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百合科植物菝葜的干燥根莖。菝葜藥用歷史悠久,始載于《名醫(yī)別錄》,是臨床常用的祛風濕、利濕濁類中藥,現(xiàn)代藥理研究進一步證實其在抗炎、利濕等方面的作用,廣泛應用于風濕痹痛、濕熱下注等病癥。
【形狀特征】
根狀莖不規(guī)則塊狀,徑2-3厘米;莖長1-5米,疏生刺;
葉薄革質,干后常紅褐或近古銅色,圓形、卵形或寬卵形,長3-10厘米,下面粉霜多少可脫落,常淡綠色;
綠黃色,外花被片長3.5-4.5毫米,寬1.5-2毫米,內花被片稍窄;雄花花藥比花絲稍寬,常彎曲;雌花與雄花大小相似,有6枚退化雄蕊
果:漿果徑0.6-1.5厘米,熟時紅色,有粉霜
【鑒別要點】
菝葜干燥根莖呈不規(guī)則塊狀,有結節(jié)狀隆起,長10-20cm,直徑2-4cm。表面黃棕或紫棕色,有堅硬須根殘基;質堅硬、難折斷,斷面棕黃或紅棕色、纖維性,可見維管束小點;氣微,味微苦澀。優(yōu)質菝葜以塊大、質堅硬、斷面色紅棕者為佳,需注意與同科植物土茯苓(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根莖呈圓柱形,表面黃棕色,斷面類白色至淡紅棕色,粉性)相鑒別。
【性味歸經】
味甘、酸,性平,歸肝、腎經。
【化學成分】
主要有甾體皂苷類、黃酮類、酚類、芪類、有機酸類等類型化合物。具有一定的抗炎、抑菌、抗腫瘤、降血脂、降血糖等藥理作用。
【功能與藥理作用】
核心功效為利濕去濁、祛風除痹、解毒散瘀
利濕去濁
適用于小便淋濁、帶下量多。能清利下焦?jié)駸幔徑庑”銣啙?、尿頻尿急,以及濕熱下注引起的白帶增多、色黃腥臭等癥狀。
祛風除痹
針對風濕痹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伸铒L通絡、強健筋骨,減輕風濕侵襲導致的關節(jié)疼痛、僵硬,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
解毒散瘀
用于疔瘡癰腫、跌打損傷。能清熱解毒、消散瘀血,外敷或內服可緩解瘡瘍紅腫疼痛,促進跌打損傷后瘀血消散。
【配伍應用】
小便淋濁、帶下
菝葜15g + 車前子10g(包煎) + 黃柏10g + 芡實15g,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
利濕清熱、固澀止帶,適用于濕熱下注引起的小便淋濁、帶下黃稠,若伴小便刺痛可加瞿麥10g、扁蓄10g。
風濕痹痛
菝葜20g + 獨活12g + 威靈仙15g + 桑寄生15g,水煎服,每日1劑,藥渣可外敷疼痛關節(jié)。
適用癥
風濕痹痛、腰膝酸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能祛風除濕、通絡止痛,增強關節(jié)靈活性。
疔瘡癰腫
菝葜30g(鮮品加倍) + 金銀花15g + 連翹12g,水煎服,每日1劑;同時取鮮菝葜搗爛,加少許食鹽外敷患處。
適用癥
熱毒壅盛引起的疔瘡、癰腫,內服外用結合,可清熱解毒、消腫散結。
【注意事項】
1. 菝葜有一定收澀之性,陰虛火旺、小便短少者慎用,以免加重小便不利。
2. 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需減量服用,避免其質地堅硬影響脾胃運化。
3. 用藥期間忌食辛辣、油膩及生冷食物,宜清淡飲食,助藥效發(fā)揮。
4. 臨床用藥需遵循“辨證施治”原則,不可自行長期服用,如有皮疹、腹脹等不適,應及時停藥并咨詢醫(yī)師。
作者: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主管藥師 廖沙
審稿專家:
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主任藥師 楊茹
仙桃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主任藥師 張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