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吼孩子,但是好好說話,孩子就像沒長耳朵一樣,當我是空氣!我大聲吼他,他才能聽見?!钡莱隽硕嗌賸寢尩男穆?。
我也有過吼孩子的時刻,要追溯到二寶上幼兒園。
早上時間很緊張,他吃飯磨磨蹭蹭,不用筷子也不用勺子,用手撕著飯,或者靠在一個地方,或者干脆躺下,像是玩玩具一樣,有一搭沒一搭地往嘴里送。
眼看著到了上學點,他還沒吃飽飯。
催著他放下手中的飯,讓他穿衣服、穿鞋子,又是慢吞吞。
催他快點,他還委屈地掉眼淚,衣服、鞋子也不穿了。
我感覺一早上的好心情都被孩子毀掉了,開始吼孩子。
結果孩子更是大哭不止,連吃下去的早飯都吐了出來。
我還要給他收拾,換上干凈的衣服,急匆匆趕往學校,簡直是一個不歡而散的早晨。
哎:自己的吼聲沒有解決任何問題,反而讓一切變得更糟。
我以為是我控制不住情緒,沒想到并不是個例。
美國社會學家莫里?斯特勞斯的研究顯示,90% 的父母都曾吼過孩子。
但很少有人知道,那些脫口而出的怒火,正在悄悄改變孩子的身體與人生。
孩子被吼后,身體可能發(fā)生4大可怕變化,看完你還敢吼他嗎?
1、大腦會“變笨”
看到有媽媽分享說,兒子寫作業(yè)越來越慢,一道題講十遍還不懂,帶去醫(yī)院檢查才知道,長期被吼讓他注意力嚴重受損。
我也發(fā)現,孩子被吼后,大腦真的會變笨。
二寶做題出錯的時候,我大聲吼他,讓他讀題思考,他的聲音就變得非常小,說:我想變成一只蝸??s到殼里去。
孩子把全部心思用在對抗被吼后的負面情緒上,根本沒精力學習。用于理性思考的大腦好像被水泥封住一樣,一動不動。
一道本可以很快速理解的題,被一場母子戰(zhàn)爭取代。而如果都心平氣和,孩子就會反應迅速。
從科學角度看,當孩子被吼的時候,大腦中處理恐懼、憤怒等情緒的杏仁核會被瞬間激活,身體分泌大量腎上腺素和皮質醇,血液優(yōu)先流向四肢以備“戰(zhàn)斗或逃跑”,導致大腦供血不足,主管注意力、分析能力與邏輯思維的前額葉皮層直接被抑制。
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也證實,長期處于語言暴力環(huán)境的孩子,負責認知與表達的腦白質活躍度會顯著降低。
2、孩子脾氣變暴躁
二寶上一年級的時候,學啥啥不行,寫字寫不好,數學問題搞不懂,看他那個不動腦思考的樣子,我就聲高八度。
眼看著他也有脾氣暴躁的傾向,寫字的時候,一旦寫不好,就在上面亂涂亂畫,撕掉這張紙,扔得遠遠的,還要扔掉橡皮,崩潰大哭,并吼著:我再也不想寫字了,怎么這么欺負人呀!
和我發(fā)火時簡直一模一樣。
他還告訴我:“媽媽,你生氣,我就能寫好字嗎?”“不是我惹你生氣,是你自己生氣!”“你生氣,我就生氣!”
這正是心理學中的“鏡像效應”。
孩子會將父母的言行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模式,他們無法區(qū)分“解決問題”與“發(fā)泄情緒”,只會模仿父母處理憤怒的方式。
3、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被吼后,孩子往往會發(fā)展出兩種“討好型”表現:
一種是顯性討好:每次被吼完,孩子就變得異常乖巧,很有眼力見。
二寶被吼后,看到碗在桌上沒端走,趕緊端進廚房,還主動跟我邀功。
但這種“殷勤”并非真正認錯,而是出于對吼叫的恐懼。
另一種是隱性討好:只要被吼,孩子就面無表情立刻認錯:“我錯了,我再也不敢了。”可沒過幾分鐘,又故技重施。
這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情感凍結”,是孩子在長期傷害中發(fā)展出的自我保護機制——既然反抗會被吼,不如徹底關閉情緒開關。
但這種“懂事”的代價是自我價值感的崩塌,他們長大后會習慣性看別人臉色,不敢拒絕、不敢爭取,活得小心翼翼。
4、會習慣性撒謊
二寶上完足球課,我去接他,看到教練在跟他說話,他臉色不對,快要哭的樣子,看來是挨批了。
我問他:教練和你說什么了?
他嘟嘟囔囔,吞吞吐吐,聲音小的像蚊子哼哼:沒說啥!
我繼續(xù)問,他說:說實話嗎?
我說:當然說實話了!
看到我語氣平靜,他才大膽起來,說:上課沒認真練,和同學說話了!
孩子準備撒謊,是因為害怕說實話的后果——害怕被罵!
從心理學角度看,撒謊是孩子在“趨利避害”本能下的選擇——當說實話的代價是吼叫與指責,謊言就成了保護自己的盾牌。如果形成習慣,將會延伸到生活的各處。
怎么做到不吼孩子?
看到這些后果,或許有人會說“我也不想吼,可忍不住”。
但吼叫本質是父母面對無助時的本能反應,而非“教育必需”。
做到這三點,就能逐漸跳出吼叫的怪圈:
第一、先照顧好自己
忍不住吼孩子,往往是因為自己的情緒沒有找到合適的出口。
找到真正的根源所在——可能是工作壓力、睡眠不足或身體不適。先解決自身的問題,才能更好地處理孩子的問題。
第二、降低對孩子的期待
如果我們對孩子期待過高,而孩子無法達到我們的目標,我們就容易發(fā)脾氣。正確看待孩子的能力,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位父母的必修課。
第三、理解孩子的行為
孩子的大腦和身體正在發(fā)育,磨蹭和犯錯是這個年齡段的正?,F象。了解兒童發(fā)展規(guī)律,理解孩子的行為特點,就不會輕易被激怒了。
有網友坦言:“我忘了媽媽吼我的具體內容,卻記得那種心臟緊縮的恐懼?!?/p>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那些脫口而出的吼聲,會變成他們性格里的陰影、人際關系里的障礙。
下次忍不住要發(fā)火時,不妨想想清晨那個因為吼叫而嘔吐的孩子,想想那些為了不被罵而撒謊、討好的小小身影。
溫柔不是軟弱,而是比吼叫更有力量的教育。用耐心代替怒火,用理解代替指責,孩子才能在安全感中長成自信、勇敢的模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