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早一睜眼,手機(jī)噼里啪啦彈圖:
延慶玉渡山白了,八達(dá)嶺城垣粉妝玉砌,靈山草甸頂著雪帽子。
我住在南五環(huán),窗外滴答滴答,雨點(diǎn)砸空調(diào)外機(jī),連個雪渣都沒見。
朋友圈分兩撥:
一撥“哇!秋雪映長城!”定位海拔900+;
一撥“請問雪在哪兒?”配圖是濕噠噠的馬路。
同一片京城,上面飄著詩,下面淋著雨,像極了兩撥人的人生。
2.
我屬于淋雨這組,心里卻一點(diǎn)沒酸。
為啥?
三年前我在懷柔山頂拍過同款“頭場雪”。
那天風(fēng)跟刀子似的,手指凍成胡蘿卜,可當(dāng)我回頭,長城彎彎曲曲鑲在雪里,眼淚唰就下來了。
不是感動,是震撼:原來北京也會這么溫柔。
我把照片發(fā)給當(dāng)時還在外地的前男友,他回一句:“幫我多喝兩口西北風(fēng)?!?/p>
我笑到肚子疼,那一刻,雪把距離揉碎,我們隔著屏幕同時白了頭。
后來真的一起白了頭——分手那天,北京城區(qū)下了雨,誰也沒見雪。
3.
所以今晨看到“城里無雪”的熱搜,我特能理解大家嗷嗷叫。
人就是這樣:越夠不著,越想要。
山區(qū)朋友狂發(fā)live圖,城區(qū)網(wǎng)友在評論區(qū)“求拼車”。
有人喊“現(xiàn)在開車去延慶還來得及嗎?”
底下高贊回答特扎心:“到了也天黑,雪早被踩成冰,你還是回去淋雨吧?!?/p>
一句話,把“錯過”二字拍在臉上。
4.
可轉(zhuǎn)念想想,北京哪年少得了這一出?
海拔高,先下雪;城區(qū)熱,只能聽雨。
氣象小姐姐解釋得也明白:1.6公里以下氣溫高于0℃,雪花沒落地就化成了雨。
科學(xué)冷冰冰,感情熱騰騰——
正因為得不到,才心心念念;
正因為年年錯過,才年年期待。
城市跟人一樣,總要留點(diǎn)遺憾,才有繼續(xù)生活的勁頭。
5.
中午我去樓下便利店,老板正搬礦泉水,順口叨叨:
“我媳婦兒在故宮當(dāng)保潔,說城樓上飄了幾片雪花,還沒拍照就化了。
她站那兒愣了半天,說‘跟人生似的,眨眼就沒了’?!?/p>
我聽完買了兩瓶熱豆?jié){,給他一瓶,自己捂一路。
雨還是雨,可心里不惱:
明年還有雪,山還在,長城也在,
我們大概率也還在,只是不知又會站在哪兒、跟誰一起抬頭。
6.
所以,別糾結(jié)“為啥城里不下雪”。
北京那么大,不可能把好處全給你。
它把雪留給山,把雨留給你,
山能看雪,你能聽雨,
聽起來也挺公平。
真想看雪,就攢個假期,早點(diǎn)睡,天亮出發(fā);
或者干脆等,等一場更大的寒潮,等一次突如其來的白。
實在等不到,就在朋友圈點(diǎn)個贊:
“圖收到了,明年見面?!?/p>
然后撐傘回家,泡腳,熱杯牛奶——
錯過雪的你,一樣能把自己暖起來。
7.
畢竟,北京的秋冬從不缺驚喜,
缺的只是愿意抬頭、愿意動身、愿意等的那個人。
雪會再來,我們也會再遇見。
到時候,希望你在山上,我在你身邊,
一起把“錯過”改寫成“剛好”。
【注:本文為個人見解,僅供娛樂和啟示,不喜勿噴!】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