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3月,沈陽南湖邊的殘雪還沒化完,警衛(wèi)員湊過來低聲嘀咕:‘軍長說,再過三個月就能回南京領勛章?!睉?zhàn)火剛熄的東北,話音里透著自信,也埋下了伏筆。因為半年之后,號稱“王牌中的王牌”的新一軍與新六軍,會在遼沈戰(zhàn)場上嘗到苦果。新中國成立前夕,蔣介石曾以“五大主力”自負,寄望依靠這五支重裝勁旅扭轉戰(zhàn)局。但內戰(zhàn)的硝煙很快說明,名號與裝備并不能決定命運,五大主力先后覆滅,順序恰好勾勒出整個解放戰(zhàn)爭的推進軌跡。
抗戰(zhàn)勝利時,蔣介石手里最精銳的五支部隊依次是:第74軍、新一軍、新六軍、第五軍、第18軍。不同于地方軍或保安團,這五個軍要么在滇緬要地經歷過叢林血戰(zhàn),要么在江浙正面戰(zhàn)場遭過炮火洗禮,活下來的官兵普遍素質較高,裝備美械,炮兵、裝甲兵甚至工兵體系都較為完整。也正因如此,勝利后老蔣急于讓他們充當內戰(zhàn)急先鋒。看似合理的選擇,卻一步步將幾張王牌打成了明牌。
第一個倒下的是整編第74師。1947年春,張靈甫率部深入魯中腹地,意在割裂華東野戰(zhàn)軍的聯(lián)系。張靈甫不是沒有顧慮,他一再要求周邊國軍配合作戰(zhàn),卻得不到響應。蔣介石一句“大膽去打,我讓空軍給你空投”讓他心存僥幸。結果,華東野戰(zhàn)軍抓住其外線孤軍的破綻展開“圍三缺一”式合圍。5月16日,孟良崮山坡硝煙散盡,張靈甫伏尸陣地,整編第74師彈盡援絕被全殲。孟良崮一戰(zhàn),僅用八天,國軍王牌光環(huán)第一次被擊碎。
緊隨74師之后的,就是被寄予厚望的新一軍與新六軍。兩軍的骨干源自遠征軍,官兵打硬仗的底子不錯,武器更是以美式為主。然而東北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對外線作戰(zhàn)極為兇險。初期,他們憑借坦克和火炮接連取得局部勝利,但隨著解放軍以調動戰(zhàn)法切斷補給,新一軍與新六軍迅速陷入孤立。遼沈戰(zhàn)役中,閻錫山抽調鐵路線警戒部隊,導致錦州至沈陽的運輸線被截,空投根本填不滿胃口。到1948年10月,廖耀湘兵團在黑山、彰武間折翼,鄭洞國所部被迫全部放下武器??此茝妱诺倪h征軍殘部,只用了三年便消失在東北平原。
第18軍的結局出現(xiàn)在淮海。該軍歷史可追溯到陳誠的第11師,有土木系班底,號稱紀律嚴整。1948年底,李延年指揮第18軍加入徐州“東線打援”,初期機動迅速,差點撕開解放軍包圍圈。遺憾的是,蔣介石為保中原要地,命令該軍反復折返,最終將寶貴的機動時間浪費殆盡。11月下旬,黃維兵團被合圍于雙堆集,第18軍傷亡飆升,兵力被壓縮到不足半數(shù)。決口失敗后,整軍建制蕩然無存,只剩零散士兵混入其他敗退部隊,淮海戰(zhàn)役自此進入收官階段。
最后一個失去番號的是第五軍。第五軍是蔣介石最舍不得用、又最舍得給裝備的機械化部隊?!胺晡宀粦?zhàn)”這句口號,既是邱清泉自創(chuàng)的吹噓,也暗示了第五軍在同僚眼里的強悍。早在抗戰(zhàn)期間,杜聿明創(chuàng)下昆侖關大捷,第五軍名聲大噪。內戰(zhàn)爆發(fā)后,鑒于裝甲車、榴彈炮數(shù)量可觀,第五軍被編入邱清泉的第二兵團,守備徐州—宿州一線?;春?zhàn)役初期,邱清泉還能憑借坦克與野戰(zhàn)軍周旋;然而,由于整體戰(zhàn)局崩潰,第二兵團被迫突圍。1949年1月6日凌晨,碾莊圩方向炮聲震天,邱清泉被彈片擊中身亡,第五軍隨之瓦解。至此,蔣介石最倚重的機械化部隊也宣告覆滅。
五大主力的覆滅順序恰好與其作戰(zhàn)位置、戰(zhàn)略任務高度相關:先是最孤立、最冒進的74師,接著是被扔進東北腹地的新一軍、新六軍,再到中原焦點的第18軍,最后是作為機動力量的第五軍。裝備、訓練與戰(zhàn)斗意志固然重要,但后勤、協(xié)同與戰(zhàn)略視野的缺失更能決定勝敗。孟良崮缺的是支援,新一軍缺的是補給,第18軍缺的是果斷,第五軍缺的是整體戰(zhàn)局的勝利。五大主力的“最先”“最后”,遠不只是數(shù)字排序,而是對蔣家王朝戰(zhàn)略誤判的一次次反噬。
有意思的是,五大主力被殲滅的時間跨度不到兩年半。1947年5月到1949年1月,看似漫長,放在戰(zhàn)爭史里幾乎是一瞬。高昂代價背后,蔣介石短短數(shù)語便能定下行軍方向,副參謀長的一紙電令就能改變整個兵團的去路?!皹岉懼笤僬{整”成了國軍頑疾,直到晚景凄涼亦無力修補。不得不說,這些裝備精良的士兵本可在抗戰(zhàn)后得到休整,卻被倉促推入另一場沒有后路的戰(zhàn)場。
從戰(zhàn)術層面觀察,五大主力大多采取集中重火力、依托交通線、裝甲開路的傳統(tǒng)模式,對解放軍的靈活穿插應對不足;從組織層面看,中央命令與戰(zhàn)場信息間的遲滯,導致各軍互不呼應;從心理層面分析,高層屢次對前線夸下“速戰(zhàn)速決”的??冢衷陉P鍵節(jié)點撤換指揮或臨時更改任務,動搖了官兵信心。上述因素疊加,最終讓看似堅固的王牌折斷。
試想一下,如果孟良崮時周邊部隊能夠及時支援,假如遼沈戰(zhàn)場的補給線能保持順暢,或許戰(zhàn)局會更膠著;然而歷史沒有如果。整編74師的全軍覆滅拉開了慘烈序幕,第二兵團的最終敗亡宣告一切塵埃落定。對戰(zhàn)爭研究者來說,五大主力的覆滅順序不僅是數(shù)字,更是一串警示:戰(zhàn)略決策若脫離實際,戰(zhàn)術運用再出色也難挽狂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