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夢中情店”。
創(chuàng)立于1925年的豫豐祥位于杭州中山中路403號,夏天生意清淡,但每天一早,門口就會響起蛐蛐兒的叫聲,老頭們吆五喝六,玩得不亦樂乎。
豫豐祥的鐵桿粉絲正是這一代人。老底子杭州人的過冬三件套——絲綿殼、雪花膏、湯婆子,很多人不管搬家到哪,天一冷就雷打不動來豫豐祥置辦。
豫豐祥經(jīng)理盛海民告訴記者,按慣例,每年9月下旬他都要聯(lián)絡(luò)廠家、找絲綿,因為這時老主顧們都要來買絲綿殼、翻絲綿襖了。
今年,之前遲遲不入秋,豫豐祥的絲綿生意一直在等待,這兩天終于開始有起色了。
潮新聞記者 章卉 攝
老款式、老顧客、老店員,
貼心一如既往
上午10點,下午3點,賣棉毛衫褲、絲綿殼的柜臺會迎來一波高峰。
什么是絲綿殼?在80后90后的童年,過年時外婆媽媽們會用兩件棉毛衫(也就是秋衣)縫制成一個殼,往里填入絲綿,制成一件軟乎乎的棉襖,被大家叫做絲綿殼。在那個沒有空調(diào)、沒有電熱毯、沒有暖寶寶的年代,絲綿襖承載著太多溫暖的愛。
受訪者供圖
士林藍的棉毛衫如今也只有在豫豐祥有賣了。潮新聞記者 章卉 攝
豫豐祥今年售賣的絲綿殼和往常一樣,還是“柳浪”牌,成人款價格在兩三百元,這兩天,一天能賣出幾十件。記者看了看店員登記的本子,有蕭山的老主顧,也有臨平的。店員說,制作時間大概在一周,會急顧客之所急,不會讓大家凍著。
豫豐祥的店員,除了盛海民等幾個壯勞力外,九成以上都是退休后又回來接著干的。才退休的70后沈國女就是這么被叫回來的。
受訪者供圖
潮新聞記者 章卉 攝
記者 章卉 攝
穿著牛仔衣、戴著項鏈的沈國女站在柜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活力滿滿。她27歲起就在豫豐祥上班,看一眼顧客,就能準確地判斷合適的尺碼,推薦最適合的款式、顏色,因此很多老頭老太都認準小沈買絲綿殼。
沈國女介紹,時代在前進,廠家很懂顧客心理,在絲綿襖內(nèi)側(cè)做了暗拉鏈。她拿起一件男式絲綿襖,輕輕一拉,里面的絲綿就躍入眼簾?!暗冗^兩年,絲綿不平整了,也可以送回來重新翻?!?/p>
潮新聞記者 章卉 攝
潮新聞記者 章卉 攝
經(jīng)理盛海民補充說,凡是在豫豐祥買的絲綿殼,不管過多久,只要殼不破,都可以拿回來翻新,店里只收取一點手工費。
流行成衣、手機支付、自媒體,
這里也與時俱進
也有年輕人反其道而行之,沖到百年老店來買全棉的棉毛衫。沈國女說:“那個姑娘兒是給自己穿的,最后挑了我手上的紅色和紫紅色。兩件衣服104元,開開心心刷了手機走了?!?/p>
前天,一個老太太找沈國女預(yù)訂了6件背心,執(zhí)意要全款付,也是刷手機。
潮新聞記者 章卉 攝
潮新聞記者 章卉 攝
“我?guī)煾改菚?,店里收銀還是‘飛來飛去’的,店員收銀后將現(xiàn)金和賬單夾在夾子上,通過鋼絲傳送到3米多高的賬房,找零后再通過鋼絲傳回柜臺,完成付款?,F(xiàn)在,每個柜臺都貼了支付寶付款碼,很多老年人也用手機支付?!笔⒑C裾f。
小到白玉霜、蛤蜊油、熱水瓶蓋子,大到服裝鞋帽,老底子杭州人需要的物件,豫豐祥仍應(yīng)有盡有。不過,沈國女直言,年輕人不必“沒苦硬吃”,店里還有更年輕更洋氣的成衣,面子好看,里子扎實,接近時下流行,早已不是奶奶輩的絲綿殼可比的了。
受訪者供圖
今年這家老店正好滿百年,除了顧客絡(luò)繹不絕,時常會有電視臺、自媒體來拍攝。盛海民和他的店員們覺得,把豫豐祥守下去,讓大家的回憶有個寄托,挺值得的。
潮新聞 記者 章卉
(來源: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