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亮鑫
今天是"人民作家"巴金逝世20周年。由此,我想起了一個采訪過的難忘場面,電影《英雄兒女》中的"王成"、"王芳"扮演者劉世龍和劉尚嫻,在30多年前的一個溫暖冬日,手持鮮花,來到華東醫(yī)院的病房里探望了他們的"父親"巴金老人。
當記者的一大樂趣,就是可以行萬里路,讀萬種人。一些有意義的瞬間,也許只有當了記者才能遇見。與大作家巴金有關(guān)的這段往事,就是其中一例。
那還是上世紀的九十年代,聽說巴老臥病住院,這對“英雄兒女”在參加完東方電視臺文藝晚會進行朗誦表演后,第二天清晨,就激動地起了個大早,手持鮮花,早早地等候在華東醫(yī)院的大門口。一起上樓去見人們敬仰的"人民作家"巴老。
九旬老人的巴老靜靜地躺在病床上,微笑中透著滿臉的慈祥。窗外,一縷陽光正照進病房,顯得明亮溫馨。當巴老一看到劉世龍、劉尚嫻兩位演員,表情有點激動,但他無法起身相迎,只是招手致意。這也是巴金在創(chuàng)作了中篇小說《團圓》之后,首次見到了自己筆下的兒女"王成"、"王芳"兄妹。
電影《英雄兒女》是根據(jù)巴金的這部小說,于1964年改編拍攝并上映的。巴金曾于1952年和1953年兩次赴朝鮮戰(zhàn)場采訪,積累了大量真實素材,他于1961年創(chuàng)作了《團圓》。夏衍在閱讀了《團圓》后很感動,就要求長春電影制片廠將它搬上銀幕,并使之成了轟動一時的經(jīng)典電影。
那天早晨,劉世龍、劉尚嫻剛進病房,就見巴老在親切地召喚他們,立即激動地上前,緊緊地握住巴老的手。他倆淚花閃爍,彎下腰去,貼近巴老的臉說:“巴老好!我是‘王成’!”“巴老好!我是‘王芳’!”劉世龍還唯恐巴金老人不明白,富有表情地學著銀幕上英雄王成的模樣喊道:"向我開炮!向我開炮!”把大家都逗笑了。
使兩位演員感動的是,《英雄兒女》拍攝完成后,時隔已經(jīng)整整三十年,這次讓他們終于見到了用筆刻劃了"王成”、“王芳”這兩個藝術(shù)形象的“父親"巴金。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愿望。畢竟,這部電影不僅感動了許多觀眾,也讓他倆一舉成名,成了他們藝術(shù)人生的高光時刻。
巴老語氣緩慢,一字一句地對他倆說:“我看過電影?!队⑿蹆号犯牡煤?,你們演得好!今天,我的身體不好,等我身體好轉(zhuǎn),我會給你們送書?!眲⑸袐沽⒓凑f:"巴老,上海作家協(xié)會已經(jīng)把您的《隨想錄》送給我們啦!我們一定會好好地讀您的書!”
當天上午,我就趕寫了這篇報道,并刊登在當天的新民晚報上。這真是"英雄兒女"見“父親",巴老病中喜"團圓”!報道發(fā)表后,好幾位同仁好友還向我打聽劉尚嫻的近況。原來,她在《英雄兒女》一炮而紅,被許多人視為那個時代的“夢中情人”。
說到巴金那本《隨想錄》,我家書架上也有一本,還有一尊巴金的雕像。
晚年的巴金追求講真話,他在與這對"英雄兒女"見面時,也不忘要贈送這本書。
當年,巴老與新民晚報的老社長趙超構(gòu)是心心相印的摯友。1981年《新民晚報》復(fù)刊前夕,趙超構(gòu)特地去看望巴金,并熱忱地向巴老約稿。但巴老推托說:“我年紀大了,腦子不管用,我也寫不出應(yīng)景文章?!壁w超構(gòu)激勵巴老:"我不出題目,你只要說真話就行。”巴老自己在他的《隨想錄》中記載了這段他倆說真話的往事。正是趙超構(gòu)的這句話,引發(fā)了巴金“講真話”一系列文章的產(chǎn)生。巴老給新民晚報"夜光杯”寫的《文革博物館》、《二十年前》等說真話的名篇,反響強烈,也都收入了他的這本《隨想錄》。
巴金說:“我不把它們傾吐出來,清除干凈,就無法不做噩夢,就不能平靜地度過我晚年的最后日子,甚至可以說我永遠閉不了眼睛。”巴金生前,一直在呼吁建立“文革博物館”,希望人們不要忘記這段歷史上發(fā)生過的慘痛教訓(xùn),以避免歷史的悲劇重演。
其實,巴金的晚年力作《隨想錄》,其本身就是一座“紙上‘文革’博物館”。這部以“講真話”為靈魂的著作,其力量源自對歷史與自我的深刻解剖,它直面人性弱點與社會創(chuàng)傷,這些文章震聾發(fā)聵,如驚雷般喚醒沉睡的良知?,讓讀者受益無窮。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