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至2018年,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西安馬騰空遺址進行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一處戰(zhàn)國至秦代的地面建筑基址及打破該房址的青銅器窖藏坑,出土了3件具有戰(zhàn)國楚式風格的青銅器。
?馬騰空遺址地理位置示意圖
馬騰空遺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區(qū)等駕坡街道馬騰空村,處于浐河西岸二級階地上,保存面積約3萬平方米。
2016年6月至2018年11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對恒大御龍灣和南湖七號基建范圍內馬騰空遺址的居址和墓地進行考古發(fā)掘,在房址內靠近北部墻基處發(fā)現(xiàn)一個打破房址地面的灰坑。
此坑的深度較淺,顯示埋藏過程比較倉促,坑南部出土鼎、浴缶、盤等3件青銅器。其中,鼎、盤位于浴缶兩側,倒扣于坑底,中間的浴缶正面向上。
這3件青銅器非秦文化典型器物,具有戰(zhàn)國楚式銅器的風格,且保存完整、體量較大、造型美觀,是研究戰(zhàn)國秦代考古、歷史文化及青銅器鑄造技術的寶貴資料。
此外,坑內填土中出土東周時期的陶罐、盆、豆、鬲等以及板瓦、筒瓦等殘片,少量仰韶晚期陶器殘片,其中以罐、盆的數(shù)量為多。
?銅鼎
通高27.2厘米、口徑30厘米
該鼎附耳稍外撇,子母口,上腹直下腹弧收,三高柱狀蹄足,腹中部和口沿下方素面帶上方有凸起的寬弦紋,兩素面帶中部各有一周較模糊的變形虺龍紋。銅鼎與湖北棗陽九連墩戰(zhàn)國中期晚段銅鼎、蘇州真山戰(zhàn)國晚期銅鼎、安徽壽縣楚幽王墓出土子母口鼎、云夢睡虎地戰(zhàn)國晚期至秦代的鐵鼎形制相近,處于戰(zhàn)國中期至秦代之間的過渡形態(tài)。
?銅盤
口徑28.5厘米、底徑13厘米、深7.5厘米
素面敞口、斜平沿、折腹平底,略下凹,它與望山、天星觀、廣水市彭家灣出土的銅盤形制相近。
?浴缶
口徑22厘米、腹最大徑44厘米、高33厘米
直口,廣肩鼓腹,下腹弧收,平底中間凸起,三寬大獸面足,肩部兩對稱獸首銜環(huán)。其與淮陰高莊出土的戰(zhàn)國中期銅浴缶、安丘葛布口1965年墓葬出土的戰(zhàn)國晚期銅浴缶形制相近。
據考古專家推斷,這一處窖藏或與秦的滅亡有關。具有楚式風格的青銅器出土于關中地區(qū)的秦人遺址內,反映了戰(zhàn)國晚期以來秦、楚文化的密切交流。
(圖文來源于“文物陜西”,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