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青春期孩子,點擊上方卡片一鍵關注
10月26日晚上7點,我將直播分享
《如何幫厭學躺平孩子回到學?!?/strong>
歡迎大家預約直播
01
我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周圍人對我的評價都是“能干又要強”。
有了孩子后,我更是工作家庭兩不誤。
在我的陪伴督促下,小學期間,兒子成績優(yōu)異,名列前茅,讓我很是欣慰。
雖然每天忙完工作,還要操持家務,輔導孩子學習,但我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上了初中后,兒子也進入了青春期。他有了叛逆的苗頭,對學習和生活,都不再對我言聽計從。
周末讓他去上培優(yōu)班,鞏固提高,兒子的反應非常強烈:
能不能別總瞎安排我?我干什么需要每時每刻都聽你的話嗎?
我聽了真是一肚子火,父母拿那么多錢讓你去補課,是為了誰?
晚上吃完飯,我叮囑他抓緊寫作業(yè),然后洗澡早點睡覺。
兒子卻不耐煩的“嘖”了一聲,厭惡的神情溢于言表。
我一下子就被激怒了,質(zhì)問他:
你什么態(tài)度?我讓你寫作業(yè),早點睡有錯嗎? 天天跟我喪著個臉,好像我欠你的一樣,除了親媽沒人管你!
就這樣,在三天兩頭的爭吵和激烈的對抗中,兒子升入初二。
一言不合,他就跟我抬杠,頂嘴,對我沒有絲毫的關心和尊重。
有天晚上,兒子放學回家后,遲遲不肯開始學習。
就躺在一邊玩手機,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還不見行動。
我心里著急,催他趕緊寫作業(yè):
都幾點了,你早寫晚寫都得寫,快點完成不行嗎? 天天就知道玩,多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本是提醒,兒子卻一下子火了,氣勢洶洶的指著我,大吼道:
我每天自己怎么做,心里有數(shù),你為什么總要瞎指揮,安排我? 聽你說話我就煩!
看著他那副怒目圓瞪的表情,看仇人一樣的眼神,我的眼淚唰的一下就流了下來。
回想過去跟兒子頻繁的爭吵,對抗,一幕幕水火不容的場景,讓我感到深深的無力。
這些年,為了孩子的成長,我白天忙工作,晚上陪學習,再累也逼自己咬牙堅持。
可我的付出,換來了什么?
青春期的兒子,指著我的鼻子罵,對我毫無尊重和心疼!不上進,不服管,我真想放棄他,任他自生自滅!
02
為什么兒子會變成這樣?我該怎么做,才能化解兒子的叛逆?
在持續(xù)的學習中,才逐漸明白——應對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對抗,家長的要做的,不是說服或鎮(zhèn)壓,而是讓自己越來越“沒用”。
這個看似矛盾的現(xiàn)象背后,蘊含著深刻的青春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
青春期孩子最核心的心理需求,是自主性和能力感,而傳統(tǒng)的“全能媽媽”模式,恰恰會壓制這種需求。
所謂的“沒用”,并非“無能”,而是指父母有意識地退后一步,將責任和空間歸還給孩子。
這種“戰(zhàn)略性的示弱”,才能激活青春期孩子的自主成長系統(tǒng)。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通過自主探索來獲得自我效能感——也就是“我能行”的信念。
當家長過度包辦、能干,顯得太“有用”時,會觸發(fā)兩種反應:
一是反抗機制,孩子用叛逆爭奪控制權。
比如媽媽催促孩子做事,孩子故意拖延,用消極對抗來宣示主權。
二是習得性無助,孩子默認“反正媽媽會解決”,逐漸擺爛。
比如媽媽每天跟著孩子收拾,孩子從不珍惜勞動成果。
這也是為什么,越是能干、包辦的媽媽,反而會在孩子的青春期,迎來最猛烈的反抗。
小的時候,孩子沒有自主心理,依賴性強,對父母配合度高。
到了青春期后,孩子的心理已經(jīng)發(fā)生不可逆的變化——他們渴望自己做決定,不被別人指手畫腳。
這個時候,如果家長能察覺到孩子的變化,調(diào)整教育方式,就能將問題由大化小,引導孩子平穩(wěn)度過青春期。
相反,如果家長還停留在習慣的包辦模式里,“一廂情愿”的說教、管控孩子,那就會迎來一場狂風暴雨,處理不好甚至會兩敗俱傷。
我也終于明白,為什么兒子的對抗來的如此強烈。
我習慣了對他一手操辦,發(fā)號施令,卻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jīng)慢慢長大了,我的教育方式也應該隨之改變。
他的每一次頂嘴、抗爭,都是在為自己的自主權抗爭。
我卻簡單的把問題都歸咎于兒子,認為是他叛逆、不懂事。
明白了問題的根源所在,我決定改變教育思路和方法,讓自己做一個“沒用”的媽媽。
一鍵預約:周日晚上直播
《如何幫厭學躺平孩子回到學校》
03
1、把權利和空間還給孩子,媽媽越“無用”,孩子越積極能干
包辦操心的媽媽,往往在生活中替孩子承擔了很多職責,也行使了不少權利。
比如催孩子起床,吃飯,學習; 替孩子著急,報名各類輔導班; 幫孩子給老師打電話請假、找借口....
時間久了,孩子就養(yǎng)成了“惰性”,既不愿意主動承擔責任,又因為被剝奪了做主的資格,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
兒子在吵架時,曾經(jīng)崩潰的大吼:
這是我的事,你能不能別瞎叨叨,瞎指揮? 什么都得聽你的,就你對?那你替我活得了唄?
當時我只覺得他不領情,不知感恩,現(xiàn)在才明白,那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吶喊。
我不再過度操心,替孩子著急擔心,建議干涉他的行為。
而是把情緒和行動的空間,都還給孩子,讓他自己試錯,自己做決定。
早上遲到了,我只敲敲門,提醒一次:6點了。然后吃早飯,在樓下等他。
晚了幾次,感受到遲到進教室的壓力,兒子不必我催,就主動給自己定了三遍鬧鐘。
我發(fā)現(xiàn),當我學會放手,把孩子選擇權和決定權還給他時,兒子反而變得容易溝通,懂得改進。
情緒也穩(wěn)定了很多,對我的態(tài)度也變得溫和了,說話和氣,有時還會主動征求我的意見。
可見,孩子沒我們想的那么弱,那么差。
當他維護自己的權利并得到允許時,主動性和積極性才會被調(diào)動出來。
2、引導責任轉(zhuǎn)移,激發(fā)孩子的行動力
太能干的媽媽,會傳遞給孩子一種信息:我的事就是媽媽的事,反正我也說了不算。
長此以往,孩子就習慣了被動等待,推一步動一下;被催煩了,還會消極抵抗,故意跟你對著干。
心理學上有一個勝任感缺口理論,心理學家德西發(fā)現(xiàn):面對比自身現(xiàn)有能力稍高一點的挑戰(zhàn),最能激發(fā)人的行動欲。
媽媽代勞管控,等于剝奪了孩子面對“缺口”的機會。
而媽媽“無用”、退后,則會讓孩子自然遭遇成長缺口,從而激發(fā)他的征服欲。
我制定了一個責任過渡計劃,告訴兒子,以后學習這件事,需要自己想清楚。
每天學多久,考試成績?nèi)绾?,將來上什么樣的高中大學,都由你自己決定。
“如果你想要好好學習,將來就是出國留學,媽媽也會全力支持; 但如果你就是不愛學,那初中畢業(yè)后學一門技術,媽媽也照樣支持你。”
這樣,就讓學習的責任從家長的身上,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
兒子的神情變得嚴肅起來,被迫直面問題——沒人能替我兜底,只能靠自己。
他開始對學習這件事更加上心,寫作業(yè)也變得積極主動。
孩子就是這樣,被人催著管著,反而覺得自己是在“替父母學習”,一肚子委屈。
但真讓他承擔責任,心態(tài)就變了,因為這在他心中,已經(jīng)變成了自己的事。
研究顯示,當一個人開始承擔責任、付出努力時,大腦會釋放成就感相關的多巴胺,推動主動行為。
而克服困難,解決問題的經(jīng)驗,又會轉(zhuǎn)化為能力自信,讓他享受到付出的成果,從而進入正向循環(huán)。
3、重構親子關系,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提升價值感
為什么很多媽媽,明明為孩子付出那么多,操心又能干,卻換不來孩子的尊重和心疼?
因為這種包辦和監(jiān)管,讓孩子感覺到強勢而壓抑,很容易激發(fā)內(nèi)心的反感。
所以,家長一定要學會“沒用”,學會策略性的示弱。
首先,我創(chuàng)建了一個非功利性的鏈接,每周都保留半小時的“無目的閑聊時間”——不談學習,只分享彼此發(fā)現(xiàn)的趣事。
當孩子感受到關系中的壓力解除,反而更容易打開心扉。
在這個過程中,我了解了孩子真實想法,也讓親子關系變得舒暢。
其次,我不再強勢,而是懂得“示弱”,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1、讓他充當家庭智囊的角色——媽媽想換一個冰箱,選哪一款?你來調(diào)研決定吧! 讓孩子在賦權中,獲得價值感。 2、把家庭的一部分決策交給孩子——假期旅行預算6000,地點路線你全權搞定。 讓孩子在被信任和托付中,獲得自主權。 3、建立成年人之間的溝通對話——請教孩子擅長的問題,比如手機、電腦、游戲。 在真誠詢問的過程中,滿足孩子的聯(lián)結(jié)感。
有天,我想發(fā)一個視頻,但操作不明白,向兒子求助:媽媽不懂視頻剪輯,你能教我用這個特效嗎?
兒子全程耐心,不僅幫我剪好視頻,還貼心的給我加了美顏。
我及時強化正反饋:你弄的比媽媽弄得好太多了!有你太幸福了!
兒子不好意思的笑笑,但臉上都是得意之色。
時常向青春期的孩子求助,既是向他們承認自身的局限,又能賦予孩子價值感。
當青春期孩子渴望被尊重的需求得到滿足,他們就會責任感爆棚,愿意幫“無用”的媽媽解決問題。
經(jīng)過我一系列的調(diào)整和改變,成功讓自己變成了一個“無用”的媽媽。
但兒子卻在這個過程中,變得越來越積極主動,充滿責任心。
學習、生活習慣,不再需要我催促上火,親子關系也變得親密又融洽。
教育是引導孩子發(fā)展自身能力的過程,真正的教育智慧,是懂得在適當?shù)臅r候,坐到副駕駛位。
這種“沒用”背后,是對生命成長規(guī)律最深刻的敬畏與信任。
當母親收起羽翼,孩子才會伸展自己的翅膀——那些搖搖晃晃的第一次飛行,終將練就穿越風暴的力量。
一鍵預約:周日晚上直播
《如何幫厭學躺平孩子回到學?!?/strong>
點亮“愛心”,愿我們的孩子越來越好,我們的家庭與人生越來越幸福!
親愛的,如果我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吧!這樣就不會錯過每天推送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