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興十二年秋,漢中城外的荒坡上,馬岱的刀劃破長空時,魏延盯著遠處熟悉的城墻 —— 那是他守了十年的漢中,磚縫里還留著他當年親手砌的灰漿。鮮血濺在草葉上,他最后喊的不是 “我冤”,是 “諸葛亮誤我!北伐未完!”,可風把聲音吹得零散,只有趕來看熱鬧的小兵,記住了他那雙沒閉上的眼睛,像還盯著子午谷的方向。
沒人比魏延更懂 “生不逢時” 的滋味。建安十六年,他還是長沙城里的一個校尉,見劉備打過來,提著刀就砍了太守韓玄,裸著上身跪在城外請降。那時候的劉備正缺猛將,見他身高八尺、腰懸長刀,笑著拍他的肩:“你這性子,像我當年打黃巾的時候?!?魏延以為自己終于遇上了明主,卻沒料到,從這天起,“反骨” 的標簽就悄悄貼在了他背上 —— 諸葛亮第一次見他,就說 “此人腦后有反骨,久后必反”,要不是劉備攔著,他剛投降就要掉腦袋。
可劉備偏信他。拿下漢中后,所有人都以為會派張飛守這兵家必爭之地,劉備卻把大印塞給了魏延:“漢中交給你,能不能守?。俊?魏延把胸脯拍得震天響:“若曹操舉天下而來,我為大王拒之;若偏將十萬之眾至,我為大王吞之!” 這話不是吹牛,他在漢中十年,修了三百里烽火臺,布了 “錯守諸圍” 的防線,曹操的兵連城門都沒摸到過。有次諸葛亮去漢中視察,見他把軍營扎在山坳里,忍不住問:“這里易攻難守,你不怕被偷襲?” 魏延指著遠處的山谷:“我在那邊埋了伏兵,來多少殺多少,這叫‘以險制勝’?!?諸葛亮沒說話,心里卻暗忖:這小子太冒進,遲早要出事。
魏延的 “冒進”,最出名的就是子午谷奇謀。建興六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魏延湊到他帳里,壓低聲音說:“丞相給我五千精兵,我從子午谷抄近路,十天就能到長安,夏侯楙那小子肯定嚇得棄城而逃,到時候您從斜谷過來,長安就是咱們的!” 諸葛亮皺著眉搖頭:“子午谷道險,萬一遇襲怎么辦?五千人要是沒了,北伐就完了?!?魏延急得直跺腳:“丞相太謹慎了!當年劉邦還從陳倉道偷襲呢,不冒風險怎么能贏?” 兩人吵了半宿,最后諸葛亮還是沒同意,魏延出來后對著柱子罵:“老夫子不懂打仗,耽誤大事!”
這話傳到諸葛亮耳朵里,卻沒掀起波瀾。老丞相知道魏延能打,也知道他嘴碎心直,每次北伐都帶著他,讓他當先鋒,打了不少勝仗 —— 街亭失守時,是魏延率軍斷后,把馬謖丟的糧草搶了回來;陳倉城下,是他架著云梯第一個爬上城墻,刀上的血順著磚縫往下流??稍街赜茫T葛亮越擔心:魏延性子太傲,除了劉備,誰都不服,自己活著還能壓得住,萬一自己走了,這小子怕是要鬧翻天。
果不其然,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時,召來楊儀、姜維等人,偷偷安排后事:“我死后,你們帶著大軍撤回漢中,讓魏延斷后,他要是不遵令,就隨他去?!?這話沒讓魏延知道,他還在營里琢磨:等丞相病好,我再勸他走子午谷,這次一定要成??傻戎T葛亮咽氣的消息傳來,楊儀派人來傳命令:“丞相有令,全軍撤退,你斷后?!?魏延一下子就炸了:“丞相沒了,北伐不能停!楊儀一個文官,懂什么打仗?憑什么讓他指揮我?”
他沒斷后,反而帶著兵搶在楊儀前面,把棧道燒了,還在南谷口擺開陣勢,要跟楊儀決一死戰(zhàn)。楊儀也不含糊,拿著諸葛亮的 “遺令”,到處喊 “魏延謀反”,還讓馬岱帶著人繞到魏延后面。那時候的魏延,身邊只有幾千人,大多是他的老部下,見楊儀那邊人多,又打著 “平叛” 的旗號,心里開始發(fā)慌。魏延還想喊話解釋,馬岱的刀已經(jīng)到了 —— 這位守了十年漢中、打了一輩子仗的猛將,到死都沒明白,自己只是想接著北伐,怎么就成了 “反賊”。
楊儀殺了魏延還不算,又把他的三族都滅了,提著他的人頭,在營里罵:“你這反賊,終于死了!” 可士兵們私下里都在嘀咕:“魏將軍要是想反,怎么不投曹魏,反而跟楊長史死磕?” 這話沒人敢說出口,直到后來蔣琬、費祎掌權,才有人敢提:“魏延當年只是跟楊儀不和,不算謀反。” 可 “反骨” 的名聲,早就釘在了魏延身上,連《三國演義》里,都把他寫成了 “腦后長反骨、臨死還喊‘誰敢殺我’” 的小丑。
其實魏延這輩子,哪有什么反心?他就是個純粹的武將,眼里只有打仗、只有北伐。他不像諸葛亮那樣想 “穩(wěn)”,不像楊儀那樣想 “權”,不像姜維那樣想 “報恩”,他就想憑著一身本事,打下長安,讓劉備當年的囑托成真??伤?,亂世里的戰(zhàn)場,從來不止刀光劍影,還有背后的算計 —— 諸葛亮的制衡、楊儀的私怨、蜀漢內(nèi)部的派系傾軋,早就把他的路堵死了。
漢中的城墻還在,子午谷的棧道早就修好了又塌,塌了又修,可再也沒人像魏延那樣,盯著那條險道,想圓一個 “十天到長安” 的夢。后來姜維九伐中原,每次路過子午谷,都會勒住馬,望著谷里的云霧,不知道會不會想起那個喊著 “北伐未完” 的前輩。
有人說,魏延的悲劇是性格使然,太傲、太急;也有人說,是諸葛亮的 “偏心” 害了他,沒給夠他信任。可說到底,他的冤屈,是蜀漢后期的縮影 —— 人才越來越少,心眼越來越多,猛將的刀還沒砍向敵人,就先被自己人的刀砍在了背上。
如今再到漢中,摸著城墻上的磚,還能想起魏延當年的誓言:“若曹操來,我為大王拒之?!?只是這誓言,最后成了空話,他沒敗給曹操,沒敗給司馬懿,卻敗給了自己人手里的刀,敗給了那句沒說出口的 “我不是反賊”。千年過去,“反骨” 的罵名還在傳,可只有懂行的人知道,蜀漢最可惜的猛將,不是關羽張飛,是那個死在漢中城外、還盯著子午谷的魏延 —— 他的夢碎了,蜀漢的北伐,也跟著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