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報道,深圳一網(wǎng)友化身“卷尺俠”,行走街頭“較真”每一處民生細節(jié)。松動的井蓋、傾斜的燈桿、暗藏隱患的危墻、設計不合理的斜坡,皆被其精準捕捉并公之于眾。而深圳相關部門立即響應、高效整改,讓“還得是深圳速度”成為民生領域的暖心贊譽,更勾勒出群眾監(jiān)督與政府治理雙向奔赴的動人圖景。
城市治理的成效,不只在高樓大廈與宏大規(guī)劃中,更藏在平整路面、清晰指引、安全街角等細微處。對老年人,松動井蓋可能暗藏摔倒風險;對殘障人士,陡峭斜坡會成為出行阻礙;對普通市民,脫落墻皮、誤導標語都將拉低生活幸福感。這些看似微小的治理盲區(qū),實則是民生感知的敏感觸點。
面對城市治理微短板,“卷尺俠”不做空泛抱怨,而是化身“民生觀察員”,用數(shù)據(jù)說話、用畫面佐證,讓隱性問題顯性化、抽象訴求具體化。若說“卷尺俠”的監(jiān)督是城市治理的“民意探針”,深圳相關部門的快速響應就是治理效能的“試金石”。從視頻發(fā)布到問題解決,沒有推諉扯皮與拖延敷衍,只有聞令而動的執(zhí)行力、雷厲風行的整改力。這種“秒回式”響應、“閃電式”整改,打破了群眾投訴難、問題解決慢的刻板印象,讓“深圳速度”有了更深刻的內(nèi)涵。
深圳速度背后,是治理理念升級與治理能力躍升。群眾反映的“小事”,正是治理工作的大事。相較于巨資投入的重大項目,修復路面、加固井蓋、整改斜坡的成本不高,卻能讓群眾直接感受到治理成效,凝聚城市發(fā)展向心力。更可貴的是,深圳的響應未止步于一次性整改,而是同步開展公共設施“拉網(wǎng)式排查”,推動個案整改向系統(tǒng)治理延伸,真正實現(xiàn)解決一個問題、帶動一類整改。
“卷尺俠”的實踐,為新時代城市治理提供了寶貴啟示:精細化治理離不開群眾廣泛參與,高質(zhì)量發(fā)展需要構建全民共治格局。當前,我國城市發(fā)展正從規(guī)模擴張轉向品質(zhì)提升,要讓治理更精準、更貼心,關鍵在于打通群眾參與的“最后一公里”,讓更多人從城市治理的旁觀者變?yōu)閰⑴c者、監(jiān)督者、建設者。
激活群眾參與熱情,需從三方面發(fā)力。一是搭建便捷高效平臺,利用短視頻平臺、政務App、社區(qū)議事群等載體,讓群眾“找茬”更簡單、反饋更高效。二是完善正向激勵機制,對“卷尺俠”這類積極參與公共監(jiān)督的市民,通過表彰獎勵、榮譽授予等方式給予肯定,讓“較真”者有回報、有榮譽。三是強化治理部門責任擔當,群眾監(jiān)督不能只“被看見”,更要“被解決”。這要求各地治理部門把群眾滿意度作為衡量工作的重要標準,用實實在在的整改成效回應期待。
城市的競爭力,不僅在于經(jīng)濟硬實力,更在于治理軟實力。期待更多城市從這場“雙向奔赴”中汲取經(jīng)驗,鼓勵更多市民參與基層治理,讓每一處民生痛點都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每一個合理訴求都能被快速回應,讓城市更加宜居、更加暖心?!?孔德淇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