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能出名,讓我傾家蕩產(chǎn)也值得”!
還有人記得崔苗嗎?這個從大山里出來的女孩,為了追求夢想。
她不惜強加當場湊了120萬登上了星光大道的舞臺,勢要成為“明星”。
但最終的結果不僅沒有如她所愿,反而還使她倒欠幾十萬外債。
然而崔苗仍不死心,寧愿“貸滾貸”也堅信自己有“成名”的那天。
那么如今多年過去了,她怎么樣了?她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了嗎?
崔苗自幼展現(xiàn)出對音樂的天賦與熱愛,13歲時,她加入鎮(zhèn)里的秦腔戲班學藝,盡管只能扮演丑角,卻由此開啟了系統(tǒng)學習戲曲表演的道路。
2002年,18歲的崔苗懷揣幾百元獨自闖蕩西安,先后從事服務員、酒水推銷員等工作。
期間憑借在酒桌上即興演唱的陜北民歌意外走紅,收入從底薪150元躍升至月入兩千元。
但當時有人推薦崔苗可以參加《星光大道》,因為這個舞臺可以讓她更加出名!
2007年起,她手寫兩百多封自薦信寄往《星光大道》,信封上的郵票換了一版又一版,信紙寫滿了陜北的山和歌。
直到2009年春末,節(jié)目組的電話終于打進了村支書家的座機。
第一次站上比賽舞臺,崔苗獨特的聲線立刻征服了評委團。
憑借扎實的努力與過人的音樂天賦,她成功斬獲周賽冠軍,這份初戰(zhàn)告捷的成績,讓原本或許有些忐忑的崔苗重新找回了信心與斗志。
進入后續(xù)賽程,她投入了更多精力,賽前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比之前更為充分。
雖然獲得了更大的機會,但是后續(xù)舞臺花費的費用更高,而崔苗為了抓住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她咬牙投入重金!
抱著這份信念,崔苗開啟了傾盡所有的遠征,比賽開銷遠超想象:定制陜北風情服裝要繡滿金線,8萬定金交出去時,她攥著收據(jù)手都在抖,從北京郊區(qū)影視基地租來的窯洞模型重兩百斤,光是這兩樣就花了20萬。
并且崔苗家里的五畝棗樹地賣了八萬,而母親也把自己炕席下藏的八千塊私房錢全掏了出來。
連遠房舅舅給表妹攢的三萬彩禮錢也借了來,縣政府給的5萬文化扶持款是她跑了三趟文化館才申請到的。
小酒廠老板聽說她要去北京比賽,塞來3萬贊助,到最后東拼西湊到了120萬。
可湊夠的120萬里,仍有40萬是她找民間借貸公司借的,月息3分,意味著每個月要還1萬2的利息。
她當時只想著“出名了就能還上”,卻不知道簽約選手有公司全包費用,草根的“追夢費”要自己一磚一瓦扛。
2009年央視《星光大道》的舞臺上,崔苗身著紅花棉襖唱響《山丹丹開花紅艷艷》,清亮的嗓音穿透演播廳,評委跟著打拍子,觀眾起身鼓掌。
可當主持人宣布她止步八強時,聚光燈驟然熄滅,掌聲未散,現(xiàn)實已在身后張開巨網(wǎng)。
這個來自陜西子洲縣山村的姑娘,為了這幾分鐘的舞臺,砸進了120萬,背上了40萬負債。
總決賽失利當晚,崔苗蹲在央視西門的路燈下,兜里只剩一張回西安的綠皮火車票,銀行卡余額顯示負數(shù)。
回到陜北,催債電話每天準時打來,有時凌晨兩三點還會響,母親本就有心臟病,聽聞40萬負債后突發(fā)心梗,住院費又讓她咬牙多借了2萬。
鄉(xiāng)親們先前湊錢時說“苗娃出息了帶咱修橋”,如今見了她卻繞著走,村口小賣部的收音機里,甚至有人議論“她那錢是騙來的”。
網(wǎng)上的惡評更像刀子扎心,有人把她的舞臺照P成小丑模樣,罵她“花錢買名次還輸不起”,說她那帶著陜北襯詞“哎嗨喲”的歌聲是“銅臭味的噪音”。
為了還債,崔苗成了“流浪歌手”,她背著三十斤的音箱,跑遍西安、銀川的夜場和酒吧,唱三首歌賺一百塊,臺下劃拳聲、勸酒聲常常蓋過她的高音。
鄉(xiāng)村紅白喜事、企業(yè)年會她都接,有次一天趕三場演出,從陜北農(nóng)村到寧夏縣城,車程四個小時,嗓子啞得說不出話。
就靠打針撐著,五百塊的場子也從不挑剔,因為她知道,母親的藥費、債主的利息,都在等著這些錢。
轉(zhuǎn)折出現(xiàn)在2020年疫情期間。
線下演出全停了,崔苗沒了收入,坐在窯洞前看著滿地紅棗發(fā)愣,那是家里僅剩的三畝棗樹結的果,往年靠販子收購,今年卻沒人來。
有天刷手機時,她看見鄰村姑娘直播賣蘋果,突然想起自己的歌,于是崔苗開始直播,第一場直播只有九個人,七個是親戚,兩個是路過的網(wǎng)友。
有人在評論區(qū)問“這是哪兒”,她趕緊把自家窯洞的地址打在公屏上。
沒想到第二天,真有兩個西安的網(wǎng)友開車來買棗,一下買了二十斤,那是她疫情后賺的第一筆錢,她攥著現(xiàn)金,在窯洞門口哭了好久。
為了讓網(wǎng)友看清農(nóng)貨,她把手機架在棗樹下,伸手摘一顆擦干凈就咬,說“你看這果肉,沒打農(nóng)藥”
并且她還開始在視頻里穿插陜北民歌教學,教網(wǎng)友唱《三十里鋪》的換氣技巧,一條教學視頻收獲17萬點贊。
2024年秋天,崔苗順利成了子洲縣陜北民歌非遺推薦官,縣里還幫她對接了物流公司,建了農(nóng)貨質(zhì)檢站。
如今的崔苗不用再自己湊錢做舞臺,縣政府給她配了專業(yè)的燈光團隊,直播的客服和售后也有專人負責。
有人問她,當年花120萬上《星光大道》后悔嗎?
她搖頭,手指劃過窯洞墻上掛著的老照片,那是她在《星光大道》舞臺上的樣子,紅花棉襖格外鮮艷。
當年那個砸錢買舞臺的姑娘,如今在生她養(yǎng)她的土地上,把陜北的歌、陜北的貨,唱到了全國,也把曾經(jīng)破碎的夢,拼成了生活最實在的底氣。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