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群友說:最近刷到好多“堂哥文學”的帖子,很多人都在發(fā)“不以成敗論英雄,致敬雖未蒙面的堂哥”。難道說,是又是要鼓勵大家創(chuàng)業(yè)了?
說正文之前,
先聊一下:什么是堂哥文學?
其實就是最近網(wǎng)上火的一個帖子,說一個女孩的堂哥腦淤血去世了,這個堂哥是家族唯一的男丁,折騰了大半輩子,但是一事無成,最后只能靠老父親的錢混日子。她看不起這個堂哥,心里很鄙視他,覺得自己比這個堂哥強。
但真等到堂哥離世的消息傳來,她回憶起的事小時候叫她妹妹時候的樣子,想起了他曾是自己父親最喜歡的侄子。如今看著堂哥80多歲的父母,以及沒有光宗耀祖的遺憾,感嘆說人生的意義在哪里。
我想大家如果對還有印象,那么應該能抓住這個帖子火熱的原因。其實最近這段時間的熱點事件,都在說一件事:要降溫,要安撫,要給很多還在折騰,但明顯不太有可能折騰成功的人做好心理安慰。
或者說的更直接一些,要安慰的其實都不是“堂哥”,而是給那些家里還有在折騰的中年人的家屬們,提供一些可以復讀的“話術”。從而讓“家”,可以成為重新接納這些“失敗中年人”的地方,讓這些“堂哥”回家。是“環(huán)境”給了堂哥與堂哥家屬們的一個安慰劑。讓這些折騰了一輩子,最終也沒有折騰成功的人們,軟著陸安慰落地。
所以是鼓勵創(chuàng)業(yè)么?
當然是鼓勵創(chuàng)業(yè),但鼓勵的是年初時候《》說的非常那種,年輕、創(chuàng)新、符合于時代需求的高素質(zhì)人才去創(chuàng)業(yè),而不是鼓勵“堂哥”們?nèi)?chuàng)業(yè)。
就像“堂哥文學”自己說的那樣,如今這個時代,已經(jīng)不是曾經(jīng)堂哥們年輕時候敢想敢沖就能有所回報的時代了。那些“堂哥們”賴以生存的技能,在如今這個為規(guī)則的時代中,已經(jīng)毫無生產(chǎn)價值。
環(huán)境對于“堂哥們”的要求,就像堂哥文學說的那樣。期望親屬們能夠理解堂哥,接納堂哥,讓出走半生的堂哥能夠回到家,安安穩(wěn)穩(wěn)的過完自己的下半輩子。給80歲的老父母送終,然后如同秋日的落葉一般,安靜又平穩(wěn)的結(jié)束落日的暮光。
畢竟,
堂哥文學也說了:
堂哥折騰了大半輩子,好高騖遠創(chuàng)業(yè)了無數(shù)次。油嘴滑舌一生,卻連個老婆也沒討到。既沒有結(jié)婚,更沒有生孩子,靠的是老父親的錢混日子。
所以老父親走后,養(yǎng)老金退休金停發(fā),堂哥又該靠什么混日子呢?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沒有老婆沒有孩子,一人吃飽全家不餓。至于怎么吃飽,“堂哥文學”也說給對象聽了。至于能不能聽懂其實不太重要,堂哥們聽懂了也可以。
因此這個帖子我看完的時候,其實感慨良多。既感慨“堂哥”們的那個時代結(jié)束了,也感慨于文傳那群人,真的是太自信了。自信于說真的可以靠安撫,就能軟著陸了。
我記的2023年去南京和群友聚會時候,有和一位醫(yī)生群友的對話。那位醫(yī)生朋友當時想要結(jié)婚,可是相親了很多都沒有合適的。所以聊到了怎么選對象這個話題的時候,我說其實抱有“傳統(tǒng)婚姻”期待的人,結(jié)婚的可能已經(jīng)不大了。
原因在于,傳統(tǒng)的中國式婚姻,之所以講男主外,女主內(nèi)。無非就是外面的拼殺太過于緊張,但人總是需要一個能夠安心休息的地方。而家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有一個能理解你,愿意接受你脆弱,能夠不鄙夷你虛弱的的人在。那就是可以放松下來,卸下所有防備的地方。然后得以松一口氣,緩一緩緊繃的肌肉,為下一場的戰(zhàn)斗做準備。
但是現(xiàn)今的時代,各有各的壓力,誰都想成為那個被安撫的人,而不是那個安撫別人的人。再加上互聯(lián)網(wǎng)的影響,每個人都開始去細算,精算得失。使得于說傳統(tǒng)的婚姻模式,已經(jīng)沒有了存在的土壤。
畢竟失去了這個特殊點的婚姻,其余的部分在如今這個世界中,都是有明碼標價的東西。甚至于說基于契約制的買賣關系,能夠在固定的時間內(nèi)保質(zhì)保量的更為到位。
因此對抱有傳統(tǒng)婚姻期待的人,想要找到一個合適的結(jié)婚對象,其可能性已經(jīng)微乎其微。但這些人估計投入事業(yè)的會越來越多,甚至于成為而后職場中的不婚不育工作到死的中堅人士。
畢竟與人的時刻變化不停,事情的反饋總是穩(wěn)定且持續(xù)的。所以將期待從人轉(zhuǎn)入事的時候,伴隨著的也必然是事業(yè)的發(fā)展,從而形成了一種看似“良性”,實則“空虛”的循環(huán)。所以空虛至死,資產(chǎn)重置倒是一直必然?;橐鲞@個東西的重要性,遠比大家能看到與想到的重要的多。
所以這兩年,大家說感覺“事業(yè)型”的人越來越多,工作狂也越來越多,但好像因為工作疲勞而中道崩阻的人也越來越多。其實這很正常,勞逸結(jié)合這點喪失后,只有勞,那就是純粹看什么時候累死自己而已。而逸這個事,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買的就是買的,賣的就是賣的,人最難騙的是自己,最誠實的是身體。
因此在我看來,“堂哥文學”的興起,非但不能說讓堂哥們回歸家庭。更多的是讓堂哥們看到了,之前感覺得身后空無一人不是錯覺,實際上身后就是空無一人。若一個地方從開始就不是“家”,那么不管過多少年,都不會改變什么東西。
所以抽根煙,
堂哥們估計還是會繼續(xù)出發(fā)。
而大江大河之下,堂哥們最終會有什么結(jié)果,又會怎么落地。的模式下,這個“最難”的問題,就留給個高的人去想吧。只是凡是取巧的辦法,這么多年就沒有看到真能解決問題的。
所以我想到程序員圈子的那個老段子,說如果屎山代碼能夠跑起來,就一定不要去動它。解構(gòu)很簡單,重寫代碼就很困難。特別是這個屎山代碼如果已經(jīng)積累了足夠的勢能,沒有足夠把握下的改動,會有什么結(jié)果,期望程序員做好心理預期。輕易觸碰中年人的神經(jīng),真的是勇氣可嘉。
所以就算堂哥文學就算能寫出花來,在我們這個文化傳統(tǒng)極為務實的環(huán)境里,語言在壓力面前都是最乏力的東西。而堂哥的壓力,也只會有他那個80歲的老父母能夠理解。對于他那個燕妹妹來說,那就是個“好高騖遠”的堂哥。之前是,現(xiàn)在是,以后也是。
所以這才聊到了今天的正文:
為什么,很多人那么喜歡上海?
為什么喜歡上海,無數(shù)人口中有著無數(shù)的答案。但是作為中國最大最早的移民城市,上海最大的特殊性就是在于誰也不認識誰的基礎上,基于的最大“自由”。
這個自由,既有你的行動自由,沒有人愿意管你,也沒有人有興趣在你身上花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要做的事。緊張,急促,而又充滿了活力,讓不管是主動還是被動的你,都能在被環(huán)境帶動的情況下,感受到什么叫做“活著”。
這個自由,也是金錢萬能的自由。因為沒有人管著,所以什么事都有人做。只要你花的錢,就有人愿意為你提供服務。且不管是服務者,還是被服務者,都能基于這種自由剝?nèi)プ约簜€人的善惡標準,而如同交易一般,各自完成著各自的職責。
上海從來就沒有一個定性,既有蘇州河的紛紛擾擾,也有黃河路遍地繁花。十里洋場有十里洋場的燈紅酒綠,九亭橋外也有街邊的混沌竹杠。一分錢有一分錢的花法,一萬塊有一萬塊的水漂,只是不管是一塊還是一萬,哪怕是騙局,都遵從著一種智取不力壓的幽默。
對于對于很多堂哥來說,也許燕妹妹給不了的安慰,蘇州河可以給。也許家點不了的那根煙,黃河路有個打火機。老歌唱完,老哥們手挽手的相視一笑,都很清楚知道自己該去哪。
而現(xiàn)在很多地方在向著上海轉(zhuǎn)型,期望于把自己打造成下一個上海,從而說能夠接住上海,成為上海,替代上海。但是不知道這些地方做好了準備沒有,當這一群堂哥涌進來的時候,有沒有做好蘇州河、黃河路、上海灘的交通管制。以及說步了上海的后塵后,是否做好了應對浦西風云的準備。
被動了屎山代碼的堂哥,在發(fā)現(xiàn)“堂哥文學”解決不了問題之后,又會找尋什么樣的出路是沒人知道的。但是生命的魅力,在于總會找到出路。上個時代的幽默在于,被尿憋死的那批人就沒看到千禧年的曙光。沒被憋死的那群人,誰都不知道他們腦中想的是什么。
說到這,
今天的文章就說完了,
就不致敬那個雖未蒙面的堂哥了,
未來沒有上海,但處處都是上海。
關聯(lián)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