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mo和普通版有什么區(qū)別?
為何說是老平臺?
海外評價如何?
日產Z Nismo將在明年由官方引入國內,隨著GT-R的停產,這款車也稱為日產的旗艦跑車,但口碑兩極分化。
Nismo和普通版有何區(qū)別
此前國內也有平行進口的普通版Z,但高性能版本Z Nismo并沒有引入,就像寶馬的M或者奔馳的AMG,Nismo也是日產的高性能分部,Z Nismo搭載經(jīng)過調校的VR30DDTT 3.0L雙渦輪增壓V6發(fā)動機,通過改進冷卻系統(tǒng)、電子氣門控制以及獨立點火,功率提升至420馬力,比普通版多了20馬力,扭矩從475Nm增加到521 Nm。
傳動方面匹配奔馳授權生產的9AT變速箱,Nismo重新調整了換擋邏輯,換擋時間減少了近一半。此外,Nismo還增加了新的Sport+駕駛模式,專為賽道駕駛優(yōu)化,允許更快速的降檔,減少對換擋撥片的依賴。
底盤層面,Z Nismo對車身剛性進行了加強,增加了前、后及底盤的支撐,提高了2.5%的扭轉剛度,防傾桿、彈簧剛度都有所調整。加上鄧祿普SP SPORT MAXX GT600運動輪胎,抓地力比普通版更足,同時后輪寬度增加了10mm,尺寸為285/35R19。
除了機械層面,Nismo版的外觀也重新設計,前保險杠的格柵開口更大,前角的小擾流器幫助引導氣流,減少車輪周圍的空氣擾動,匹配19英寸RAYS輪圈,車內多了兩張Recaro座椅,高速過彎減少身體晃動。
新車老平臺
雖然是2025款車型,但基于2009年的FM架構打造,可以說是新瓶裝舊酒,由于缺乏開發(fā)新車的預算,日產選擇使用老款370Z的底盤,加上Q60 Red Sport 400的發(fā)動機,將現(xiàn)成的部件組合在一起,手動變速箱也直接來自老款370Z,自動變速箱則是用在日產皮卡上的JR913E 9AT,由奔馳授權,捷科特生產,不同之處在于新款更換了碳纖維的傳動軸,雖然在車身設計、動力系統(tǒng)以及內飾上進行了現(xiàn)代化改造,但整體架構還是可以追溯到10多年前的370Z。
這種老平臺的使用導致日產Z的設計和技術未能與現(xiàn)代跑車標準完全接軌,尤其是在懸掛系統(tǒng)、車身剛性和底盤調校上,相比新一代平臺的競爭對手,存在一定的技術短板。
海外評價怎么樣?
在賽道上,Z Nismo緊繃的懸掛帶來精準的車身響應;但在普通道路上,這種硬朗調校成為主要槽點。海外媒體《Car and Driver》指出, 在普通公路上,Nismo的車身控制雖緊致,但顛簸感明顯,每一個坑洼都能傳遞到座椅上,而Recaro桶椅在長途駕駛中并不舒適,缺乏泡沫填充,讓駕駛者在城市路況中疲憊不堪。同時剎車調校不線性,Z Nismo在賽道上制動力強勁,但在城市低速使用時卻顯得有些過度,剎車踏板初段反應過于敏感,低速剎停時容易頓挫、不夠平順,在日常通勤中難以駕馭。
Z Nismo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自動變速箱限制了駕駛樂趣,9AT的檔位過多,從皮卡上移植而來,不適合激烈駕駛,同時沒有手動選項,這意味著駕駛者無法像寶馬M2(參數(shù)丨圖片)或豐田GR Supra那樣享受手動換擋的純粹操控樂趣,對于傳統(tǒng)跑車愛好者而言,這是一大遺憾。
平臺老舊還帶來了一個問題,那就是車重,Z Nismo的整備質量達到1680 kg,比普通版自動擋還重約70 kg,對于雙座跑車來說,重量超標。比如更大的剎車系統(tǒng)與輪胎,導致車重增加,靈活性不如M2,在懸掛幾何與結構剛性上也難與新一代M2等車型比肩。這些問題也反映在了銷量上,在主要的市場北美,日產Z的銷量也沒有達到預期,2024年全年銷量為3164臺,這一數(shù)字僅為2009年370Z銷量的零頭(1.3萬臺)。
選車偵探觀點:日產Z Nismo雖然在一些方面做出了積極的改進,但與競爭車型相比,其老平臺和設計上的局限性拖了后腿,比如來自皮卡的自動變速箱,在追求操控樂趣的跑車市場中,Z Nismo并沒有得到海外玩家的認可,那么引入國內,大家覺得價格多少合適?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