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yōu)槭裁床辉敢庠谂e辦奧運會了?事情壞就壞在國際奧委會自身。當年的中國舉辦奧運會,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反復來中挑毛病,讓中國人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傷害。
2008年,我們用舉國之力把北京奧運會辦得驚艷全球,但你可能不知道,在這場“民族盛事”的背后,中國承受了多少“隱形壓力”。
國際奧委會的委員們不厭其煩地飛來飛去,不是查這,就是挑那,連廁所的瓷磚顏色都要管。
現(xiàn)在回過頭看,那不只是一次大型體育賽事,更像是一場“被審判”的過程。
問題是,不光中國有這遭遇,幾乎每一個主辦國都有同樣的苦水要倒。
于是,一場從“搶著辦”到“沒人想碰”的大逆轉,就這樣悄然發(fā)生了。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奧運會是一個國家展現(xiàn)“國家形象”的最佳舞臺,誰辦得好,誰就有面子,但面子歸面子,里子卻越來越難看。
國際奧委會一邊喊著“節(jié)儉辦奧運”,一邊卻對場館規(guī)模、賽事規(guī)格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
主辦國只得不斷加碼,最后買單的,是本國納稅人。
牛津大學的研究直接指出,自1968年以來,沒有一屆奧運會沒超支,平均超支高達172%。聽起來像個黑色幽默,但這就是現(xiàn)實。
2024年巴黎奧運會原本打著“低成本奧運”的旗號,結果呢?預算從最初的51億歐元飆到110億,翻了一倍還多。
法國審計院也忍不住吐槽,這“節(jié)儉”怕是節(jié)到了別人身上。
再看看2014年的索契冬奧會,510億美元的總支出,幾乎可以在地中海造個新國家了。
這些錢如果投到醫(yī)療、教育上,能救活多少人、改變多少人的命運?
問題的關鍵在于,國際奧委會想的是“舞臺要漂亮”,主辦國卻得考慮“賬本要平衡”。
兩者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
一個奧運場館的命運,往往從開幕式結束那一刻就注定了:要么淪為廢墟,要么變成財政黑洞。
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擊劍館長滿了雜草,皮劃艇賽道成了垃圾場。
曾經的榮耀,如今成了希臘人心中的“債務紀念碑”,這些場館帶來的80億美元債務,直接拖累了希臘的經濟復蘇。
再說平昌冬奧會,主場館造價1.09億美元,使用次數(shù):四次。
然后就因為維護太貴,被拆了,這叫什么?“一次性奢侈品”?而悉尼的主體育場,每年光維護就燒掉3000萬美元,《悉尼先驅晨報》直接稱它為“現(xiàn)金焚化爐”。
當然,北京奧運會是個例外。
“鳥巢”和“水立方”通過演唱會、水上活動等方式實現(xiàn)了商業(yè)化運營,但說白了,這需要高超的市場能力和龐大的消費人群,不是哪個城市都能學得來。
問題又回到IOC身上——你強制要求我建高標準場館,卻不管我后續(xù)怎么維護,這不是“只管生,不管養(yǎng)”嗎?
如果說經濟壓力還可以硬扛,那IOC的“雙重標準”和態(tài)度傲慢,就真的讓人寒心了。
東京奧運會上,全紅嬋憑借天賦和努力一戰(zhàn)成名,結果德國奧委會主席卻公開質疑她年紀太小,不夠“成熟”,這番話讓人大跌眼鏡。
同樣的情況放在歐美運動員身上,IOC卻裝聾作啞,這哪是“全球平等”,分明是“選擇性執(zhí)法”。
再看電競項目,一邊說要吸引年輕人,一邊又因為“暴力元素”“標準不統(tǒng)一”各種理由推三阻四。
2024年本要在巴黎舉辦的首屆電競奧運會,被硬生生延期,理由聽起來冠冕堂皇,背后卻是IOC對新趨勢的抗拒和控制欲。
年輕人愛看的不辦,IOC只顧抱住老一套不放,注定會被時代甩在身后。
說到底,這種“我說了算”的傲慢,才是最讓人抗拒的。
主辦國出了錢、出了力、出了人,還要忍受質疑和指責,誰愿意再當這個“冤大頭”?
現(xiàn)在的申辦冷清,已經不是個別現(xiàn)象,紐約做了詳細測算后,決定退出申辦;中國的上海、廣州也明確表態(tài),暫不考慮。
這不是“熱情減退”,而是現(xiàn)實給的一記警鐘。
2036年奧運會的申辦名單中,傳統(tǒng)西方強國幾乎集體缺席,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希望借奧運提升國際地位的發(fā)展中國家。
換句話說,奧運會的“光環(huán)”正在褪色,留下的只剩沉甸甸的賬單和一地雞毛。
如果IOC不痛下決心改革,繼續(xù)靠“老本”吃飯,那未來的奧運會只會越來越邊緣化。
辦奧運不再是榮耀,而是一種“接力式的苦難”。
從一開始的榮光,到如今的退卻,奧運會的變遷其實正折射出一個更大的問題:當一個全球性的盛會,變成少數(shù)人操控的“權力秀”,它就注定會失去大眾的信任。
國際奧委會要想重新贏得尊重,必須從根子上動刀。
減少申辦成本,簡化流程,允許聯(lián)合辦賽,解決場館賽后利用問題,最重要的是放下那架子,不要再拿別國當“實驗田”。
如果繼續(xù)按現(xiàn)在這套路子走下去,奧運會只會變成一個沒人想碰的“燙手山芋”。
這不是主辦國的失敗,而是國際奧委會的自我消耗。
奧林匹克火種能不能繼續(xù)燃燒下去,關鍵不在誰來接棒,而在這場“游戲規(guī)則”還能不能繼續(xù)讓人相信。
信源:南方都市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