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的十一假期,我們和紙質火車票做了一場小小的告別。用了70多年的紙質車票正式謝幕,從此只存在于收藏夾和記憶里。在“我的紅藍票根”來信中,我們看到了被時光浸染的票根。
有人在去貴州支教的火車上收到了當?shù)卮髮W生手寫的感謝明信片;有人坐火車去看了場陪伴了自己20年的偶像李宇春的演唱會;有人在手機還是實體按鍵、沒有短視頻可刷的年代,讀大部頭小說來消磨時光;有人帶著學生乘坐綠皮火車完成了14次暑期實踐,行程超過11萬公里;有人被車窗外的風景治愈至今:草原、戈壁、雪山、冰川、藏羚羊......
小小的一張車票,承載著這些無法復刻的瞬間,我們在回憶中重塑著自己的人生故事,原來我們的人生是那樣地鮮活且具體。
(圖/《春色寄情人》)
@貓王
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大學時去貴州支教。在火車上遇到貴州當?shù)氐拇髮W生,當她得知我們去她的家鄉(xiāng)支教,她寫了一張明信片送給我,字里行間滿是感謝,我內心很是感動。
@第三只鴿子
我是個土生土長的株洲人,生活在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屋子就在鐵軌邊上,從小聽慣了火車呼嘯穿過。
我人生中最早的一次火車出行,應該可以追溯到小學以前。因為父母當時在深圳工作,所以沒少往返于株洲和深圳。我算是留守兒童,和爺爺奶奶生活,我們家就是人文地理中所謂的“候鳥家庭”,每年只在寒暑假相聚,寒假父母開車回來,暑假我坐火車過去。六年級的暑假,我第一次嘗試一個人坐火車到深圳,此后告別了大人全程陪送往返的形式。從初中開始,紅色票根變成了藍色票根,從一整夜的火車變成了3小時的高鐵。
@綰青
第一次坐火車是在高考結束后的那個夏天,和朋友們一起進行畢業(yè)旅行,從茂名一直坐到南寧,再中轉到昆明。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去年的國慶節(jié),和朋友約好了一起去西安。當時的票好難買,最后拼拼湊湊買到了一張上海到平涼(多買了幾站但能到西安)、車程將近30個小時的硬座票。那時的心情滿是欣喜與激動,懷揣著一種“反攻長安”的豪情。通宵地坐著綠皮硬座,但絲毫不覺得累,一下車立刻就奔赴朱雀門早市買了肉夾饃和茉莉冰豆?jié){,在朋友圈發(fā)出一句:“丞相假延精兵五千,十日之內必下長安!”
@任性
人生第一次坐火車,我記得是三四歲的時候陪外婆來北京看病,當時的我還可以睡在硬座的座位下面。
印象最深刻的坐火車旅行是上大學那年,一個人拉著行李箱,從黑龍江一路坐去云南。在北京中轉去昆明的火車上,有個男孩帶著一個老人想和我擠著坐,說一會兒就下車了,結果這個“一會兒”是和我在車上共度了40多個小時,他們只比我早一個站下車。
@隨風清揚
從18歲開始坐綠皮火車硬座去旅行。
如今,作為大學攝影老師的我?guī)е瑢W們做暑期社會實踐,堅持“苦旅慢行”,全程坐綠皮火車硬座。
2008年到現(xiàn)在,一共14次暑期實踐,行程超過11萬公里。比如2019年的“大陸四極行”、2023年的“從長江到長城”、2024年的“長征之路”、2025年的“環(huán)塔鐵路行”等。
其中,2019年的“大陸四極行”,全程43天,共305個小時的火車硬座,單程58小時(哈爾濱—吐魯番),在火車上度過了16個晚上。這次實踐,成為9位學生一輩子難忘的青春記憶。
@居居
那是上大學后第一次回家,正趕上疫情。同學們放棄了大一考四級的機會,蜂擁般搶了從學校到唐山火車站的大巴票。凌晨1點的硬座,趕最晚一趟的大巴,才9點就到了唐山站,剩下的4個小時讓我感到又冷又新奇。唐山站好大啊。原來人們在火車站打地鋪打撲克的說法是真的。而且礦泉水好貴啊,不過幸好我?guī)Я伺菝妗?/p>
同鄉(xiāng)的幾個好友相互照應著捱到了上火車,但都分散在了幾個不同的車廂。我困極了,但又不敢睡?;疖嚨呐L空調夾著腳臭味、呼嚕聲,小孩的歡笑聲將我按在座位上,我抱著書包動彈不得。硬梆梆的座位讓我的屁股實在苦不堪言,還是把頸枕墊在屁股下才好受一點。
冬天的凌晨5點,外面還是一片漆黑。我到了清河城站,終于感受到了干燥又不凜冽的小城冬風。
@續(xù)晝燈
第一次從南寧出發(fā)去長春,在石家莊中轉,一個普通女孩從四季常春的偏遠山村一路向北。搖搖晃晃的車廂,我睡在下鋪,桌子上擺著一本大學英語課本和一桶泡面。我看到此前18年從未看過的風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光禿禿的大樹、五彩繽紛的秋天,聽到不同于我家鄉(xiāng)方言的、純樸厚重的北方口音。緊張、懵懂、放空,說實話,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已經記不清那時的心情。我時常感嘆:當時怎么就來了這里呢?傻乎乎地寫下志愿,就此開啟了生命中難忘的一章。
隨后伴隨我的更多是獨在異鄉(xiāng)的艱辛,我也有過絕望、懊悔、掙扎。好在時間是撫平傷口的一劑良藥,感謝東北這片開闊的黑土地包容我的不堪,我在這覺醒、重塑、蛻變,像它一樣堅韌、從容、達觀地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F(xiàn)在的我更多的是接納,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666666
2000年9月26日,響應單位停薪留職、下海創(chuàng)業(yè)的號召,辦理完了相關手續(xù)后,我和妻子帶著剛出生40天的兒子坐上了人生第一趟長途火車,從山東省煙臺市去山西省太原市做五金工具銷售業(yè)務。當年沒有直達的火車,只能從煙臺坐到藍村站,再從藍村站掉頭去太原。綠皮火車,1600里的路程需要行駛25個小時,我們也根本買不到臥鋪票。
剛出生40天的孩子太小,跟著我們長途跋涉坐火車時哭時鬧,等他睡著了我們夫妻倆抓緊時間洗尿布,再抽空小憩一下。眼見著家鄉(xiāng)熟悉的風景隨著鐵軌的哐當聲逐漸遠去,遠方陌生的山水溝壑撲面而來,一絲絲茫然縈繞心頭。我們夫妻倆互相鼓勁、互相打氣,相信相依為命的三個人肯定會在異鄉(xiāng)取得成功。
感謝沿途各站上車的陌生旅伴,他們看到我們夫妻倆帶著剛滿月的孩子,經常伸出援手,把硬座讓給我們夫妻倆輪流休息,硬座頭頂上方晾著的洗干凈的十幾塊尿布隨著列車的節(jié)奏在不斷晃悠,也沒人表示厭煩。沿途陌生人的友善讓我們感到莫大的暖心。
@newjoy
2007年7月8日的K165次列車,這是我大學畢業(yè)回家時留下的紅色票根。
火車開過秦嶺,我對自己的命運將信將疑。北上求學的路,把我從小縣城帶到了大省會。對于自己跌跌撞撞敲開的大學之門,我談不上滿意,也沒有陷入沮喪。
那一路上并無風景可看。穿過隧道,穿過風,那個少年靠著車窗,心事重重,想要逃離平凡的生活,卻注定要就此漂泊。
那時沒有充電寶,沒有短視頻可刷,也沒有筆記本電腦。手機還有實體按鍵,怕在路上電量不夠,上車后發(fā)短信告知父母“已上車,勿念”便關機,下車后再報聲平安——“到了”。
往返西安與綿陽的車廂里,除了與談得來的乘客分享零食、八卦,更多則是埋頭看從學校圖書館借來的大部頭小說。偶有同行的老鄉(xiāng)兼學友,才會合上書本和他們掏心掏肺地談天說地。
那時仗著年輕身體好,總是買學生半價硬座票。到站之前,在尿騷彌漫的車廂廁所里擦把臉,拖著快要散架的身體,奔赴學?;蚬枢l(xiāng)。一年又一年,歸來又走遠。
而那一天,我破例奢侈地選擇了臥鋪,為大學時代劃上了一個斑駁的句號。
@黑子
2010年,從廣州到拉薩,和大學的好友及兩個大姐同事,帶著對西藏最大的好奇和期待出發(fā)。一路上四個女人聊天打牌吃喝睡,過了鄭州以后的風景對我們來說都是陌生的。我們在火車上看草原、戈壁、雪山、冰川、藏羚羊......那一趟旅行的治愈可以抵達今日,消解掉生活中大部分的雞毛蒜皮。
@里4
印象最深的一次火車旅行是在本科畢業(yè)時,從哈爾濱去深圳,中間從廣州東轉車。那是我第一次離開黑龍江,心情又激動又忐忑。
那時剛畢業(yè),為了省錢,也覺得自己年輕,所以選擇了硬座。正常38小時抵達,實際用了40多小時才到廣州東。當時我不知道怎么用售票機購買廣深城際列車車票,一個東北老鄉(xiāng)要去東莞,她順便幫我買的票。
在深圳當了10個月的社工,次年5月回去考村干部,之后又考研,這是后話。我在深圳的10個月學到了很多,增長了見識,也重新認識了自己。
@花花
大學的時候還沒有高鐵,每次回家要坐4個多小時的綠皮火車?;疖嚿铣涑庵须s的交談聲、吃東西的聲音、撕包裝袋的聲音,以及推著零食車來回的工作人員吆喝著“讓一讓”的聲音。
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情景,但有時也不免心里有些煩躁。但那一次,旁邊站著的一個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冷眼旁觀著這一切,絲毫看不出有一點的煩躁或難受,那種平靜與周遭的環(huán)境似乎處在兩個平行空間。我不禁與他交談了起來,在這逼仄的空間里似乎也沒有那么難受了,因此也開啟了人生的一段緣分。如今我們已經步入婚姻11年了,回頭望去,還是會禁不住感嘆。那張火車票我至今都保留著,2010年4月23日,從郴州到長沙。
@劉小熊
最近一次火車旅行,從滄州到石家莊再到成都,是去看我最愛的李宇春的演唱會,心情是雀躍的。我愛了她的歌20年,她的歌陪伴了我20年,我們互相見證了彼此的成長,互相給予對方力量,我們都成為了今天更好的自己。我相信我們還會有接下來的30年、40年、50年……
@Hysteria
人生第一次坐火車是在6歲時,我和父母一起從黑河去北京。綠皮火車洗手間的氣味一直彌漫在記憶里,至今已逾20年。
原想分享的是2016年獨自乘火車從廣州去拉薩那一次車程長達56個小時。但當真的翻出票根,卻發(fā)現(xiàn)記憶濃度更高的,是和年幼時的好友第一次結伴從哈爾濱去大連。時間已是15年前,彼時的火車緩緩穿越遼闊的東北平原,從烈日當空到暮色四合,兩個未成年少女大剌剌地四處游蕩,不以為意地完成了一段有驚無險的旅程。那幾乎就是我們近20年的牢不可破的友誼的縮影。
@可可
小時候的我第一次獨自坐火車去到遠在1000公里外的地方,內心很激動也很緊張。小小的我保持著很高的警惕心,一路上都不與別人講話,一上車就放好書包和箱子,爬上臥鋪,因為有點害怕甚至不敢去上廁所。
以往和奶奶一起坐的都是過夜的火車,但這是我第一次一個人坐火車,所以買了一趟白天的車次。躺在床上的我有點無聊,卻毫無睡意,就這樣一直緊繃著神經盯著床板度過了10個小時。對當時還小的我來說,這真是一次神奇的體驗。
@老五
我和老婆高中時就開始處對象。大學時我在石家莊本地上學,她去了西安,10月一到我就忍不住坐車去西安找她。坐了一宿硬座,激動得沒睡著,現(xiàn)在閉上眼還能回憶起泡面的香味、火車連接處的煙味。后來瘋狂兼職,每次攢夠錢就去一趟西安,現(xiàn)在我的相冊里還保留著第一次去西安的車票。一眨眼,我倆在今年10月結婚啦!年輕真好。
@木鈴木啦啦啦
在2020-2022年期間,是我積攢票根最多的時候。裝進儲存罐的票根,我細算了大概費用,有將近3000元,大多是往返于珠海和廣州,還有回家。
那年我專插本失利,在廣州上班,周末到培訓機構學習。那段當學生的時光是快樂的,謀生活比較痛苦。插本學校在珠海,后續(xù)考試、材料提交、資料審核、專業(yè)課學習等,都是乘坐輕軌往返。
人生兜兜轉轉,從求學、工作的高鐵票根,到后來出國學習的登機牌,以后可能還會有更多那樣的瞬間,而這些記憶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模糊。有些老人家甚至一輩子都沒坐過一次火車或高鐵。當一切回歸平常,再次撫摸這些帶有個人記憶的“專屬紙質車票”時,那些記憶就會涌現(xiàn),那些美好就會再次溫暖我們。
@鄭開秀
我的上一個工作單位在離家百公里外的一個鄰縣小鎮(zhèn)上。因為山高路遠,通勤性價比不高,所以我一般都是周一清晨上班去,周五傍晚下班回,期間住單位。某種意義上,我也曾算是名“外出務工人員”。
來去的路上,我更喜歡乘坐綠皮火車(相較于客車來說可以少兩次中轉)。近3個小時的路途很漫長,許多旅客上車后就趴在車桌上休息,而對我這個喜歡發(fā)呆、放空的年輕人而言,乘火車是一種享受。每次旅途中我都喜歡望向車窗外:春看青山、夏觀碧水、秋望金田、冬賞白雪,一年四季的景色隨著火車向前不停地變換。這趟旅途看了6年多,還是百看不厭。畢竟,“人生就像一場旅途,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風景和看風景的心情”。
@昴
我的父親是鐵路職工,所以我很小的時候就去過火車站,也坐過火車。
2008年湖南冰雪災,那年我才8歲,家人帶著我去深圳找姨媽過年。路上遇惡劣天氣,火車停運了一天,車上的食物都賣完了,我們自帶的食物也吃完了,記得是相鄰臥鋪的小姐姐分了一半泡面給我?;貞浧鹉悄陙?,大人總是覺得很苦的。但在那時小小的我眼里,沒有熱水,干嚼方便面也有趣,家里人在車廂里打撲克也熱鬧,和鄰床小姐姐一起玩貼畫書很開心。這些都是美好的回憶。
@王葉
4歲時,我隨父母、叔叔和堂哥一同去北京,探望在那里進修的姑姑。去程買的是硬座,車廂里混雜著各種氣味。返程時,大人們買了三張臥鋪票。媽媽睡在中鋪,我和堂哥被安排在下鋪。爸爸和叔叔為了讓我們睡得安穩(wěn),先是坐在窗邊的小椅子上休息,到了后半夜,直接躺在地上湊合著睡了。
去北京的這趟旅程長達十幾個小時,載著我童年的好奇。我們去了天安門廣場,參觀了北京動物園,把隨身帶的火腿腸,隔著欄桿喂給了大象。由于是初次到大城市,沒有把握好時間,還差點誤了返程的火車。
如今,我的足跡逐漸遍布全國各大省市,早已習慣了飛機的快捷。但我始終對火車懷有一種特殊的偏愛?;疖囎屛艺媲械馗惺艿街腥A大地的廣袤與山河的漸變。我喜歡靠在窗邊,看風景在眼前緩緩流淌,仿佛時光也放慢了腳步??赡芪蚁矚g的,不光是火車本身,還有那種在路上的感覺吧。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告別,我們的人生故事也在續(xù)寫。
紙質火車票會消逝,但還會有新的介質承載我們忐忑、驚喜、遺憾、溫暖的心情與回憶。
取出一張車票,最重要的是踏上旅途的勇氣。
只要生活還在繼續(xù),新的風景就會一直在路上。
(*特別說明:因篇幅有限,我們選取了部分故事予以展示,在此感謝所有投稿者。投稿圖片均為讀者原創(chuàng),未經允許不得作其他用途。投稿中相同ID的作品只計入選一次。)
策劃 |阿晨、啟濤審核 |啟濤校對 | 遇見
運營 | 鄧官靖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