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嘉興日報)
轉(zhuǎn)自:嘉興日報
■姚孝平
蕭紅是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女作家,被譽為“民國四大才女”之一。在僅三十一年的短暫生命里,她始終熱愛文學,既與封建思想抗爭,也與艱苦的生活抗爭,留下了豐富的作品。她的一生充滿困頓,思想?yún)s璀璨奪目。她的散文語言鮮活質(zhì)樸,又飽含深意。這本《蕭紅精品文集》收錄了她幾十篇散文,讓讀者得以領略蕭紅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的不凡成就。
蕭紅的散文篇幅大多不長,描寫卻細致,筆觸細膩入微。在她的筆下,柴米油鹽的尋常日子都是素材。比如《度日》中這樣寫道:“小洋刀好像削著梨皮一樣,把土豆刮得很白,很好看,去了皮的土豆呈乳黃色,柔和而有彈力?!倍懊刻斐燥?,睡覺,愁柴,愁米”的生活狀態(tài),也真實地映照出她當時度日的艱難。
在《借》中,她寫道:“到家把剩下來的一點米煮成稀飯,沒有鹽,沒有油,沒有菜,暖一暖肚子算了。”這種日記般的“流水賬”,貼近普通人的生活經(jīng)驗,讀來令人為這位才華橫溢的女作家感到心疼。
在蕭紅的散文中,我以為寫得最好、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回憶魯迅先生》。這是她難得的長篇散文,也比其他人筆下的魯迅回憶更為生動。文章從一個朋友、一位客人的視角,描繪了魯迅先生的飲食起居、生活喜好、穿著打扮,也寫到了他的家庭成員。這篇回憶錄不僅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更為后世讀者還原了一個有血有肉的,立體、真實、可愛的魯迅。
文章從魯迅先生的笑聲、走路聲寫起,再寫他對穿著和色彩的獨到見地,繼而寫到了先生的飲食,比如不愛喝牛奶,喜歡吃硬飯和油炸食品,飯后必吃胃藥。
蕭紅對先生的刻畫極為細膩,連碗也不放過:“魯迅先生前面擺著一碗酒,酒碗是扁扁的,好像用做吃飯的飯碗?!闭f到魯迅看青年來信時,“眼睛不濟時,便戴起眼鏡來看,常??吹揭估锖苌畹臅r光”。提到他的穿著,她寫道:“魯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圍圍巾,腳穿黑帆布膠皮底鞋。”家里來客人時,菜會很豐盛,用大碗裝四五碗,多則七八碗,平常就三碗。關于飲食,“魯迅先生吃的是清茶,其余不吃別的飲料??Х取⒖煽?、牛奶、汽水之類,家里都不預備”。一家人看完電影出來等電車,海嬰在旁邊跑,“魯迅先生坐在那和一個鄉(xiāng)下的安靜老人一樣”。
盡管足不出戶,魯迅先生依舊很忙。從下午開始陪客,一直到深夜,“全樓都寂靜下去,窗外也一點聲音沒有了,魯迅先生站起來,坐到書桌邊,在那綠色的臺燈下開始寫文章了”。這猶如電影里的畫面一樣清晰,讓人印象深刻。
蕭紅還寫了魯迅先生的臥室,包括桌椅家具的布置,以及那張寫字桌。因為先生寫作時怕吹風,窗子就關起來,屋里熱得和蒸籠一樣。
魯迅先生生病之后,生活依舊,照常陪客、回信、校稿、翻譯,工作反而更緊了。他不肯多休息,病情也時有反復?!笆湃盏南掳胍?,人衰弱到極點了。天將發(fā)白時,魯迅先生就像他平日一樣,工作完了,他休息了?!睂懙紧斞赶壬ナ溃捈t僅用了這樣波瀾不驚的兩句話??此破降?,實則情感暗涌。越是親近的人離去,越難用語言表達,字越少,心里的痛越深,情感也越復雜。
我非常喜歡這篇回憶錄,它不用絢麗的語言,只是把魯迅先生在家的日常生活像珠子般串聯(lián)起來,就像家人、鄰居或親戚談論一個熟悉的人,平實且具體,言之有物,每句話都立得住。她用白描的方式,勾勒出自己眼中、心中的魯迅形象,在不經(jīng)意的描寫中,透出散文“平淡而有味”的真諦,也讓讀者感受到人間最真實的溫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