新能源車的念頭。
董璇的經(jīng)歷絕非個例。有同學國慶坐高鐵回去,行程500多公里,加上轉(zhuǎn)車耗時超過7小時,兩大一小的票價約1000元,返程時因買不到合適的票,在老家中秋節(jié)都沒過,不得不坐10月4日的動車回廣州。
其實,他家有一輛大牌電動車,開車回去約6個小時,單程電費只要100多元,但他們不敢再冒險,因為上次長假開車回老家,小孩吐得不行,老婆當場就跟他吵起來。
在社交媒體上吐槽電動車讓人頭暈惡心的帖子更是屢見不鮮:
“如果不是自己開車,早就吐了”
“好幾次下車就吐了,之前坐燃油車完全沒有這種感覺”
“每次胃都翻江倒海”
“在后排暈車暈到想去主駕開車”
一項數(shù)據(jù)顯示,在電動車時代,暈車已經(jīng)成了車企必須解答的重大課題,有38%的電動車用戶存在暈車困擾,尤其以家庭乘客為重災區(qū)。
坐電車為何容易暈?
暈車本質(zhì)上是感官信息不匹配導致的暈動癥,也就是內(nèi)耳前庭感覺到的運動與眼睛看到的場景不一致,大腦混亂便引發(fā)頭暈、惡心等癥狀,電動車“靜而快”的響應讓乘客缺少心理預期,形成錯覺。
那么,坐在電動車里為何更容易暈車呢?一方面是電動車加速太快太暴力,燃油車從0-100公里/小時可能要7-10秒,而不少電動車2-5秒就能破百。
強烈的加速度和瞬間推背感,會讓乘客身體不斷前后晃動,前庭感受到劇烈變化,而視覺未必及時適應,所以誘發(fā)眩暈感。
另一方面,電動車動能回收系統(tǒng)可能也是“罪魁禍首”之一。當駕駛者松開電門,強回收模式會立刻給出一定程度的減速度,相當于持續(xù)點踩剎車,乘客會感到身體被往前拽,非常不適。
新能源車購置稅要開征了
這幾年新能源車實現(xiàn)了爆發(fā)式增長,持續(xù)的政策支持、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以及完整的產(chǎn)業(yè)鏈被認為是主要原因。
根據(jù)乘聯(lián)會的數(shù)據(jù),9月新能源車在國內(nèi)總體乘用車的零售滲透率57.8%,較去年同期提升5個百分點,達到了一個新高位。
購置稅減免政策為新能源車發(fā)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作用有多大?根據(jù)2023年財政部發(fā)布的政策安排,2024年至2027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減免總額預計達到?5200億元?。
日前,工信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三部門聯(lián)合發(fā)文稱:“對購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間的新能源汽車減半征收車輛購置稅,其中,每輛新能源乘用車減稅額不超過1.5萬元?!?/p>
這意味著,2026年起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將需要多支出數(shù)千至數(shù)萬元不等的購置稅。
這次新規(guī)還有一大影響,就是對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車,以前,只要純電續(xù)航能達到43公里,就能享受購置稅減免。
現(xiàn)在呢?這個門檻直接翻倍,飆升到100公里!幸虧電池價格已經(jīng)打下來了。
明年的新能源車市場會怎樣?
在經(jīng)濟下行的今天,消費者對每一分錢都更加精打細算,購置稅的變化必然影響部分購車計劃。
可以肯定的是,新政策可能會在年底掀起一股新能源車銷售熱潮,但透支明年的購買力。
車圈大佬也對明年的車市發(fā)出警告。在日前舉辦的2025世界新能源車大會上,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朱華榮建議,希望明年開始征收的新能源汽車5%購置稅可以平穩(wěn)過渡,從淡季開始實施。例如,明年1、2月暫緩征收,從3月開始每月增加1%,6月到7月開始增收5%,這樣,行業(yè)的產(chǎn)能、運力、成本可以更好的控制。
當然,這種沖擊也是分價位的。30萬元以下的新能源車享受完整5%稅率優(yōu)惠,實際購車成本增加有限(如20萬元車型增加1萬元購置稅),需求受影響較小。
10-20萬元的車型是市場主力,車企可能通過電池成本下降(如磷酸鐵鋰電池成本降至500元/kWh)進一步下探價格。
對于30萬以上車型,需按 “車輛價格 ×10%-1.5 萬元” 計稅(如50萬元車型需繳納3.5萬元購置稅),成本增加顯著,可能抑制部分高端需求,但高端市場更依賴品牌溢價和技術創(chuàng)新(如固態(tài)電池、高階智駕),消費者對價格沒那么敏感,長期而言仍具增長潛力。
部分大主機廠選擇自己消化這部分購置稅。理想汽車宣布,針對新推出的理想i6,在10月31日前完成鎖單,2026年交付的用戶,企業(yè)將兜底購置稅退坡產(chǎn)生的差額。
蔚來汽車針對新款ES8,極氪針對豪華旗艦SUV 9X車型,也推出了類似政策。
這不是簡單的營銷噱頭,因為目前很多車企提車周期較長,此舉主要是打消消費者顧慮,提前鎖定訂單,促進銷售。(文|DA彬)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