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防部14日的戰(zhàn)報如同一記悶雷——曾被吹噓為"鋼鐵腰帶"的蘇梅北部防線,竟被烏軍撕開了一道足以容納坦克旅縱深的裂口??萍{申科夫發(fā)言人那句"戰(zhàn)術性撤離"的官方辭令,在漫天硝煙中顯出了本色:俄軍潰退時連野戰(zhàn)醫(yī)院的擔架都遺落殆盡,征用農用拖拉機充當救護車的荒誕畫面,將這場敗退的狼狽定格在秋日的黑土地上。
這片不起眼的邊境地帶,實則是拱衛(wèi)北方戰(zhàn)線的門閂。如今門軸斷裂,俄軍包抄哈爾科夫、威脅基輔的戰(zhàn)略構想,如同被刺破的肥皂泡般消散無蹤。烏軍此次的進攻節(jié)奏猶如精準的外科手術:晝間無人機如蜂群般精準點殺,夜間"海馬斯"火箭彈將陣地犁作焦土,拂曉時分坦克集群已抵近鼻尖——俄軍精心構筑的"蘇洛維金防線",在這套組合拳下脆若蛋殼。
工兵處理雷區(qū)時像剝開熟透的柑橘般游刃有余,T-64推土機將"龍牙"障礙物當作孩童積木橫掃。最戲劇性的是,浸泡三個月的TM-62M反坦克雷集體啞火,烏軍裝甲車碾過時,駕駛員甚至誤以為是冰雹敲打頂蓋。12日夜襲堪稱教科書級滲透:第47旅士兵背負M2機槍穿越玉米地,將正煮土豆的俄軍摩托化連隊堵在炕頭,那位穿著"家庭"字樣內褲被俘的少校,瞬間成了全網表情包。
俄軍第83空降旅的反撲化作公路上的鋼鐵墳場——無人機操作員在面包車里嚼著三明治,將41輛BMD戰(zhàn)車逐輛點爆。122毫米彈藥卡車殉爆的蘑菇云,在洛科季村上空綻放得比東正教穹頂更奪目,當地農民戲稱這是"提前降臨的勝利日禮花"。Telegram頻道里,"軍事紀事"等俄系大V的集體破防,與烏軍第71旅士兵將戰(zhàn)旗插在俄軍昔日慶功舞臺廢墟上的畫面,形成了殘酷的鏡像。
當被問及核威脅時,前線烏軍擦拭著繳獲的152毫米炮彈輕笑:"他們現在連溫壓彈都要數著用。"這場秋日攻勢撕下的不僅是防線,更是某種不可言說的戰(zhàn)爭神話。
2023年6月出廠的火炮已銹跡斑駁,輕輕一刮便露出斑駁鐵皮。前線的炮兵們苦中作樂道:"這玩意兒開火時,怕是先要了自家人的性命。"連最基本的后勤保障都支離破碎,那些吹噓的"末日武器"簡直成了天大的笑話。
再看普京總統(tǒng)15日凌晨的電視講話,依舊是那張標志性的長桌,只是這次鏡頭刻意卡在胸口以上——想必是怕觀眾察覺他顫抖的雙手。翻來覆去的"戰(zhàn)略調整"說辭,聽得人替他難堪。兩年前信誓旦旦要阻止北約東擴,如今芬蘭已正式入約,蘇梅地區(qū)也易了主。莫非下一步,真要宣布"成功保衛(wèi)莫斯科"的捷報?
最振奮人心的當屬國際社會的反應:波蘭兄弟的軍列滿載200噸炮彈呼嘯而至,卸貨現場拉起"給蘇梅玉米地施肥"的橫幅;捷克總統(tǒng)在推特上犀利點評:"烏克蘭人正在教世界,如何一顆顆拔掉北極熊的獠牙";連素來謹慎的德國也連夜批準了"金牛座"巡航導彈,雖數量有限,卻足以讓庫爾斯克的俄軍油庫綻放"煙花"。
當然,勝利的代價同樣沉重。醫(yī)療兵納斯加前日還在朋友圈綻放笑臉,今朝頭像卻永遠灰暗。當彈片擊中救護車時,他把唯一的擔架留給17歲的新兵,自己永遠留在了那片焦土。這就是戰(zhàn)爭——我們可以為捷報歡呼,卻沒人愿意多看見一個逝去的生命。但只要侵略者還占據著我們的一寸山河,戰(zhàn)斗就必須繼續(xù)。
接下來的戰(zhàn)局已然明朗:烏軍不會貿然突入庫爾斯克,而是先用無人機精準"點名"俄軍的彈藥庫、橋梁和雷達站,待對手餓得啃樹皮時再穩(wěn)步推進。俄軍要么繼續(xù)把遠東的動員兵填進絞肉機,要么認輸吐出2022年掠奪的土地。照當前頹勢,后者恐怕只是時間問題。
夜深人靜時,我斟了半杯廉價的散白,對著熒幕舉杯:敬蘇梅金黃的玉米地,敬納斯加永恒的微笑,敬所有將侵略者踢回老家的勇士。你們硬生生把"戰(zhàn)敗"二字從烏克蘭詞典里撕下,狠狠拍在克里姆林宮的臉上。干杯!接下來,讓我們繼續(xù)向東推進,直抵侵略者的家門口,讓莫斯科也嘗嘗"特別軍事行動"的滋味。
最后傳來的重磅消息,竟是來自塞爾維亞總統(tǒng)武契奇——這位曾給普京送生日蛋糕卻在聯合國投棄權票的"老朋友",如今公開斷言:"再這樣打下去,俄羅斯必將戰(zhàn)敗。"這記來自"友邦"的背刺,恐怕比任何西方宣言都更令克里姆林宮膽寒。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