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簡俊暉
通訊員 鄂文旅
“壇子里捉烏龜——逃不脫!”“閹雞公踩水干玩味”“生苕甜,熟苕粉,夾生苕冇得整”……一句句幽默風趣的鄉(xiāng)土俚語,登上了大雅之堂,全場觀眾不停鼓掌喝彩。10月16日晚,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編創(chuàng)的現代農村題材楚劇《田耕牛本傳》,在成都高新中演大劇院演出,千余觀眾見證了楚劇藝術的生動活潑、富有生活氣息的特點。
16日,第十四屆中國藝術節(jié)在成都開幕。此前,全國各地戲曲戲劇已在成都輪番上演,沖刺各大獎項?!短锔1緜鳌芬苍?6日晚接受了專家評審,演出得到專家和當地市民的好評。
成都市民胡莉是一名醫(yī)務工作者,當晚,她帶著8歲的兒子濤濤和5歲的女兒溪溪,從頭到尾看完了2個小時的演出?!拔沂堑谝淮沃莱?,剛開始還擔心聽不懂,不停地看字幕,后來發(fā)現離開字幕也完全能聽懂,興趣就更濃了。帶孩子來,也是希望他們從小接觸咱們的傳統藝術文化?!?/p>
從事采購工作的成都市民何女士,也帶著8歲的女兒夏夏前來觀劇。她說:“看這部劇,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在農村的生活。我老家在南充,跟劇中一樣,村民把耕牛當寶貝。我們村的耕牛眼瞎了一只,還勤勤懇懇地下地干活,所以看到田耕牛哭牛小二的時候,我深有感觸。”
成都市民劉先生以前愛聽川劇,這次是第一次接觸楚劇。他說,湖北的語言跟四川的接近,聽楚劇臺詞“毫無壓力”,特別是“說話輕巧,吃根燈草”等俗語,四川話里也這么說,聽起來很感親切。
成都市川劇研究院一級演員馬麗說,這雖是一部輕喜劇,可看完后,田耕牛和牛小二也讓人心生同情,蘊含一絲悲壯意味。田耕牛執(zhí)拗地抗拒土地改革和進城打工,結果被質疑、受冷落,甚至遭家人埋怨。而后又目睹昔日的耕田搭檔牛小二離世,他更是悲痛不已。但也正是在那一刻,他終于醒悟過來,自己應該把舞臺交給下一代人。
該研究院另一位一級演員劉漫認為,該劇以農村40多年變革為背景,以農民田耕牛人生變遷為主線,通過幽默詼諧的語言和生動的表演,成功刻畫了充滿個性的人物形象。
《田耕牛本傳》編劇宋西庭介紹,該劇以江漢平原農戶田耕牛一家祖孫四代跨越40多年的農耕故事為主線,展現40多年來中國農村的滄桑巨變。劇中主人公田耕牛從傳統種糧大戶逐漸融入現代農業(yè)發(fā)展浪潮的轉變,折射出中國農民在時代變革中的思想覺醒。宋西庭介紹,自己在湖北應城采風時,被上世紀80年代種糧大戶楊小運“超賣萬斤糧求購‘永久’牌自行車”的故事觸動,于是以楊小運為原型,融合數十年間農民群體的悲歡離合,塑造了主人公田耕牛的形象。
中國戲曲音樂學會常務理事李道國擔任劇作的作曲,他認為,該劇時間跨度大,主題有深度,劇情覆蓋20世紀70年代末至2023年近45年,通過打工潮、農民進城、承包拋荒田、創(chuàng)辦生態(tài)園等情節(jié),勾勒出改革開放后數代農民與土地關系的變遷及起伏?!霸诳倢а莺嗡嚬?、導演張虹以及主演詹春堯、張瑩等人的不斷打磨下,劇中的情節(jié)設定愈發(fā)精進、觸動人心?!崩畹绹f。
主角田耕牛的扮演者詹春堯表示,田耕牛這一角色年齡跨度大、內心戲豐富,極具挑戰(zhàn)性。為貼近人物,他在肢體語言上精心打磨,借鑒農村老人的“八字步”形態(tài),并融入自身對農村生活的觀察與體驗,讓表演更顯真實動人。
《田耕牛本傳》總導演何藝光介紹,該劇在堅守楚劇傳統表演根基的同時,還融入西洋管弦樂、電聲樂隊等現代音樂元素,增強了時代感和戲劇張力。舞臺視覺采用大色調、印象派風格的美術設計,營造出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與輕喜劇氛圍。劇中“牛”的形象由兩人協同扮演,既保留了人偶化的傳統戲曲手法,又賦予其人性化的互動與唱段,成為全劇一大亮點?!啊短锔1緜鳌愤@次對尾聲部分作了微調,添加了極具湖北地方戲特色的哦呵腔:‘一年分四季,莫忘農事喲嗬嗬。二十四節(jié)氣,莫誤農時喲嗬嗬……’這就是田耕牛在告誡晚輩:樹高萬丈不忘根。農耕文明發(fā)生了巨變,但我們不能忘本,不能忘記祖祖輩輩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作出的貢獻?!焙嗡嚬庹f。
(通訊員供圖)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