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俄烏沖突爆發(fā)至今已經超過三年,如果要問對這個國家傷害最狠的是什么?很多人說是戰(zhàn)爭的創(chuàng)傷、前線陣亡的士兵,還有被戰(zhàn)爭所拖累的經濟。
但事實上,作為一個大國,這三年中受到的最大創(chuàng)傷其實是整個西方世界對其進行的制裁。
如今的俄羅斯已經成了全球范圍內被制裁的最狠的國家,甚至超過了伊朗和朝鮮。
截至 2025 年 10 月,俄烏沖突已持續(xù) 3 年有余,俄羅斯累計遭受來自全球 47 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 13200 余項制裁,遠超伊朗的 8600 項與朝鮮的 6300 項,成為全球被制裁最嚴厲的國家。
這些制裁并非單一領域的局部限制,而是覆蓋經濟、金融、科技、民生等全維度的系統性封鎖。
美國、歐盟于 2022 年 3 月率先將俄羅斯 10 家主要銀行排除在 SWIFT 系統之外,涉及俄羅斯銀行業(yè)總資產的 70%;2023 年進一步凍結俄羅斯央行約 3000 億美元海外資產,占其外匯儲備總額的 45%。
歐盟禁止向俄羅斯出口芯片制造設備、高端數控機床等產品,美國則限制俄羅斯獲取先進半導體及相關軟件,導致俄羅斯本土電子設備更新周期從 18 個月延長至 42 個月。
歐盟對俄羅斯能源進口實施分階段禁運,2023 年全面停止進口俄羅斯煤炭,2024 年將原油進口量削減 90%;美國則對俄羅斯鋼鐵、鋁制品等關鍵工業(yè)品加征 35% 的懲罰性關稅,全球近 80% 的航運公司因擔心制裁風險,停止承接俄羅斯相關貨運訂單。
俄羅斯經濟在制裁沖擊下遭遇結構性重創(chuàng)。2022 年俄羅斯 GDP 同比下降 2.1%,2023 年雖憑借能源價格上漲實現 1.3% 的微弱復蘇,但 2024 年因能源出口收入銳減,GDP 再次下滑 1.8%。
能源產業(yè)作為俄羅斯經濟支柱,受制裁影響尤為顯著 —— 歐盟曾是俄羅斯原油最大買家,2021 年進口量占俄原油出口總量的 45%,制裁后俄不得不將原油出口轉向亞洲,運輸成本從每噸 12 美元飆升至 35 美元,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俄羅斯制造業(yè)長期依賴西方技術與零部件,制裁導致汽車、航空航天等產業(yè)近乎停擺。2024 年俄羅斯汽車產量僅為 2021 年的 38%,本土最大車企拉達因無法獲得德國博世的發(fā)動機控制系統,多條生產線被迫停產。
俄羅斯航空公司約 80% 的飛機為波音、空客機型,因無法獲得原廠維修配件,約 30% 的客機處于停飛狀態(tài),國內航線運力下降 40%。
通貨膨脹與貨幣貶值形成惡性循環(huán)。2022 年俄羅斯通脹率一度飆升至 12.8%,盧布對美元匯率從 2021 年的 1:73 暴跌至 2022 年的 1:130。
盡管俄羅斯央行通過大幅加息與資本管制穩(wěn)定匯率,但 2024 年盧布匯率仍較沖突前貶值 58%,民眾實際購買力下降 35%,食品、藥品等民生商品價格漲幅超 40%。
制裁對俄羅斯民眾生活的影響遠超預期,從基礎物資供應到公共服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短缺。
藥品領域,俄羅斯約 60% 的處方藥依賴進口,制裁導致抗生素、抗癌藥物等關鍵藥品庫存告急,2023 年俄羅斯癌癥患者化療藥物供應缺口達 30%,部分地區(qū)不得不采取配額供應制度。
西方品牌大規(guī)模撤離俄羅斯,2022 年至 2024 年,累計有 1200 余家外資企業(yè)退出俄羅斯市場,涵蓋餐飲、零售、汽車等領域。
麥當勞、星巴克等快餐品牌撤離后,雖有本土品牌承接門店,但供應鏈斷裂導致食材成本上漲 25%,產品價格普遍提高 30%
進口車型供應短缺,本土組裝車型因零部件不足,交付周期從 3 個月延長至 9 個月,二手車價格同比上漲 65%。
制裁導致俄羅斯高校與西方學術機構的合作項目中斷,約 20% 的理工科留學生因無法獲得海外深造機會選擇轉往中國、印度等國。
谷歌、微軟等企業(yè)停止對俄羅斯提供服務支持,俄羅斯本土企業(yè)不得不自主研發(fā)替代軟件,但技術差距導致辦公效率下降 30%,部分科技人才因發(fā)展空間受限,2023 年至 2024 年累計外流約 5 萬人,占科技從業(yè)人員總數的 8%。
面對制裁壓力,俄羅斯采取多重措施尋求突破,但效果呈現明顯的局限性。
俄羅斯加速推進 “東向戰(zhàn)略”,2024 年對華原油出口量同比增長 40%,占中國原油進口總量的 19%;同時與中國合作建設 “西伯利亞力量 2 號” 天然氣管道,預計 2026 年建成后,對中國天然氣出口量將翻倍。
不過,能源出口仍高度依賴傳統化石燃料,新能源產業(yè)因缺乏技術支持,發(fā)展緩慢,2024 年可再生能源發(fā)電量占比僅為 5.2%,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俄羅斯推動 “去美元化”,2024 年中俄貿易中本幣結算比例提升至 48%,與印度、土耳其等國建立雙邊貨幣結算機制。
但俄羅斯盧布的國際認可度有限,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不足 1%,國際貿易中仍需依賴人民幣、印度盧比等貨幣,結算成本較美元高出 15%-20%。
俄羅斯加大對本土制造業(yè)的扶持力度,2023 年至 2024 年累計投入 1200 億盧布用于汽車、電子等產業(yè)的技術研發(fā)。
本土產業(yè)鏈存在明顯短板,關鍵零部件如芯片、精密儀器仍需從第三國間接進口,且產品質量與西方同類產品存在差距,2024 年俄羅斯本土生產的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僅為 12%,遠低于制裁前三星、蘋果等品牌的 70% 份額。
俄羅斯因制裁付出的沉重代價,為中國在全球化背景下保障發(fā)展安全提供了重要啟示。
中國雖已建立較為多元的能源進口渠道,但仍需加快能源結構轉型,需持續(xù)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應注重穩(wěn)步發(fā)展。
中國需強化關鍵民生物資的自主供應能力,加快推進仿制藥研發(fā)與生產,2024 年中國仿制藥市場占有率已達 65%,未來可進一步提升高端仿制藥的質量。
支持本土品牌發(fā)展,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yè),減少對海外品牌的依賴,確保在極端情況下民生供應穩(wěn)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