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聲明:內容取材于網絡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韓國政壇的邊緣,要說最近最刺激的看點是什么,不少人會說:總統(tǒng)李在明,怎么突然就不靈了?
李在明支持率直線下跌到了56.5%,這一數(shù)字,放在韓國政治上絕對是新低。
就這跌勢,工地上的吊臂都沒他下墜得快!
可能有些人會問:李在明剛上臺的時候,不是春風得意的?怎么轉眼成了落水狗!
是不是韓國政壇和民眾有問題?還是李在明本人玩砸了?
其實,表面上,李在明總統(tǒng)的成績單似乎還說過得去。接近百分之五十二的正面評價,這個數(shù)字放在任何一位領導人身上,都算是一個可以喘口氣的區(qū)間。
但這層看似安全的窗戶紙,已經薄得一捅就破。真正讓人疑惑的,根本不是這個數(shù)字本身,而是它背后那條向下的趨勢線。
總統(tǒng)的國政支持率,已經連續(xù)第三周在下滑,每一次的民調報告都像是在K線圖上畫出一根難看的“烏云”。
與之相對應,負面評價卻在穩(wěn)步攀升,目前已經逼近百分之四十五的大關。兩者之間的差距,從曾經兩位數(shù)的安全區(qū),被壓縮到了僅有七點三個百分點。
這場考驗韓國民心的政治KPI考核,進度條正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倒退。所謂的“蜜月期”還沒來得及回味,就草草結束,剩下的,只有坐上三伏天里被暴曬過的鐵板凳,忍受煎熬。
近期,一場原本寄望于展現(xiàn)國家形象的聯(lián)合國大會演講,似乎并未給李在明的支持率帶來任何提振,反而成了危機的前奏。對于一個以出口為經濟命脈的國家來說,外交舞臺上的表現(xiàn)直接關系到國民的飯碗。
美國作為韓國最大的“金主”,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在韓國市場掀起波瀾。
偏偏就在這個時候,韓美之間的關稅談判陷入了僵局。華盛頓方面不僅揮舞著關稅大棒進行威脅,甚至提出了“提前付款”這樣頗具壓迫感的要求。
這種局面讓韓國民眾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國家領導人就像一個小區(qū)的保安隊長,面對氣勢洶洶的壯漢,不僅不敢出聲,甚至連腰桿都挺不直。
這種失望情緒,迅速轉化成了對經濟前景的恐慌,市場情緒也跟著躁動不安。
當國民的錢包可能要縮水的焦慮,與國家顏面受損的觀感疊加在一起時,對政府外交能力的信任就出現(xiàn)了第一道結構性的斷層。這不是一個小問題,而是直接動搖了民眾最基礎的安全感。
如果說外部的風雨還能歸咎于國際形勢的復雜,那么內部應對危機的遲鈍與脫節(jié),則讓民眾的怒火找到了最直接的宣泄口。就在中秋假期剛剛結束,全國范圍內的網絡服務出現(xiàn)大面積故障,無數(shù)人的生活和工作陷入混亂之時,本應坐鎮(zhèn)指揮的國務總理,卻被發(fā)現(xiàn)在悠閑地參加一檔綜藝節(jié)目的錄制。
這戲劇性的一幕,簡直是政府脫離群眾、漠視民生疾苦的最佳寫照。民眾在用5G網絡刷著鋪天蓋地的負面新聞,焦急地等待解決方案,而政府的回應卻遲緩得像是從一臺上世紀的撥號設備里一點點擠出來的。這種觀感上的巨大落差,極具殺傷力。
與此同時,柬埔寨發(fā)生了一起韓國公民被綁架拘留的惡性案件。政府的后續(xù)處理再次暴露了反應遲緩、能力不足的短板,讓“保護國民”的承諾顯得異常空洞。民眾看到的是一個在危機面前手足無措的政府。
更讓人哭笑不得的是,當民生問題火燒眉毛之際,執(zhí)政的共同民主黨卻仿佛活在另一個平行時空。他們在國會里正熱火朝天地推進著《廢除檢察廳》和《政府組織法》修正案這類普通人根本聽不懂的“精英游戲”,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政治議程里,自我陶醉。這種強烈的對比,在民眾心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鴻溝:一邊是生活的劇痛,一邊是精英的游戲。
當執(zhí)政黨表現(xiàn)得如此令人失望時,在野黨本該是民眾寄托希望的出口。然而,現(xiàn)實卻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作為主要在野勢力的國民力量黨,并沒有提出任何有建設性的替代方案,反而選擇了最省力也最無效的斗爭方式。
他們走到場外,拉起橫幅,高喊著“總統(tǒng)大選結果無效”之類的口號。這種行為在許多中間選民,尤其是關注就業(yè)和房租壓力的年輕人看來,無異于一場“潑婦罵街”式的政治表演。
它除了制造噪音和對立,展現(xiàn)出一種只會搞破壞性對抗的姿態(tài)外,毫無意義。
一個有意思的數(shù)據(jù)是,在執(zhí)政黨支持率下滑的同時,在野黨的支持率也并未因此獲得大幅提振,甚至也出現(xiàn)過小幅下跌。這說明,民眾對雙方都是失望的。政治,正在悄然滑向一個可悲的“比爛模式”,人們的選擇標準不再是“誰更好”,而是“誰不那么爛”。
這個過程中,一個龐大的群體正在形成。高達9.1%的無黨派選民,他們是沉默的大多數(shù),也是未來政壇真正的“炸藥桶”,他們的冷漠與觀望,正是整個政治生態(tài)系統(tǒng)性失靈的表現(xiàn)!
在所有警報聲中,最致命的那一個,并非來自媒體的口誅筆伐,也不是來自對手的猛烈攻擊,而是源自自己最堅實的后院。基本盤的動搖,對于任何一個政黨而言,都是一個足以致命的警訊。
數(shù)據(jù)顯示,共同民主黨在其傳統(tǒng)票倉——光州和全羅道的支持率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下滑。同時,被視為其核心支持群體的四十多歲年齡層,也開始表現(xiàn)出離心的傾向。
這感覺就像一家開了百年的老字號飯店,有一天,那些光顧了幾十年的老主顧們突然搖著頭說:“這菜的味道,好像不對了?!边@比任何負面評論都更能說明問題的嚴重性。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野黨正在自己的地盤上積極“補血”。國民力量黨在大邱、慶尚北道這些傳統(tǒng)優(yōu)勢地區(qū)的支持率得到了鞏固,尤其是在七十歲以上的高齡人群中,支持度更是大幅提升。
一邊的根基正在被侵蝕,另一邊卻在不斷加固城墻。這種此消彼長的態(tài)勢,無疑是李在明政府面臨的最深層危機。當信任的流失已經從外部的觀望者蔓延到最忠誠的支持者時,意味著政府的執(zhí)政合法性,正在被自己人從內部質疑。
回過頭再看那接近百分之五十二的支持率,它更像一個建立在昔日期望之上的空架子,內里已經被一次次外交失據(jù)、內政失能、政治失序和根基失守給逐漸掏空了。
對李在明而言,他現(xiàn)在面對的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民調管理問題,而是一個系統(tǒng)性的信任重建難題,其難度不亞于走鋼絲。
這次支持率的下滑,究竟是一次短暫的技術性回調,還是一個長期下行趨勢的開始?沒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因為韓國政治從來就不按常理出牌。
但可以肯定的是,臺下那百分之九點一的冷酷觀眾,正手握選票,靜靜地看著臺上的表演。
他們在等什么?又會把選票投給誰?這或許才是決定李在明未來命運的終極懸念。畢竟民心如水,既能載舟,亦能覆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