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問曰∶證象陽旦,按法治之而增,厥逆、咽中干、兩脛拘急而譫語。師曰∶言夜半手足當溫,兩腳當伸。后如師言,何以知此?答曰∶寸口脈浮而大;浮為風,大為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病形象桂枝,因加附子參其間,增桂令汗出,附子溫經,亡陽故也。厥逆、咽中干、煩躁、陽明內結、譫語煩亂,更飲甘草干姜湯,夜半陽氣還,兩足當熱,脛尚微拘急,重與芍藥甘草湯,爾乃脛伸。以承氣湯微溏,則止其譫語,故知病可愈。
白話解讀:
本條以問答形式,進一步闡釋第29條陰陽兩虛誤治后的病機與分步救治策略,并解釋了其預后判斷的依據。
核心內容解析:
- “證象陽旦”與誤治原因
- “陽旦”在此處指代桂枝湯證(據《輔行訣》等古籍,小陽旦湯即桂枝湯,大陽旦湯是黃芪建中加人參湯)?;颊叱跏及Y狀(脈浮、自汗出、微惡寒)很像桂枝湯證,但實則內在是陰陽兩虛之體(脈“浮大”且“大則為虛”)。
- 醫(yī)生未能辨清虛的本質,誤按桂枝湯法發(fā)汗,甚至可能用了更強的發(fā)汗方法(“增桂令汗出”)或加了附子,導致大汗淋漓。這不僅耗傷了陰液(陰虛),更損傷了陽氣(亡陽),從而病情加劇,出現四肢厥冷、咽喉干燥、兩小腿痙攣拘急,甚至譫語(說胡話)等危重癥狀。
- 分步救治方案與病機轉歸
此部分與第29條救治思路完全一致,并解釋了為何能預測“夜半手足當溫”:
- 第一步:甘草干姜湯復其陽
- 首要矛盾是陽虛欲脫(亡陽),故先用甘草干姜湯緊急溫補中焦陽氣。陽氣在夜半(子時)開始生發(fā),故預測此時藥力與天時相助,陽氣可回,手足轉溫。
- 第二步:芍藥甘草湯復其陰
- 陽氣恢復后,陰虛筋脈失養(yǎng)的矛盾凸顯(兩脛拘急),故改用芍藥甘草湯酸甘化陰,柔筋緩急,使小腿得以伸展。
- 第三步:調胃承氣湯泄熱和胃
- 若在陽復過程中,因之前陰傷太甚或溫藥稍過,導致胃腸產生燥熱,見譫語、煩亂等“陽明內結”的輕證,則稍用調胃承氣湯輕微通便瀉熱,止其譫語即可。
- 辨證關鍵與脈象意義
- 條文通過“寸口脈浮而大”揭示了初期的誤診關鍵:“浮為風”指有表邪(像桂枝證),“大為虛”才揭示了內在陰陽俱虛的本質。虛人外感,不可貿然發(fā)汗。
總結:
本條是第29條的補充和延伸,強調了:
- 鑒別診斷的重要性:表面類似桂枝湯證(陽旦),但脈象露出虛象(大則為虛),實為陰陽兩虛,禁用汗法。
- 救治的先后次序:先救陽(甘草干姜湯),后救陰(芍藥甘草湯),兼治變證(調胃承氣湯),層次分明。
- 預后判斷的智慧:基于“陽氣在夜半生發(fā)”的天人相應理論,能準確預測病情好轉的時間。
它完美體現了張仲景“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核心思想,是中醫(yī)辨證論治和危急重癥處理的典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