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qū)政府于今年7月宣布“粵車南下”的政策方向,并將于11月正式實施。作為“港車北上”的反向互惠安排,“粵車南下”計劃將允許合資格的廣東私家車以提前預約形式經港珠澳大橋到香港作短期商務、探親或旅行。在“北上消費”大行其道與香港本地零售市場疲軟的背景下,“粵車南下”安排是否能為香港經濟注入新活力?這一政策又是否有延展至允許廣東以外省市車輛進入香港的可能性?
針對以上問題,立法會議員、中國香港汽車會企業(yè)事務顧問何敬康在香港經濟導報第二期“經導圓桌會”中以“探索粵車南下對經濟影響及擴展至外省車的可能性”為主題進行了交流分享。
強化香港作為大灣區(qū)核心城市角色
何敬康表示,粵車南下政策的核心安排為初期每日允許100輛粵車進入香港市區(qū),相信按照試行情況進行調整之后,這一每日配額會有上升空間。他指出,雖然政策目前指定的入境口岸僅限于港珠澳大橋口岸,但入境的粵車每次可在香港最多逗留三日,這一安排有望能夠鼓勵香港消費及旅游市場。
他指出,“粵車南下”政策的推出正值香港旅游業(yè)面臨本地居民北上消費及國際旅客消費模式轉變的關鍵時期,而這一政策所針對的群體正是內地的高增值消費群。何議員說,根據過往資料顯示,擁有私家車的群體消費能力普遍較高,原因是駕駛一族不僅是消費者,也更傾向于成為過夜停留的深度游客,這正是香港旅游業(yè)、酒店業(yè)及餐飲業(yè)所急切需要開發(fā)的高增值旅客。
此外,何敬康表示,“粵車南下”與早前實施的“港車北上”屬于雙向互動政策,這也標志著大灣區(qū)經濟融合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從“港車北上”的實施經驗來看,這一政策便利了港人北上進行商務出行及探親旅行,如今“粵車南下”同樣為內地的旅客及商務人士提供了便利,這種雙向流動將進一步強化香港作為大灣區(qū)核心城市的角色,也可以促進區(qū)域的經濟協同與發(fā)展。
針對“粵車南下”政策,香港機場管理局也將同步推出“Park & Visit”計劃,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開設自動化停車場,提供入境前的“泊車轉機”安排。何敬康指出,粵車南下車主可以選擇將車輛停泊在口岸停車場,直接從香港機場轉飛海外,這一措施既可以鞏固到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也有助于培養(yǎng)機場島的商業(yè)生態(tài),可以順帶帶動到周邊的零售和餐飲發(fā)展。
潛在挑戰(zhàn):安全、配套與執(zhí)照問題待解
然而,面對“粵車南下”政策落地的呈現效果,何敬康議員也結合社會觀點提出了幾點擔憂。
安全隱患與適應問題。由于內地駕駛人士普遍缺乏右舵駕駛經驗,香港路面與內地比又相對狹窄,交通規(guī)則也更復雜,因此粵車南下時可能會存在駕駛安全隱患。何議員建議,香港特區(qū)政府必須加強宣傳教育,例如通過短片、安全指南等幫助內地車主熟悉香港路面情況和駕駛方面的注意事項。
停車配套和支付系統(tǒng)問題。他說,香港現時仍有較多停車場缺乏內地普及的車牌識別系統(tǒng)及適合左舵車輛的閘機,盡管運輸署已協調不少商場改善系統(tǒng),但短期內仍無法投入使用,內地駕駛者或仍需適應已有設施并配合八達通付款。
駕駛執(zhí)照換領及流程問題。何敬康指出,當前香港的駕駛執(zhí)照系統(tǒng)仍需優(yōu)化。目前內地司機可以免試換領香港的駕駛執(zhí)照,這會加劇運輸署在牌照辦理方面的“排隊黨”問題。他提到,一些中介機構在協助或代理內地居民或香港市民換領駕駛執(zhí)照時產生了不便情況,立法會目前也在討論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四項建議:穩(wěn)步推進政策 完善配套與宣傳
面對“粵車南下”政策落地后的機遇和挑戰(zhàn),何敬康提出了以下四點建議:
一、分階段推進政策落地,動態(tài)調整指標。政策實施初期應密切監(jiān)察粵車南下對香港交通帶來的影響,在不為本地交通帶來負擔的前提下逐步擴大指標。
二、加強配套設施和宣傳的雙軌并行。香港特區(qū)政府應與本地商場及停車場緊密合作,加速升級支付和閘機系統(tǒng),盡快提升用戶體驗。同時通過大灣區(qū)平臺發(fā)放駕駛指南,降低南下車主的適應門檻,在減輕香港本地交通負荷的同時,減少由于粵車車主不適應而引發(fā)的混亂或意外。
三、完善執(zhí)照換領機制。運輸署應陸續(xù)改善流程,正視申請流程的功能性,不外乎是要打擊排隊黨,確保公共資源的公平分配,希望不要為其他香港市民的業(yè)務申請操作帶來不便。
四、粵車進市區(qū)需雙向適應期。他呼吁,作為香港道路的使用者,香港市民應積極迎合“粵車南下”政策,未來在市區(qū)內見到內地牌照車輛時多些禮讓,盡量提供更多協助,用同理心去理解內地自駕人士來到香港的難處,對南下粵車多一分包容與幫助。
“我覺得人與人之間,在人情方面的協助可能更勝過書本上或者網絡上的信息宣傳?!焙尉纯嫡f道。
拓展可能:從“粵車南下”到“各車南下”的未來展望
根據香港運輸及物流局的安排,作為“粵車南下”的一部分,臨近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的兩個自動化停車場除供廣東車輛使用外,也供澳門私家車經大橋來港停泊。將車輛停泊在“轉機停車場”的旅客可到香港國際機場轉乘飛機,而停泊在“訪港停車場”的旅客則可以到大橋旅檢大樓辦理入境手續(xù),為訪港旅客提供多一個選項。
何敬康表示,澳門的道路狀況與香港近似,澳門車主的駕駛經驗也與香港更為相似,除旅游、商務之外,澳門市民也會經常性來港尋求醫(yī)療、法律等專業(yè)服務,因此澳門車主這一消費群體也會為香港帶來正向影響。香港特區(qū)政府未來可以爭取雙向政策,洽談“港車澳去”計劃,促進大灣區(qū),尤其是港澳兩個特區(qū)間的交通融合。
何議員進一步表示,希望在“粵車南下”首階段運作順暢后,將該計劃擴展至內地其他外省車輛。他指出,考慮到來港路途因素,外省旅客通常在香港的停留時間會更長,消費潛力也相應更大,因此希望未來“粵車南下”計劃可以拓展至“各車南下”。
“我們下一步希望可以和特區(qū)政府洽談這件事。當然,涉及到與內地機關的洽談,這會是一個更加復雜也更加長遠的過程,如果我們‘粵車南下’計劃成功的話,我相信我們距離實現這一愿景也不會太遠?!焙尉纯嫡f道。
何敬康強調,“粵車南下”不單是一項交通政策,亦是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的關鍵一步,這一政策將為香港帶來高消費客群,惠及旅游業(yè)、酒店業(yè)及中小企,促進商務流通,加速推動基礎建設升級,只要香港能夠妥善解決安全配套和管理上的問題,這一政策終會成為香港高端旅游與深度經濟融合的新引擎。
來源:香港經濟導報
作者:本刊記者 劉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