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還是在絕望中搭建意義,在荒蕪廢墟中思考存在?!?/p>
近期2025年諾貝爾文學獎公布,最終頒給了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瑞典文學會評價他的作品“在末日的恐怖中,重申了藝術的力量。很多讀者感受到的是他文字中透露出的“末日情結”:
“我看來是文學m,讀到這種很有窒息感的句子就覺得好爽?!?/p>
“就如我們的生活一樣,在周而復始的陷阱中仍然起舞?!?/p>
拉斯洛的“末世情結”,用讀者的話來說,是“那種在現(xiàn)實面前,找不到出口的窒息感”。用拉斯洛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以為自己在奔向未來,實則困在舊世界的殘骸里狂歡?!边@種末日并不來自天災,而是人性存在意義上的消亡。
(小紅書上網(wǎng)友閱讀《撒旦探戈》的感受)
拉斯洛獲獎讓“末世情結”再次受到關注,它回應哲學層面走不出生存困境的人性問題。而在網(wǎng)文世界里,現(xiàn)實中感到無力的人們,則將情感寄托于一種“末世重生囤貨爽文”,用重生和囤物資的劇情,享受掌控自我秩序的感覺。
拉斯洛文學的“末世情結”和流行的“末世爽文”,共同指向了當下人們疲憊的生存狀態(tài),和對世界失序無力的掌控感。但即便如此,在這些意象中,人們還是在絕望中搭建意義,在荒蕪廢墟中思考存在。
1
拉斯洛的“末世”:
走不出的意義困境
直觀“末日”二字,讓人不難聯(lián)想“恐怖、絕望、不確定”等關鍵詞,而在拉斯洛的文學中,這種心理感受轉(zhuǎn)變?yōu)榉N種具體的意象:落后凋敝的鄉(xiāng)村、絕望的人群、陰郁沉重的天空、泥濘叢生的道路、荒蕪貧瘠的生活環(huán)境。
和拉斯洛長期合作的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則將其經(jīng)典作品《撒旦探戈》拍成長達439分鐘的電影,將拉斯洛的末日場景更具像化呈現(xiàn)。
在《撒旦探戈》中,窮困的村民聽信打造新家園的謊言,將家當供出,結果最后被騙,村民生活更加衰朽。這種生存的“末日”描述一種社會頹敗、道德奔潰的圖景,不是天災,是社會整體的速朽,并且可怕的是,沒有光明復現(xiàn),沒有新秩序的重建,沒有重生。這印證了一種黑色幽默:沒有最爛,只有更爛。
(電影《撒旦探戈》劇照)
拉斯洛的“末世情結”脫胎于東歐的歷史背景,社會從經(jīng)濟、政治等各個層面上都仿佛一潭死水,停滯不前。
而諾貝爾文學獎的選擇,似乎也有影射和敲打當下現(xiàn)實的意圖。
當下的人似乎也處在一種走不出的意義困境之中。人工智能對社會生產(chǎn)結構可能存在的顛覆性變革讓人陷入個人價值自證的困境,動蕩不安的世界讓人臆想“末日”。
而更加令人絕望的是,世界是一個“黑匣子”,大多數(shù)人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fā)展。在對現(xiàn)實失去掌控力的時候,很多人會在網(wǎng)絡中尋找情感寄托,而近些年興起的“末世網(wǎng)文”則回應了這種期待。
不同于拉斯洛所探討的人性和心理上的絕望末日,“末世文”以更直接和具象的場景,比如喪尸爆發(fā)、天災人禍等,滿足了人們在末世中通過生存敘事、構建安全屋重獲生活掌控感的欲望。
(“晉江文學城”中近兩年的“末世”文)
2
末日重生文的想象:
在失序中享受“全知全能”的爽感
“末世文”作為人們疲憊無聊生活中的情感瑜伽,不僅以文字形式,還通過短劇、音頻聽書的形式成為讀者的情緒出口。其中,“末世重生爽文”或者也被稱作“末日重生囤積文”越來越流行。
與先前強調(diào)“生存緊迫感”的末世文不同,“末世重生爽文”強調(diào)的是主人公的“全知全能”。有的主角在重生之后,能預知兌換彩票號碼,一夜暴富;有的則預知自己被背叛或者傷害,于是先發(fā)制人,改變命運走向。
在跟隨主人公預知末日來臨,提前囤物資、建安全屋的過程中,讀者再次收獲“秩序回歸”的滿足感,從中得到情感寄托。
(“末世重生囤貨文”短?。?/p>
既然是爽文,爽點在哪?
劇情上,“末日重生爽文”裹著報仇的外衣,討論的其實是權力反轉(zhuǎn)的問題。
主人公在上一世被背叛、被歧視,最常見的劇情莫過于:“男友和小三合伙把我趕出家門”“媽媽和她的兒子欺負我”。在這一世中,主人公由于重生的設定預知末日,得以幸存和復仇。
弱勢成為強者,完成身份扭轉(zhuǎn)。
(“末世重生囤貨文”短劇截圖)
不過,最讓讀者爽的不是報復和審判的過程,而恰恰是在末日來臨前的“重生”,這種“重生”的能力,本質(zhì)上讓人得到“全知”的賦權,說白了,就是掌握“信息差”。
這種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獲得的“特權”,能夠在閱讀爽文的想象空間里得以補償?,F(xiàn)在,“末日重生爽文”已經(jīng)成為很多人的睡前讀物。甚至有讀者說,“一星期內(nèi)我夢到兩次末日了”。
(網(wǎng)友分享睡前聽文感想)
而這種臆想補償心理的背后,是讀者平日生活積攢的壓力,終于在末日重生想象的容器中得以釋放。有網(wǎng)友評論道:“雖然知道爽文很無腦,很不合邏輯,但很多爽文都是在給內(nèi)心那個憋屈的點做spa,讓人欲罷不能”。
鮑德里亞指出,現(xiàn)代人消費的不僅是物質(zhì),還有符號。“重生”讓人獲得的“權力扭轉(zhuǎn)”就是被讀者所消費的符號。在末日之中,原本的性別、社會地位、財富、學歷都不再重要,秩序被重構。物資成為最重要的硬通貨。掌握獲取物資信息差的人,才是話語權的主導者。
末日重生的想象,讓人回歸存在本身,人的生存需求在危機中被放大,在全知全能的輔助下更加聚焦于眼下需要解決的生存問題,因而弱化了現(xiàn)實問題所帶來的困擾。讀者在其中短暫地抽離現(xiàn)實,享受在末日中掌控生活的自由。
(網(wǎng)友“末日重生”的筆記封面)
無論是拉斯洛的“末世情結”,還是“末世重生爽文”中的重生爽感,都指向在令人無限絕望的困境中,當世界失序時,人如何自處,與外界相處。
從哲學化的信仰崩塌的存在意義瓦解,到更加實用性的生存防備,它們都指向人在當下感知到的存在壓力:為在龐大的系統(tǒng)性失控中如何生存感到迷茫和無力。
3
末日“安全屋”:
一種孤島式的個人英雄主義
然而在這類網(wǎng)文當中我們能夠看到,末世不是悲觀的人性絕望,不是群體的人性試驗場,而是成為了個人的臆想安全屋,也是個人積極的存在主義實踐。
“安全屋”實際上是個人自我依賴的象征,是自我意志的外顯。
個人也不再訴諸于群體的拯救,而是著手自己搭建“安全屋”,將安全地帶劃為一座孤島。
在孤島之上,構建自己的堡壘。對部分網(wǎng)友來說,安全屋帶來的安全感和舒適感,恰恰來自于自己能夠完整地、井然有序地安排自己生活。由于生活秩序被打破,人們得以從壓抑的生活中喘息,專注于給需要的和喜歡的物資列清單。
其實愿望很簡單,就是擁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網(wǎng)友關于閱讀“末日重生文”爽點的評論)
如果說加繆的《局外人》強調(diào)個人出于對周遭秩序的反叛而自成孤島,那么末世重生中的“安全屋”則更適用于當下的語境:這不是一種反叛和異類,而是當下心照不宣的理性選擇。
(網(wǎng)友分享“末日囤貨”的想象)
而在末日中存大量甚至過量的物資,本質(zhì)上也是一種“控制感補償”。
人們建立安全屋,用堅厚的別墅作為堡壘,用瘋狂囤物資的方式填滿空虛和不安。就像是電影《鯨》里面的男主,他的身體是他自我意志的延展,所以當他感覺到情感愧疚的時候,就用食物來填滿自己內(nèi)心的空虛。
“體積越龐大,內(nèi)心越渺小”
(電影《鯨》的鏡頭)
有意思的是,有的讀者會開始關注和討論荒誕劇情中的合理性,以及實用性。
比如網(wǎng)文視頻的評論區(qū)就會有人認真討論,囤貨的時候,推薦購買罐頭因為儲存時間久,討論在安全屋里上廁所的合理性,以及南方人撰寫的劇情中存100斤白菜根本不夠。
“安全屋”這下真成了模擬人生。網(wǎng)友在回歸理性,回歸生存的積極實踐。
(網(wǎng)友評價囤貨“白菜100斤”實則很少不符合現(xiàn)實)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成為“救世主”。
雖然不是在荒野里面探尋人類文明的曙光,但安全屋也是人們在末日中積極活下去的例證與精神寄托。
從這個意義上看,在末日重生后繼續(xù)選擇囤物資和建堡壘,何嘗不是人在困境中的一種孤島式的英雄主義。
末日生存中的絕望不僅來自于不可控的末日本身,還關于個人如何和自己、和世界相處。
這種絕望也表現(xiàn)在匈牙利導演貝拉·塔爾的最后一部作品《都靈之馬》中。風暴中,老馬斷食、水井干涸、燈火黯淡,直到最后風暴也停息了,只有父女二人對坐在餐桌前,啃食生土豆,消隱在黑暗之中。
電影的最后一句臺詞是父親對女兒說:“人必須得吃”。此刻,吃什么不重要,吃不吃得飽不重要,吃的目的就是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為了活下去。
(電影《都靈之馬》最后一個鏡頭)
實際上,系統(tǒng)會得到更新嗎?秩序會重構嗎?末日之后是重生嗎?沒有人知道。
與絕望共存,就像《少女終末旅行》中的千戶和尤莉在末日廢墟中的旅程,一路記錄,在到達城市最頂端,才發(fā)現(xiàn)只剩下荒原。
于是,她們將珍視的筆記本燒毀,將食物吃光,看似再次毀滅文明重建的希望,實則是她們與絕望和解。而她們做的只是走下樓梯,繼續(xù)活著。
(《少女終末旅行》畫面)
或許也就是在這樣一場場關于“末日”的思想實驗中,人們不斷挖掘自身存在的意義。
其實面對末日的黃昏,無論是繳械投降、享受末日的美景,還是“能活一天是一天”呢,都是個人的選擇。
(圖片素材來源于網(wǎng)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