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30),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會議,定于2025年11月在巴西亞馬孫雨林地區(qū)的帕拉州首府貝倫市舉辦。
全球氣候治理進程站在新的十字路口,貝倫會議能否成為加速行動的歷史轉折點?
去年11月,在阿塞拜疆巴庫,氣候談判代表們在延期30多個小時后,終于就新的氣候融資集體量化目標(NCQG)、《巴黎協(xié)定》第六條國際碳市場機制等關鍵議題,達成了名為“巴庫氣候團結契約”的一攬子平衡成果。
10月14日,聯合國副秘書長阿明娜·穆罕默德在Pre-COP氣候與發(fā)展部長級會議上發(fā)表講話,截至目前有125個國家提交或宣布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目標,這些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近80%。
前不久,我國宣布的新一輪國家自主貢獻目標是,到2035年,中國全經濟范圍溫室氣體凈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爭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費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30%以上,風電和太陽能發(fā)電總裝機容量達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爭達到36億千瓦,森林蓄積量達到240億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主要高排放行業(yè),氣候適應型社會基本建成。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3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部長級籌備會議當天舉行。圖/IC
巴庫回顧:COP29成果盤點
成果一:資金機制是COP29的核心成就
氣候融資一直是全球氣候談判中最敏感、最關鍵的問題之一。發(fā)展中國家在減排和適應氣候變化方面面臨巨大資金缺口,發(fā)達國家向發(fā)展中國家承諾的到2020年每年1000億美元融資的目標尚未實現,嚴重削弱了多邊氣候治理的信任基礎。
資金機制是COP29的核心成就。COP29最終就新的集體量化資金目標(NCQG)達成一致,首次將“3000億美元/年”寫入具有約束力的案文,并明確2035年到期,被視為對歷史欠賬的“補課”和“增資”,直接回應了發(fā)展中國家的正當訴求。
大會不僅要求發(fā)達國家到2035年“每年至少3000億美元”的公共資金,還首次在正式成果中呼吁“從各種來源”把面向發(fā)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規(guī)模擴大到“每年至少1.3萬億美元”。前者是政府層面的“硬承諾”,后者則通過多邊開發(fā)銀行、私營部門、混合融資等渠道形成“撬動”,為后續(xù)全球碳市場、綠色債券、催化基金等機制留出接口,顯著提升了資金目標的可實現性和可擴展性。
成果二:碳市場機制是另一大亮點
經過多年僵局,在COP29開幕當天,締約方就《巴黎協(xié)定》第六條第四款機制(以下簡稱《巴黎協(xié)定》6.4條)下的碳信用標準及其動態(tài)更新機制達成共識。
目前,全球多個交易所正在嘗試建立多品種的交易方式,但在頂層機制和設計上仍存在空白。《巴黎協(xié)定》第6.4條提出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即建立全球碳信用市場,這是全球碳市場機制投入運行的前提,締約方可利用該機制開展減排合作,更高效地達成國家自主貢獻目標。
《巴黎協(xié)定》第6.4條機制為各國及企業(yè)提供一個統(tǒng)一的國際碳信用核發(fā)和交易平臺。通過該機制,發(fā)達國家(買方)可資助發(fā)展中國家的減排/移除項目來獲得碳信用(A6.4ER),用于自身達標或抵消排放;發(fā)展中國家(賣方)則通過項目獲得融資和碳信用收入。
剛剛過去的10月10日,《巴黎協(xié)定》第6.4條機制監(jiān)督機構在德國波恩正式明確了考慮和采用《非永久性與逆轉處理標準》。這一決定標志著聯合國首次對二氧化碳移除項目的長期穩(wěn)定性制定系統(tǒng)性約束,也為即將舉行的COP30氣候大會奠定了監(jiān)管框架。這項標準將成為《巴黎協(xié)定》第6.4條機制下“移除活動”的強制性技術規(guī)范,特別適用于森林碳匯、土壤碳儲存、生物質封存及其他自然基解決方案項目。這類項目因碳儲存可能被自然災害、管理失誤或土地用途變化所逆轉,一直被視為碳信用市場的“脆弱環(huán)節(jié)”。
當地時間2025年10月13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三十次締約方大會(COP30)部長級籌備會議當天舉行。圖/IC
邁向貝倫:COP30看點前瞻
看點一: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的進展與差距
據聯合國秘書長在 Pre-COP 氣候與發(fā)展部長級會議上的講話,目前,有125個國家提交或宣布了新的國家自主貢獻(NDC),這些國家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量的近80%。其中,已有30多個國家自主貢獻明確認識到糧食系統(tǒng)和農業(yè)是氣候行動的核心,而且在糧食安全、水和營養(yǎng)的共同惠益方面取得了顯著的共識。
這為COP30奠定了重要的談判基礎。這些新計劃在雄心和質量上均有提升,并正從單純的氣候政策,轉變?yōu)閲医洕l(fā)展戰(zhàn)略的核心支柱。如果得到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的支持,國家自主貢獻可以成為氣候智能型發(fā)展和增長的強大引擎。
然而,嚴峻的挑戰(zhàn)依然存在。目前的國家自主貢獻仍不足以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以內。根據聯合國環(huán)境規(guī)劃署發(fā)布的《2024年排放差距報告》,要實現1.5攝氏度的目標,到2030年全球需要減排42%,到2035年需要減排57%。然而,目前各國提交的第三輪NDC目標與這一要求存在顯著差距。
就拿瑞士來說,瑞士NDC更新未能實質性提高減排目標,僅將2030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從1990年水平減少50%更新為“至少減少50%”,并提出了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這是典型的缺乏明確近期和中期行動目標,僅依賴于遠期目標來轉移注意力。
中國銀行研究員劉晨對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表示,在地緣政治分化加劇背景下,國際氣候格局或呈現碎片化、陣營化的趨勢。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導致其“共同但有區(qū)別的責任”原則執(zhí)行力度進一步削弱。本輪多數締約方NDC缺乏雄心的部分原因在于人們對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后全球氣候治理體系不確定性的擔憂。
劉晨表示,一方面,美國退出《巴黎協(xié)定》不僅動搖了其他國家的信心,也可能加快全球能源發(fā)展路徑分化,導致更多國家效仿其放緩減排努力的行為;另一方面,對于發(fā)展中國家而言,發(fā)達國家此前承諾的1000億美元年出資久未兌現,傳統(tǒng)行業(yè)脫碳路徑尚不明朗,缺乏資金支持、技術支持可能導致其在減排道路上“心有余而力不足”。
就在去年的COP29大會上,許多發(fā)展中國家表示,在沒有確定發(fā)達國家的氣候資金支持的情況下,無法更新本國新一輪自主貢獻目標。例如,一些發(fā)展中國家認為,發(fā)達國家未能兌現每年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1000億美元資金支持的承諾,導致其難以制定和更新更具雄心的NDC。
看點二:確保巴庫到貝倫1.3萬億路線圖的公正落地
COP29達成的到2035年“每年至少1.3萬億美元”氣候融資規(guī)模。其核心目標是在2035年前,為發(fā)展中國家每年籌集至少1.3萬億美元的氣候資金。其中,發(fā)達國家承諾到2035年每年籌集3000億美元用于發(fā)展中國家的氣候行動。
針對這一目標,在阿塞拜疆和巴西兩屆主席國的指導下,“巴庫至貝倫通向1.3萬億路線圖”啟動,旨在通過贈款、優(yōu)惠貸款和非債務工具等手段,擴大流向發(fā)展中國家的氣候融資。該路線圖將在今年COP30/CMA7上完成使命,并發(fā)布工作成果總結報告。
然而,這一路線圖從誕生之初就伴隨著關于公正性的激烈辯論。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在資金責任劃分上存在根本分歧,讓“巴庫至貝倫通向1.3萬億路線圖”公正落地面臨挑戰(zhàn)。發(fā)達國家,強調氣候資金應以“全球共同努力”為基礎,主張依賴私營部門和多邊開發(fā)銀行來補充資金來源;而發(fā)展中國家則堅持,根據《巴黎協(xié)定》,發(fā)達國家應承擔提供氣候資金的主要責任,并要求至少每年提供1.3萬億美元的氣候資金,其中6000億美元應為公共資金。
COP30將成為檢驗1.3萬億美元路線圖是否能在公正原則下落實的試金石。若路線圖不能明確富裕國家增加等值贈款的公共資金的必要性,就可能加劇氣候不公正,增加南半球的債務負擔。國際社會期待COP30能像《巴黎協(xié)定》和《阿聯酋共識》那樣,在不確定性中提高雄心壯志的標準,為氣候資金的公正落地提供明確、公平且可行的實施方案。
另外,還有若干重要問題亟待在COP30進一步明確。比如,巴西計劃在COP30上推出 “熱帶森林永久基金”(TFFF),怎么實現?“巴庫適應路線圖”和“轉型性適應”的討論今年能否解決?是否有可能將損失與損害基金納入NCQG支持范圍內?如何解決資金使用成本高、公平性問題以及備受關心的透明度問題等。
近日,《全球臨界點報告》稱,世界達到第一個氣候臨界點。隨著全球變暖突破1.5攝氏度的臨界閾值,臨界點已被觸發(fā),珊瑚礁正在消失。正因如此,COP30是對國際社會能否真正團結起來應對氣候危機的一次嚴峻考驗。在巴西貝倫,各國需要證明,面對共同威脅,多邊主義而非單邊行動,才是人類唯一的出路。這要求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體,展現出超越短期政治算計的勇氣與遠見,為一個可居住星球的未來做出負責任的抉擇。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